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貧打又怎樣?棒球就是會貧打!
2008/10/13 15:55:28瀏覽434|回應0|推薦3
發表時間:2008/05/26 | 推薦數:46 | 回應數:25 

王建民勝投美夢再度落空,除了他本身該被檢討外,「貧打」這兩個字也成為「王建民棒球顯學」中最常出現的關鍵字,諸多媒體和球迷紛紛接力抨擊那些千萬美金年薪的洋基打者實在遜斃了,但事實上,若反面思考就會發現,貧打本來就是常態,在棒球這個遊戲中「打不好」是正常,打得好才是變態!

在棒球運動特立獨行的初始設計上,投手就是一個握著球發動「攻擊」的怪異角色,打者只不過是拿著球棒,被動因應的「反擊者」而已,之所以會被大眾誤認為是攻擊者係源自於「球賽會有攻守兩方的延伸性錯覺」罷了。

而掌握「發球權」的投手是有權玩弄打擊區的人,加上他又有八名隊友幫忙,說穿了這和「眾暴寡的圍毆」沒啥兩樣,所以球界才會普遍認為,打擊率有三成就算不錯。

但若卸除棒球邏輯,再進一步省思,一個失敗率高達七成的人怎麼能算成功?一個只考三十分的學生哪找得到學校唸?一個十件事只做對三件的員工,怎可能不被老闆開除?凡此種種,不是很弔詭嗎?

順此思維再回頭來看棒球運動,疑惑又更大了:為何大家腦袋中殘存的印象皆是,棒球比賽中的三成打者已經很不錯了」的假象?是否因為身為消費者的球迷都喜歡看打擊戰,皆希望花兩百元就可以看到球兒滿天飛的激情鏡頭,久而久之大家記得的僅剩,那少數幾次「打者一棒接一棒轟得投手跪在投手丘上抬不起頭的悲慘畫面」,卻忘了自己看過更多回的三上三下?

一個更難堪的事實是,國家隊這十餘年來的表現就非常符合「棒球的原始設計精神」,每每盡責地群起演出低得分的賽事,因此當近來洋基打者「正常演出」時,粉絲們怪罪他們很爛的情緒性反應,就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實際上,從一八九零年投打對抗的基本原則在棒球比賽中獲確認後,百餘年來大聯盟每季所有球隊每場的平均得分大都穩定在三至五分之間,即便一九七三年起,美國聯盟採用指定打擊制度後,也只不過比國家聯盟高個零點幾分,棒球比分始終不是籃球比數,也只比足球比分略高一些的「真相」早已昭然若揭了。
?決,真正瞭解其核心意義的人就會知道,投手的作用是拿來壓制打者的,這從「打者有時想要打得好,還非得先猜球,豪賭它一把不可」即能窺出,而打者面對投手時,呈現出一副十足窩囊相的場景更是司空見慣!

反過來說,建仔這四年來所快速累積的五十幾勝,也是對方「打不好」的貢獻使然,否則如果大家都盼望看到兩邊棒棒安打,那建仔現在可能連三十勝都不到。

沒錯,「貧打」的打者是該被批判,但如此一來又完全忽略「投球的價值」,把球賽縮小為「純」打擊競技,也就是說,兩邊只在比打擊,那何不乾脆兩隊都不要用投手,放台投球機比比看誰打得比較好,不獨簡單多了,連投手的手臂會否因遭過度使用而導致受傷頻仍的陳年老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不是嗎?

即使實情是,兩隊比的不僅是打擊而已,還要比投球、守備與跑壘和戰術等,而投球的價值在此面向的思考下自不容被漠視,就算沒比打擊重要,至少也應被賦予一片天,最起碼也該被同等看待!

總之,見證到低得分時,若一味地慣用「貧打」的角度來解讀,對棒球運動就是一種偏頗不全的認知,除貶抑投手的重要性,也等同變相降低「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存在意義,更是嚴重地「誤讀」棒球文法!

且讓我們從今天起,還原棒球運動的真面貌吧!不僅要認定「棒棒開花是不正常的變態現象」,為棒球運動的「貧打行為」去汙名化,更要認同棒球比賽的「集體貧打」是極其合理的結果,不要動輒為此過度抓狂,否則勝投要打從哪來?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與每週一至週六晚上11點至12點在FM98.5「寶島新聲廣播電台」播出的帶狀棒球談話節目「寶島紅不讓」同步播出。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shuang&aid=229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