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6 10:13:48瀏覽525|回應0|推薦1 | |
以色列前外長的真知灼見 郭都人 所羅門·本—阿米原是摩洛哥的猶太土著,能操流利阿拉伯文。他12歲移居以色列,後來留學英國,得到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歸國從事歷史教學,後來從政,歷任公安、外交部長。 在他的公安部長任內,以色列發生了情節惡劣的警察槍殺阿拉伯人事件,使他備受批評。但是,他在以色列的眾多領導人之中,屬於溫和派。在2001年初下台後,他從事著述,出版了專書,揭露以色列建國過程的種種慘劇,頗令美國親以勢力不快。 本—阿米日前發表了專文,暢論以色列、伊朗、美國的三角關係。東南亞的一家極重要華文報紙刊出了中譯本,題目是“與伊朗進行全盤和議。” 可惜譯文的許多嚴重錯誤恬然見報。當然,中東的歷史、現狀都十分複雜,也不能強求編者都和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有點頭之交。可是,該報號稱“中國的權力和知識精英每天的精神食糧”,還刊出北京高官的溢美之詞:“絕大部分的中國讀者英文程度不夠,對他們來說”,該報是了解外國看法的最重要途徑云云。 這名中國高官認為有看法的外國人都講、寫英文,顯然可笑,甚至是民族自卑感的表現。但是,重要文章的中譯本出現明顯錯誤,報紙主編責無旁貸。 例如,對應中文“侵占”的原文,絕不能譯為“滲透”;對應“被剝奪財產”的原文,決不能譯為“無依無靠”;對應“愚民政策”的原文,不可譯為“反啟蒙主義”;對應“飄泊無依”的原文,切不能譯為“失效”,對應“難免不完善”的原文,也不能譯為“先天不足”,等等。 更不能忽視的錯誤是,譯者竟將以色列與伊朗的戰略競爭誤為“伊朗與伊拉克”之爭。任何熟悉伊拉克什葉派歷史的有識之士,都立刻發現譯文的錯誤。但是,普通讀者就難免受到誤導。 譯文錯誤姑且不論,本—阿米的文章的內涵十分重要。他指出,伊朗和美國的爭執,不能完全歸咎前者。他強調,襲擊伊朗核設施過於危險,效果也不能預料。因此,走出僵局的唯一途徑就是全面協議。 他還說,要削弱伊朗顛覆地區穩定的戰略,最好辦法莫如達成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面和平,同時在資源開發上作大量投資。還需要國際社會主導的和平與安全體系,使中東(含以色列)無核化。 相信本—阿米是願意最終放棄核武的極少數以色列領導人之一。他在面對美國親以勢力口誅筆伐之際,居然能夠提出以色列無核化的願景,實在難得。 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如果有真正和解的一天,世人一定肯定本—阿米和他的同志們的貢獻。到時,伊朗也許能夠躲避戰禍,恢復與猶太民族的源遠流長的歷史關係。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