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軸》─幾千萬光年之外,是永恆
2008/12/27 00:30:40瀏覽471|回應0|推薦1

↑《時間軸 axis》─貓頭鷹出版社
引用文章《時間迴旋》─人終究是渺小

在時間迴旋(spin)事件過後三十年,人類進化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人類還是照常犯錯、掙扎,然後,故事從一位小男孩身上展開。

一場流星雨,一位火星第四年期(註1)的婦人,一位尋找父親的女人,一位在新世界(註2)自我放逐的男子,所有的事件,都連結到一個能夠聽見星星耳語的男孩。

註1:由第一部故事中火星殖民化之後來到地球的第一個火星人─萬諾文所帶來的火星生物科技,可以讓相對於地球人的三個年齡階段─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在延長三十至四十年的壽命,火星人稱為「第四年期」。
註2:時間迴旋消失之後,印度洋上空落下一圓形不明物體,因下半部沒入水中,使得上半部遠看起來像一巨型拱門,為通往另一個星球的「任意門」,地球人稱之為「新世界」。

在第一部《時間迴旋》最後,假想智慧生物(註3)並沒有將人類毀滅,當人們發現印度洋海平面上方出現一個可以通往另一個世界巨大拱門時,或許,假想生物最終的目的還不明朗(其實在第一集中有說到,但真相沒幾個人知道),而它卻開啟了一道前往「新世界」的大門,那裡空氣毫無污染、氣候宜人,宛如另一個未開發的新大陸,而第二部《時間軸》的故事就在時間迴旋膜消失的三十年後開始說起......

註3:假想智慧生物,創造時間迴旋、巨型拱門的宇宙未知生物體,將地球包覆在時間迴旋膜之中長達三十年,使得地球以外的時間過了三十億年。


在看完《時間迴旋》之後,可能《時間軸》給人的讀後感是沒有如同上一部般劇情起伏較大的感受,也許是第一集寫的太成功,第二集讀來或許會令人有那麼一丁點兒乏味,但我認為兩部是因風格不同的關係,第一部需要交代劇情的來龍去脈,而到了第二部就直接切入主題,銜接第一集的敘事風格,整部系列小說的主題─在這漫長光年的銀河中,我們人類到底扮演什麼角色?而假想智慧生物對於我們而言,又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

在這一集故事中,男孩艾沙克身上背負了一個重大的祕密(就有賴客官們自己去挖掘囉),一個貫串整個《時間軸》的祕密,在閱讀的過程中,雖然知道這故事是科幻、杜饌的,但是免不了讓我又有了第一集時候的感嘆。

人是渺小的,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中,當窮盡一切知識才發覺到自己所認知的世界還是如同滄海之一粟,那衝擊會有多大?對科學家而言,他們必須找出世界運行的真理,神是不存在的,也因此,當假想智慧生物的出現,其超乎想像的科技與力量,人類窮極一生也不能解開這謎底,假想生物變成取代神的地位不可動搖般存在。

可悲的是,這一群象徵著更近乎於完美的第四年期科學家,卻妄想要打破限界,作出了想理解神的行為,或許是因為一種想求「知」的慾望吧,對於越撲朔迷離的藩籬,就越想看清楚隱藏在事物下的本質,對於假想智慧生物,在敬畏之餘,又想解開宇宙間的謎題,不禁讓我想到鋼之煉金術師一開頭的那個寓言:「越是想接近太陽的英雄,其下場就是羽翼融化而墜落地面。」

人類力圖理解未知事物的慾望,演變到最後卻變成一種宗教形式的狂熱,即使是身為第四年期的「後」人類,仍跳脫不出所謂人性的束縛,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在整個宇宙萬物之間是多麼地渺小。

還記得MIB星際戰警的最後一幕嗎?原來整個銀河系也只不過是外星生物手中的一顆彈珠,而我們人類,在浩瀚的星海裡,又是何樣般的存在呢?

我很喜歡讀小說,我認為,在每一本故事背後總讓我體驗到不同的世界、價值觀、理念,有時甚至就假日一個人待在台北某處熙來嚷往的街頭咖啡館一角,看著來往的人群,啜飲著端來的冷飲,消磨一整個下午的時光,讓自己沉浸在書中遙遠的世界,有些小說(譬如村上春樹),總讓我讀後情緒降到谷底(所以還是不能常碰村上春樹==),但有些立志書籍,讀來總讓我欲罷不能(雖然都是那些老梗),就這樣,看完書、寫心得、看完書、想想詩,文字總讓我感覺無比自由、著迷,好似可以在其中任意穿越般,在書中,我決定、也期待翻到下一頁的命運,也迎接閱讀完後的心情與失落,心既是充實又是落寞,有時情緒也會隨著書中人物、劇情而高底起伏。

不敢說能夠恣意駕馭文字,因為我還有很多要學,路還很漫長,只不過,我會怡然自得地一直走下去,每個禮拜總要挑戰更多的小說,高中以來培養出來的習慣,翻書與閱讀的感覺真的讓我心情舒坦,我為文字而感動,我也為人生而感動。

下一部小說,請準備!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p0301&aid=250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