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節的聚餐
2006/06/18 12:40:47瀏覽1292|回應2|推薦8

從來我輩最酸辛,萬卷無詩記父親。

千里飄洋今日聚,願君有話盡舒陳。

在台灣,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以八月八日為父親節。在西洋,母親節一樣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父親節則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在今年是六月十八日

日前在溫哥華的僑社,舉辦了慶祝父親節聚餐,我這個做父親的男士也受邀。在聚餐之前,由出席的父親被別花、照相,也代表與會的人切蛋糕,接受與會的媽媽們祝福,並講述自己對父親的感念和做父親的感想。

主持者大概知道我平時也胡寫一些油詩,因此要我找一首詩,做為父親節的開場白。我發現母親節的詩比較好找,父親節的詩,竟然找不到。

在傳統上,父親在外面「打拼」,與人周旋,賺錢養家,與小孩較為疏遠。多數小孩對母親的印象,遠大於對父親的印象。我找不到父親節紀念父親的詩,只好花十分鐘,用七言絕句寫了一首上述油詩。

在彼此講述自己經驗的時候,有人說,他父親已經罹患癌症,因為兒女都已長成,而且結婚生子。他父親覺得人生義務已盡,死而無憾,因而得了癌症竟然拒絕治療。後來還是兒子流淚懇求父親:「難道你連我們要喊你爸爸的權利都要加以剝奪嗎?」他父親才含淚願意接受治療。

有人說,他父親開工廠,是十分保守的人,從小就希望他繼承父業。他父親凡事只要決定,兒子絕不能有第二句話,一定要遵行。他父親覺得做為父親,一定要維持尊嚴。直到有一次,他父親到溫哥華來玩,看到兒子與孫子相處,竟然像朋友一樣,玩在一起。他父親在旁邊竟然痴痴地站著,眼眶紅紅的。很想也過來與孫子玩,又遲疑不前。

也有人感嘆說,他長期在大陸工作,太太和小孩在溫哥華,他到溫哥華來,唸高中的小孩,老是覺得他這裏也不對,那裏也不對,車子開不快,英文也不會講。小孩放學回來,不會先找爸爸,而是先看他的狗,真的「人不如狗」。

輪到我講了,怎麼談我父親呢?

我從小住新營的鄉下,父親向人租一個二十多坪的房子,開一家小雜貨店。在這二十多坪中,還隔了不到十坪的房間,住了父母和六個兄弟姊妹。我是家中的老么。我的記憶,父親從小很少在家,雜貨店幾乎是母親在照顧,父親補貨常常到三更半夜才回家,我對母親倒是有深厚的感情。

在高二的時候,我需要一張書桌,這件事母親辦不到,父親幫我買了一張,而且幫我訂了一個書架,我才開始感覺父親的存在。直到高三時母親生病,父親在家的時候較多,才感到當父親真正不容易。

在唸大學的時候,我必須向父親要錢到台北讀書,每月從新台幣八百元,一直到二千多元,這些錢不是開雜貨店的父親可以負擔的,他必須借貸。每次寫信回家要錢,都不知要如何執筆,我感到對父親深深地虧欠。在唸研究所以後,我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畢業後又長期在外工作,雖然每月寄錢回家,過年過節也回家探望,但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不多。

直到父親病危,還留有的房地產,父親因故都移轉給幾個哥哥,我去看他的時候,他很過意不去,艱難地起床,顫危危地走到一個櫃子,打開櫃子,拿一張別人為他拍的照片給我。我眼眶馬上紅了,我知道,這是他認為他唯一能給我的。

父親過逝,在清理遺物的時候,我發現,他捆得很緊的牛皮紙袋,還留存我的小學和初中的畢業証書。為了告別式,我必須寫一份父親的生平略歷,多方搜集資料,才知道原來父親從小 由於家境不佳,在小學畢業後,即開始幫人養牛,並至同里雜貨店、中葯店當學徒。

父親在與母親結婚後,立志發展事業,曾至台南縣大內鄉深山開墾農場,種植甘蔗二十多甲,稻穀及蕃薯數甲。當時山林野豬很多,因為是二次大戰期間,民間不能擁有獵槍,致種植所得,多被山豬果腹,損失慘重,瀕臨破產。為求生存計,父親於是到處打工,無論捕魚、織草蓆、修車、水電,無所不做,最後至高雄參與拆船。略積所得,為使家庭安定起見,才在新營鄉下開設雜貨店及中葯房。

從小看到當父母的辛勞,老實說,我年輕時不想結婚,以免墮入為了下一代而失去自己人生的不幸輪迴。然而,在一次情緒的低潮期,竟然為了厭倦流浪生活,覺得需要有人照顧而結婚。在結婚後,連婚前堅定的「無後主義」,也被內人每天革命而瓦解,於是我又經歷二十年為下一代而失去自己的輪迴,直到五年前因病提前退休為止,才過得比較像人的生活。

以前小時候,我感到父母的年老,是在母親要我到附近井裏提水到水缸,以及白天父親不在,母親要我到鎮上去載貨和叫貨的時候,那時我是初中。現在我感到小孩長大,是在溫哥華下飛機,小孩幫我把笨重的行李拖到自用車的時候,因為我實在自己提不動了。

當父親後悔嗎?當我第一次吃到女兒炒的菜的時候,我開始感到「吾家有女初長成」;當我看到女兒也可以在國外,用流利英語主持一個大型音樂會,台下都是老外的時候,我開始感到「大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當我看到小兒子也開始留意髮型的時候,我也開始注意小兒子也長大了,不知有沒有女友;當我半夜起來上廁所的時候,我到各房間去巡視一下,發現小孩一個一個矇著頭,睡得歪七扭八的,感到這真是一個溫馨的「家」。

如果我有選擇的話,還會堅持「無後主義」嗎?這個問題我真的不易回答。

昨天,我與一位朋友餐敘,他是台灣的駐外人員,也是虔誠的佛教徒,有兩個小孩。老大已經唸大學,老二才國小五年級。我問他,為什麼小孩年紀差那麼多?

他說,當老大出生後,原本他們不再想生了。當老大長大後,一次,看報紙發現台灣出生率在下降,他覺得未來他年老的時候,不是自已要自己的小孩照顧,就是要別人的小孩照顧。自己享受國家的社會福利,或老人津貼,不是自己的小孩繳的稅,就是別人的小孩繳的稅。他與太太兩人不能因為自己減少受苦而只要一個小孩,因為這樣未來是自己享受別人小孩的照顧,而自己對別人的小孩並沒有撫養照顧到,這是很自私的。因此,他決定要多生一個老二。他還說,做父母的,把自己的小孩帶好、照顧好,就是在做志工,因為小孩將來可以對社會貢獻,可以對別人服務。

我聽了這一番話,目瞪口呆 。我還堅持「無後主義」嗎?我知道,這個問題,已經沒有選擇,而有答案了。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首富也是脆弱的「人」
2006/06/22 11:47
首富面對至親的生離死別,仍然只是一個脆弱的「人」。

cundif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首富 郭台銘 救弟
2006/06/21 07:46

因為  弟弟病情  需要骨髓移植  台灣首富  郭台銘  在對岸

找到骨髓  慨然捐出肆意新台幣 給大陸骨髓庫 .....

閱讀之際  諸多感慨 ....果真  天涯若比鄰 ...而非親非故的捐輸

不就是佛陀的「同體大悲」嗎 ?

郭  與  弟弟  手足情深  令人動容

又 「  健康就是財富」 呀 ....有錢  有時還買不到健康呢

所以  親情  永遠是生命旅程中無可或缺的溫馨 .... 


傾聽土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