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陀與叔本華
2006/03/28 07:03:55瀏覽1987|回應4|推薦7

     東西聖哲意相通,名相經傳或不同。

若爾心中無執念,雅歌胡瑟共春風。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一書中說:「華格納意圖構建一個以佛教思想為基礎的基督教,是來自叔本華的啟示。」 

同樣是德國哲學家的叔本華,是一個著名的悲觀主義者。在叔本華的「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中,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意志的化身,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自我。盲目衝動的意志,是自然內在的實在,也是生命的本質。一個人當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痛苦。當欲望得到滿足,滿足感也無法持久。其結果不是帶來新的欲望,而有新的痛苦,就是帶來厭煩。人生永遠在不滿足和厭煩之間徘徊。文學和藝術,雖然可以暫時使人忘記煩惱,然而當人回到現實的世界,便又受到意志的束縳。只有意志的寂滅,才是根本解脫之道。 

在佛教的《阿含經》,佛陀也認為人生本苦,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只有三法印中的「寂靜涅槃」,才是根本的解脫之道。人人耳熟能詳的般若心經說: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令人醍醐灌頂。  

佛陀和叔本華,他們的思想如果超越表現形式和語言的障礙,著實有著本質上的類似。如果分別光看佛經和叔本華的哲學著作,有幾個人會把叔本華和佛陀結合起來看?或許厭世投水的國學家王國維,同時喜歡上佛陀和叔本華,可能深有感觸吧。 

在《聖經》中,上帝為了怕巴別塔建造成功,使人可通天,因而變亂人們的語言,看起來成果十分輝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博覽群籍 不如智珠在握
2006/03/29 02:53

博覽群籍 不如智珠在握。

----

確然!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改進
2006/03/29 02:51

繡花枕頭

這或許是我寫文章的缺點,日後盡量改進。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隨緣
2006/03/28 19:05

博覽群籍 不如智珠在握

厭世不如入世

與其盲目的尋尋覓覓

不如一切隨緣偶遇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佛經看不懂
2006/03/28 16:11

看絲柏客的文,每次以為要懂了,馬上又踢到鐵板,碰到引述的佛經%^&*@......。

我實在看不懂,或許要先接觸一些入門書才行。啊! 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