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家的虛榮與人民的幸福---善哉!袁偉時教授
2006/02/25 03:59:45瀏覽1050|回應3|推薦8

自古中原霸四方,連年伐戍憶遼陽。

四征高麗亡煬帝,三討蘇文困大唐。

上國虛榮惟信好,生民死別豈憐傷。

斑斑青史沈吟罷,兩岸旌旗又繡揚。 

最近「中國青年報」的「冰點」週刊,因刊出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文章,一度被封,並導致主編及副主編撤職。 

袁偉時是中國比較有良心的歷史學者,最近他在接受亞洲周刊的訪問中說,胡錦濤要「建設和諧社會」,也必須加強民主法制的建設,否則中國學術文化就發展不起來,「中國的青少年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從小戰戰兢兢,沒有敢說、敢做、敢笑的精神」,「我們老是說要培養諾貝爾獎得主,要培養出比爾.蓋茨,而如果總是這樣一種教育制度,我們永遠達不到那個目標,永遠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人才。」 

在該訪問中,袁偉時說,他發現「公民的心智狀態對自己乃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他又提出了反右、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三大災難的根源之一,其實與歷史教科書讓一代一代中國人『吃狼奶長大』有關。」他說,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青少年還在繼續吃狼奶。他說,如果繼續歪曲歷史,將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鼠目寸光的「憤青」和新的義和團。 

中國歷史上總是有一些有良心的知識份子,以宏觀的視野、悲天憫人的胸懷,講出該講的話,而不見諒於當局,也不見諒於當時愚蠢的人民。最近在溫哥華一次聽演講的場合,碰到一位大紀元時報的記者。她說,她所以到大紀元當記者,是因為她在中國受教育,到了海外,發現教科書講的,都是假的,都是沒有經過歷史思考的。這和我當年在台灣戒嚴時代,受到的僵化的歷史教育,沒有什麼兩樣。 

回想當年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讀到漢武帝征伐匈奴,把漢朝的版土擴大到外蒙古以北;讀到唐太宗如何征伐高麗,如何揚威四鄰,成為「天可汗」,使長安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就感到興奮莫名,與有榮焉。然而從來對陳陶的「隴西行」中的:「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猷是深閨夢裏人」詩句,無動於衷。所有的士兵只為帝王的榮耀而拋家棄子,妻子沒有丈夫,兒子沒有父親,老母失去孝子,為了只是大漢聲威。即使讀到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也感到為「國家」征戰,是一種慷慨悲歌、輕生重義、令人尊敬效法的英雄行徑。  

然而是這樣嗎?在大學讀了法律以後,才懂得國家是為人民而存在的。人民可以為抵抗外侮而戰爭,不能為征伐他國而戰爭。人民的幸福比國家的虛榮還重要。

在人類的歷史上,廣大的領土是一種負擔,對人民不一定有益。元朝時的蒙古、古羅馬的帝國、拿破倫時代的法國,都是以一個小小的地方幾乎統治了全世界。然而,這樣龐大的帝國,不僅使其他國家生靈塗炭,也拖垮了自己。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日本向外擴張,終而幾乎亡國,也是一個例子。

野心往往是一種包袱、一種負擔。二次大戰後的美國,有能力征服並統治許多國家,然而它卻寧願選擇與其他國家貿易,與其他國家互利,這是當今美國人民比當年的蒙古、羅馬、法國人民幸福的原因。日不落國時期的英國人民,不會比當今的英國人民更幸福。 

當今中國千分之五的人,擁有中國百分之七十一的財富;亦即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人,只擁有中國百分之二十九的財富資源。又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最不適合人住的二十個城市中有十六個在中國。中國國民所得才一千美元,河山已如此地被糟踏、如此地殘破不堪,將來三千或五千美元的時候,又將是如何地催殘地球資源?中國二十年的開放,山川土地日漸惡化,人民生活品質長期有改善嗎?這樣不重視人民幸福的國家,卻又十分好虛榮,還要用武力擁有更大的土地。  

目前中國一個四川人到上海打工,他不能在上海自由設籍,不能在上海擁有勞健保和退休福利。上海的繁榮,對四川人是無意義的。四川人對上海人而言,只是一個像外國人一樣的「外籍勞工」。其他省份的人民,也同樣如此。 

中國經濟的崛起,絕大多數的人民無法受益。在這樣的體制之下,多數人民無法享受世界文明帶來的福址,真正獲益的,只是少數新興的資本家和外資。因此,中國領土有多大,對多數人民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換句話說,香港的回歸,對四川、甘肅、陝西這些人民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一樣不能自由地在香港定居工作,香港對他們而言,與「外國」沒有兩樣。 

最近讀隋唐史,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命漢王楊諒和王世積統水陸軍三十萬討高麗,高麗王見隋大軍已到,雖遣使謝罪,但隋軍因災疫,死者十之八、九。於隋煬帝時,隋又三征高麗,天下思亂。劍橋中國史及王壽南所著「隋唐史」,都認為征高麗是隋亡國之最主要原因。 

再者,唐太宗時,高麗由泉蓋蘇文主政,太宗以高麗於漢武帝時為中國領土,也三伐高麗,未成功,人民飽受勞役及苛稅之苦。太宗曾對此感嘆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女人通常對弱勢者,都有天生特別的同情和悲憫。前幾年,國有女教授在北京的一項會議上主張,中國應用發展飛彈對付台灣的錢,來建設相當於台灣三倍大的黃土高原,以改善當地窮苦人民的生活。 

善哉斯言,此今之魏徵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87541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東鄉族孤立 身在甘肅不知中國
2006/03/20 04:14

今天看到這樣的報導,令人想哭: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32000070,00.html

====

「沒有!」老人站在他位於山壑間、家徒四壁的房舍前回答著。老人泰永祥(音)沒有看過飛機,也沒有看過電視。當問到他有沒有聽過「中國」時,這位世居甘肅東鄉族自治縣的老人,看起來有點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肯定的回答問題了。他說:「我知道中國是什麼」,「那是一個國家,聽說他們的領導人答應要幫助我們」。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有戚戚焉!
2006/02/25 14:36

長空兄,

所言心有戚戚焉!

談時下政治或兩岸,總是兩、三天心情不好。不過有話不說,如鯁在喉,當天也難成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章!
2006/02/25 10:12

談到兩岸關係 ,

總讓人有[回腸九回後,猶有剩回腸]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