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台灣的「力氣」都花在政治鬥爭上,全國人民的心思都被藍綠紛爭給消耗光了,少有人在文化上針對某項議題進行充分辯證,即使網路這個低成本,自由度超高的媒介已然出現,網民似乎也未善加利用,多半只能單打獨鬥,有如散兵游勇般地各自打拚,沒有集結起來,盡情發揮「文化網運,價值重塑」的變革力量,殊為可惜。
特別是運動領域的文化論述,尤其顯得疲軟不振。
莫非我們對運動的認知仍偏執地認定它只不過是「體育」而已,而非「美學」乃至「藝術」的一部份,然後據以將它框在球場內,任令其風情萬種的多樣原貌被吾人狹隘的視野給侷限住?
證據之一就是,即便全球化效應的王建民崛起後,仍有不少球迷認為談論建仔就只能述說數據,勝敗投,伸卡球威或七三一交易大限等技術性細節,若扯到別的就不是棒球,就跟建仔無關,這不是形同「浪費」一個大好的文化語言拓展舞台嗎?
話說四年來,透過建仔投一休四的穩定出賽(養傷期間例外),帶給台灣全新的棒球體驗風潮,也製造出許多「過去未曾在台灣棒球歷史的賞味野宴上現身」的新興球迷,一個「人數猶在遞增且日漸龐大」的新族群:專屬於建仔的「超級粉絲」,他們與「也愛看建仔比賽」的資深球迷,共同組成「台灣史上僅見的最大且最多的看球人口」,其規模遠超過關注台灣職棒的人。
這當中,每一個人對建仔都有各自的觀點,也都有各自表述的挺王說。只不過,從不少網路上的瘋狂言論看來,有識之士難免會高度好奇,那些看法究竟是他們自己想的,還是附和甚至抄襲電視等媒體長期宣傳的制式產品,亦即,那些「套裝軟體般的程式語言」,都是「使用者」(users)在遭大量洗腦後,再自動列印輸出的同質物?
否則,為何「個別生命經驗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其論述內容竟如此神似,死板地像是同一家工廠產製出來的貨色,不僅外觀、型號和規格一模一樣,連瑕疵處也幾乎雷同,這不禁讓人困惑起來,建仔征戰大聯盟的成功經驗,到底有沒有為貧乏的台灣棒球文化創造出更進步的另類思維?
美國人說建仔的招牌武器是Power Sinkers(也有更誇張的Turbo Sinkers,「渦輪沈球」之說法),似乎意謂著建仔是有能力選擇當三振型的強力投手,但他寧願用更少的球數去引誘打者出棒,藉以製造大量的內野滾地球來阻斷對方的攻勢,即使面對危機時亦不改其色。
建仔這種堅持,為崇尚強力棒球極緻快感的大聯盟流行風樹立全新的典範,因為他不是技巧派的投手,也沒有依賴變化球和打者周旋,更不是靠控球精準吃飯,他有快速球做後盾,卻拒絕「美化」自己,接受Power Pitch的標籤,他的執著完全顛覆當令的棒球思維,他的「堪用耐操省力型高績效」贏得洋基球團的肯定,也間接促成球團變更「旗下農場的營運方針」。
但美國的棒球專家對他的「柔性球風」始終存有疑慮,台灣部份資深MLB迷對他是否夠格與諸多大聯盟名投平起平坐總是負面看待,但沈默的建仔沈穩依舊,他以自創一格的四兩撥千金「太極美學」,踽踽獨行於強敵環伺的MLB險路上,置身猛獸出沒的叢林野地的他,只要能智取就不以蠻力硬拚,他已自成一家,在大聯盟打響個人名號,他為台灣提高國家的能見度,為國人凝聚更趨一致的國族認同,他打造自己獨特的形像,他建立自己專屬的品牌,他對台灣的貢獻已經大到唯有「無價」兩個字差堪比擬。
但網路時代鄉民文化的紛歧性,卻讓建仔的無價神話有了些許世俗化的色彩,也就是說,表面上看來,在INTERNET上,關於建仔的討論是很熱烈的,整個網路棒球場也是欣欣向榮的,但事實上,少有人提出更具主體性的前瞻看法,亦即,發燒主題雖多,然而整體議題的取向卻相對貧乏且極度窄化,這也許是大家都不自覺地害怕被排擠,渴望被認同,只得跟著他人的屁股走,循既得利益者的腳印前進,也唯有如此,匿名性的安全感才會獲致最大的保障。
當然,也有可能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但在這個強調多元化價值的真實世界裡,居然有那麼多人同時達成「共識」,難免令人高度懷疑其間的信度和效度。
其實,溫和、鄉愿的變相一言堂也是某種隱憂,因為它會鼓勵大家向主流靠攏,輕率相信權力擁有者所說的一切,以便活在他們的保護傘下共同分享權力。舉例來說,某些球迷只要聽過作者的名字,就認為他所寫的關於棒球的一切都是對的,只要看過某人上過電視談過棒球,就認定他對棒球的看法絕不容質疑。
然而,與此同時,某些更另類的建仔論述者,他們不是不會寫數據、不會寫場內,不會寫尋常的大聯盟靜態史料和動態發展,他們是不想寫,因為他們更關心的是,台灣棒球文化的未來走向,他們更在意的是,如何擴展新興球迷的眼界,如何使台灣的棒球文化視野更上一層樓!
遺憾的是,某些激進鄉民還是會非常情緒化地主動攻擊「非我族類」,對他們看不慣的新視角棒球文章,屢以不理性詞彙發動匿名「聖戰」,殊不知,這也是一種向專制思維宣誓效忠的表現,每每令人在感慨萬分之餘,徒增「不知今夕何夕」的錯愕感。
當然,所謂的「改革」一定會得罪既得利益者的基本盤,也會被保守派幹得鼻青臉腫,但作者絕不會就此打退堂鼓,他們會以建仔為師,向建仔學習「處變不驚,逆境脫困」的因應之道。
因為就如同建仔的Power Sinkers那般,堅持棒球文化論述核心價值的Power Writers是會挨打、被砲轟沒錯,也會得到一拖拉庫不友善的奇怪回應,其中有一些巧打的球,也許偶爾會穿越內野形成安打,但絕大部份被打出去的球,擊球點還是很難掌握地很好,作者依然會在其他「極具文化內涵卻習慣默不作聲」的新興建仔迷支持下,繼續沿用更寬廣的心胸觀賞棒球,拿下一場接一場的勝投,跟建仔共同努力,一起深耕棒球文化,讓台灣的棒球可以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與每週一至週六晚上11點至12點在FM98.5「寶島新聲廣播電台」播出的帶狀棒球談話節目「寶島紅不讓」同步播出。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