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1 23:56:46瀏覽1290|回應0|推薦2 | |
納布科天然氣管的爭議 郭都人 《納布科》是威爾第(Verdi)的第三部歌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威爾第生於1813年十月,相當於大清仁宗睿皇帝嘉慶十八年。 《納布科》首演於1842年,即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二十二年。當時,威爾第不到二十九歲,比林彪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之捷(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九月25日)之時還年輕。 《納布科》的焦點在中東,描述猶太人被擄往巴比倫,後來獲釋的故事。拿布果即是巴比倫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卒於公元前562年,而釋放猶太人伊朗皇帝大流士(《舊約聖經》中的大利烏)則生於公元前550年。威爾第將兩人事蹟混合為一體,實在比「賈寶玉情殺張君瑞」更加匪夷所思。 《納布科》首演之後幾個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國被迫作江寧(南京)城下之盟,開始遭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一連串慘禍,直到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下旬國民革命軍登陸台灣,將島上日本人繳械、驅逐回籍,猾夏浪潮才告一段落。 以後中國國運幾經變遷。幾年前,《拿布果》一詞又開始在國際戰略家的腦海頻頻出現,而且越來越與中國有關。 原來,2002年,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五國同意合力建造輸氣管,計劃在2017年建成,將裏海的天然氣由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阿拉伯文原文:羅馬之國土)送到奧地利主要的天然氣中心。 納布科輸氣管是歐盟與美國的戰略性規劃,目的在讓歐盟與土耳其的天然氣供應不受俄國牽制。據媒體報導,當初之所以定名為納布科輸氣管,是因為五國主事者在維也納同時觀看《納布科》歌劇演出的神來靈感。 不料,納布科輸氣管能否成功集資、完工、運行,完全要看土庫曼斯坦的態度。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儲備雖然是天文數字,可是如果不能建造跨裏海的輸氣管,納布科輸氣管根本就是虧本的生意。 伊朗與俄國都不樂意看到土庫曼斯坦與歐盟、土耳其靠攏,因此都提出警告,企圖影響土庫曼斯坦的決策。俄國提出,保護土庫曼斯坦的應該是俄國與北京,而不是北約與歐盟。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國、伊朗都強調,涉及裏海的任何輸氣管都必須得到它們的同意,否則非法。 能為俄、伊、土庫曼斯坦解套的是中國大陸。土庫曼斯坦總統日前蒞臨深圳,正好為珠三角、香港的天然氣需求提供雄辯的證據。北京如何在俄、伊、土庫曼斯坦三者之間取得經濟與戰略利益的平衡,關乎整個中亞的命運,其重要性絕對遠遠超出台灣幾個無知政客的榮辱成敗。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土庫曼斯坦天然氣輸出管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