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3 07:36:34瀏覽720|回應2|推薦9 | |
浪淘沙(台灣法學會三十週年有感) 把盞酒更添,而立時年。歷經風雨暮寒天。 總是從容攜手赴,笑問強權。 回首故園間,亂絮三千。舟楫初渡大江前。 不畏時局波浪湧,且效先賢。 二十多年前,當時還在念研究所,一位教行政法的老師,在課堂中偶然談到中國比較法學會(即台灣法學會的前身)。他說二二八事件時,台灣知識精英幾乎死亡殆盡,不過三十年後,這些人都投胎到中國比較法學會來了。當時我還懵懵懂懂,只感到這句話有一種心靈上的震動。因為在高中時,我最喜歡看美國社會學家賀佛爾( Eric Hoffer )的《群眾運動》( The True Believer )一書。賀佛爾在該書說:「西方與中國最大的不同,是西方的知識份子站在人民這一邊,帶領人民去對抗政府強權,但中國的知識份子卻多與政府站在一起,幫助專制強權統治人民。」 我一向認為這是中國民主和法治無法生根的主要原因。在法國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正活躍於思想舞台的啟蒙時期,中國的知識份子還在準備科考,還在夢想書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因此中國比較法學會中的法學精英,如果一直站在人民和土地這一邊,台灣的民主和法治便有希望。 過了兩、三年,美麗島事件發生,一個簡單的妨害秩序案,變成複雜的叛亂案。當時以中國比較法學會成員為骨幹的律師團,在軍事法庭上縱橫捭闔,在台灣民主與集權的十字路口,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令人壯懷激烈,熱血沸騰。其後為爭取言論自由、國會全面改選、解嚴和組黨,中國比較法學會並未缺席,不僅提供理論基礎,而且成員更獻身投入這如火如荼的民主改革運動中,為台灣的民主和法治,「總是從容攜手赴,笑問強權」。 如今政黨已經輪替,台灣民主的路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時局擺在我們眼前的,是百廢待舉,千頭萬緒。已經而立之年的台灣法學會令人有更多的遐思和期待,有更多的夢想。 我們夢想: ---- 法學會的成員沒有政黨情結。只有沒有政黨情結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國士,真正為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理性的思考,為未來的台灣尋找出路,尋找和平、繁榮、尊嚴和精神的豐盈。 ---- 法學會永遠站在人民這一邊,而不是權力者那一邊。不鄉愿、不偏執,為台灣建立人民團體的典範。 ---- 法學會以集體的力量,為台灣建立國家哲學和法律哲學。使台灣人民普遍知悉國家為何而存在,使律法成為人民信仰和人生悍衛價值的一部分。使人民為理想而活、為生命而活、為價值而活,而非僅為財富而活、為欲望而活、為生存而活。 --- 法學會立志遠大,有世界觀和歷史觀,為百年後世界乃至於歷史將如何看待今天的台灣法學界而努力,為未來的台灣法學尋找出路和遠景,努力使台灣法學成為世界的中心或亞洲的中心,而不是只甘於成為世界或中國的學術邊陲。未來的台灣法學界,也能出現另一個格老秀斯、孟德斯鳩或龐德。 --- 法學會的成員相互砥勵,在人生安身立命之餘,也能尋找生命的志業,有更多的人文素養和歷史的關懷。法學會的律師會員,不僅為當事人辯護,更能為國家辯護、為全人類辯護、為歷史辯護。 茲值台灣法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深愧對台灣法學無尺寸之功,謹以上述夢想自勵互勉,並填〈浪淘沙〉詞祝賀之。 (本文原載「台灣法學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刊」,今重貼)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