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確保南疆鎖鑰
2012/04/28 23:56:11瀏覽505|回應0|推薦5

如何確保南疆鎖鑰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出有關太平島防務的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名家-詭譎戰略環境下的太平島防務

    * 2012-04-28 01:09

    * 旺報
    * 【傅應川】

自本月初,中共與菲律賓船艦在南海黃岩島對峙以來,迄今已歷半月餘,局面依然相持不下。事件始於菲國軍艦「德爾皮拉爾」號,試圖非法檢查中國漁船,中共派遣海監船阻止其行動,因而形成對峙。

事件發生後,菲方頻頻出牌,企圖影響國際視聽,尋求「國際仲裁」,將南海問題國際化,並以弱者的姿態爭取國際同情,鼓動東協各國加入對抗中共行列,並盼國際施予援手。中方雖以和平外交為手段,維護主權為底線與菲交涉。但對比以往的態度亦空前強硬,不但機艦雲集三亞劍指南海,發出戰爭信號,擺出不惜一戰之姿態,以軍事威懾菲方,其動作不謂不大。但菲方以其微不足道的海空實力竟不為所動,個中玄機耐人尋味。

但就地緣戰略的視角來看,雖然菲方表態,大多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量,但其立場與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東協地區論壇的演說中,對南海問題的主張完全一致,亦即菲方的動作處處可見美國的身影。易言之,菲律賓的表態,只是隨著美國的號令起舞,作的只是戰術動作,而真正的戰略作為,是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及其「新軍事戰略」的部署。

依據馬漢理論,所謂海權在「控制海洋,為我所用」上,認為海軍因商業貿易而存在,失去海洋的控制,商業貿易將逐漸蕭條。因此,南海已成為大陸發展崛起的生命線。但在現實的戰略態勢下,南海的控制掌握在美國海軍手中。美國介入南海爭端,高唱「南海自由航行權」,其真實意涵在繼續對此戰略水域的實際掌控,而不因中共主權主張而改變。這意味著美國掌握了大陸的生存發展的命脈。

從軍事戰略態勢來看,南海交通線的「戰略翼側」或其安全威脅,來自東方太平洋的深處。依二戰的歷史經驗,日軍南侵以偷襲珍珠港為發動信號,旨在掩護大軍南下的翼側安全。亦即中共欲從美軍手中奪取南海的掌控權,必須將其海軍勢力擴展到第二島鏈以東地區,這是目前中共海軍能力所不能企及的。

無庸置疑的,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目的,在遏制中共發展,迄今概已部署完成,該戰略規畫採「離岸制衡戰略」,旨在打一場代理人戰爭。由於共軍尚難掌控南海水域,攪動南海激起地區動盪,就能影響中共能源安全、商業貿易航道的運轉。

菲律賓在黃岩對峙事件中,即擔任這個攪動地區動盪的角色。美國為了戰略利益,捐棄昔日敵對關係,進而與越南攜手合作,菲國與越南持續在南海東西兩側遙相呼應,則南海航運將不得安寧。倘若槍聲一響,美軍藉口維持區域穩定,封鎖麻六甲海峽。

中共在此事件上,以強大的軍事威懾力,護住主權不失,不出重手教訓菲律賓,繼續「韜光養晦」,保持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亦有看破戰略玄機,不作軍事冒險的寓意。

在此複雜的戰略環境中,我太平島已受到來自越南的威脅,由於我海空支援鞭長莫及,駐軍維護海疆任務甚為艱鉅,除了增強防務,亦須爭取聯盟合作。由於兩岸在南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雖然現今缺乏軍事互信,但共軍已表態願意兩岸合作,政府應慎重考慮。(作者為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越南戰略家也許從來對魅很(即經常錯譯為「馬漢」的美國姓氏Mahan)的理論十分陌生,也許不求甚解,也許嗤之以鼻。

可是,越南侵略中國領土太平島的意圖卻越來越明顯。而在島上駐軍缺乏增援的情況之下,越南將發動一連串的外交、輿論攻勢,希冀掀起全球性的起哄,迫使馬英九總統下令國民革命軍撤出,讓越南和平接收太平島。

如果一切順利,在挪威有關當局的心目中,馬英九可能佔有劉曉波的崇高地位,成為眾望所歸的應屆諾貝爾和平獎中獎人。

當然,越南崇尚的主要是武力,外交只能作為動武的前奏,或者伴奏,不能替代軍事。越南戰略家知道,只要讓馬英九在西方國家壓力之下面臨這樣的抉擇:要么撤離太平島,要么公然抗拒西方主流媒體,堅持固守。

如果,馬英九堅持固守太平島,哪麼,越南不但擁有動武奪島的實力,還能得到西方主流輿論界的一面倒支持,而台灣高官的所謂「爭議與中國大陸無關」謬論,無疑是可以與氰化鉀類比的自殺毒藥。

傅應川將軍所說的,中國大陸「不出重手教訓菲律賓,繼續『韜光養晦』,保持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亦有看破戰略玄機,不作軍事冒險的寓意」,也許持之有故。

但是,九州民氣方興未艾,已經超出初萌階段。任何北京領導人膽敢忽視太平島上國民革命軍的困境,拒絕採取圍魏救趙的經典策略,而坐視西方媒體將太平島去中國化、正名為越文Dao Ba Binh,將遭受海峽兩岸絕大多數中國人唾棄,很難繼續當權。

因此,太平島的命運極可能是中國歷史的最新轉折點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中國南疆鎖鑰太平島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639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