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的追尋
2006/02/05 22:55:47瀏覽524|回應2|推薦8

浪淘沙

寒夜萬籟聲,飄盪心萍。日伸冤訟夜披經。

猶論千年陳舊事,痴笑辰星。

 

無意世間名,只為留情。醉揮仙杖百神迎。

但學老君留數語,吟與風聽。 

 

這是在去年歲末寒流來襲後,晚上讀書自娛所寫的一闕小詞。 

靜寂的寒夜,往往像一面清澈的心靈明鏡,照清內心深層的自我,從而燃燒對生命濃烈的情緒。人生對理想的痴醉、對不俗的追求,不是大抵源自尋夢的夜晚,在萬籟聲中來自幽微的神秘召喚?九二一大地震、政黨輪替和經濟瓶頸後,台灣所需要的,不正是一份浪漫、一份理想、一份歷史明鏡下的清醒、一份不庸俗的堅持和追求? 

我們奢求有一個夢:那就是台灣經過一段啟蒙時期思想深刻煉化的過程後,浴火重生。每一個知識份子都投身其中,由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從而使台灣成為全球文化上、科技上、思想上的奇蹟,在世界上、在歷史上發出熠熠的光芒,就如同當年的雅典和羅馬一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的長安,不過六十萬人口,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長安的有名,不在它是大唐帝國的首都,而是因為它有李白和杜甫。就如同今天雅典的有名,是因為它曾經有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樣。 

一千年後的世界,人們將如何看待和記載台灣或台北呢? 

註:此為五年前所寫,今讀之仍有所感,故貼之。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69493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貼此文
2006/02/14 02:40

長空兄,

讀了您的回應,我多貼了此文: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grotius6033&f_ART_ID=17696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隱憂
2006/02/13 01:32

台灣一直想切割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連的臍帶政治如此經濟亦然

現在連文化都往[本土化]走這肯定是一條[不歸路]

不知道20年後的島內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肯正視中國文學之美?

這可是長遠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