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埃及《開羅》【代赫舒爾】-金字塔養成最終曲:第一座有著光滑斜面的金字塔(灑花轉圈)【世界文化遺産】 紅金字塔Red Pyramid
2024/02/15 08:13:20瀏覽2315|回應0|推薦21

《紅金字塔》Red Pyramid是《古王國》Old Kingdom(西元前2686-2181年左右,第3-6王朝)第4王朝第1位法老斯尼夫魯Sneferu在位時建造的3座金字塔裡的最後一座,也是埃及從第3王朝的階梯式金字塔《左塞爾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再到斯尼夫魯的失敗之作《曲折金字塔》Bent Pyramid,最後演變成這座《紅金字塔》的金字塔發展三部曲裡的最終曲。因為金字塔的建造技術至此已經有能力打造出有著光滑斜面的完美椎型金字塔了(灑花轉圈)。這座《紅金字塔》也為了往後斯尼夫魯的兒子古夫Khufu建造出全埃及規模最大的金字塔登峰造極之作《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完全鋪好了路。

《曲折金字塔》的失敗原因在於它從地面向上建時一開始的54度角度過大,導致施工一半到了47公尺的高度處時不得已改採43度角度來收尾,這也讓金字塔的上半部向內曲折。有了《曲折金字塔》的前車之鑑之後《紅金字塔》的建築設計相當保守(這已經是斯尼夫魯的第3座金字塔了,不能再造第4座了啊啊啊~亞歷山大),打從地面開始就採取和《曲折金字塔》上半部一樣的43度角度起造,這次終於能夠成功收尾。但是43度角度其實是個相當保守的角度(他兒子的《吉薩大金字塔》是51.5度角度)。這也讓《紅金字塔》在這個規模的金字塔裡看起來相對地矮胖(QQ)。

當代的《紅金字塔》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座金字塔的紅石灰岩牆看起來偏紅而得名。不過這並不是它原來的顏色。自從金字塔的建造技術開始打造出有著光滑斜面的完美椎型金字塔之後所建的金字塔都有兩層牆(相較之下金字塔始祖的階梯式金字塔《左塞爾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就只有一層外牆)。《紅金字塔》建成之時外面還有一層白色石灰岩牆,不過這層白色石灰岩牆的石材後來都被搬去建造開羅的建築了,所以現在看到的這層紅石灰岩牆其實是它原來的內牆(一個穿著紅色開運內褲不小心被看到的概念~羞)。

《紅金字塔》Red Pyramid的全貌。

人家現在的紅牆是以前的內牆啦(羞)。

高高掛在半空中的入口。

這座金字塔已經是今天爬的第三座金字塔了,究竟人生為什麼要這麼勵志(搖肩)。

路是人走出來的,金字塔的外牆也可以被遊客走出這麼一條路來。

回望爬上入口的階梯。

没事把入口蓋這麼高作什麼(喘)。

金字塔裡的通道。

裡面的一間墓室。

在墓室裡繼續往上爬的遊客們。

嗯,裡面的亂石還蠻多的(最好是不要現在給我來個地震~抖)。

大部份人都不知道金字塔裡長什麼樣子,没想到墓室也會蓋成像金字塔外面的的三角型外觀吧(不然咧)!

回程倒帶再往上爬。

在入口處俯瞰《代赫舒爾》Dahshur的景色。

法老的視野很好呢!也難怪斯尼夫魯Sneferu要選中這裡來建他的金字塔。

網址:https://egymonuments.gov.eg/en/monuments/the-red-pyramid

延伸閱讀:埃及《開羅》【薩卡拉】-金字塔養成首部曲: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世界文化遺産】 階梯金字塔Step Pyramid of Djoser

延伸閱讀:埃及《開羅》【代赫舒爾】-金字塔養成二部曲:失敗為成功之母【世界文化遺産】 曲折金字塔Bent Pyramid

延伸閱讀:埃及《開羅》【代赫舒爾】-金字塔養成最終曲:第一座有著光滑斜面的金字塔(灑花轉圈)【世界文化遺産】 紅金字塔Red Pyramid

延伸閱讀:埃及《開羅》【吉薩】-碩果僅存的世界七大奇蹟【世界文化遺産】 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 (Giza necropolis)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西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東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非洲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大洋洲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AndyTsaiGB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來和大頭熊臉書換帖當個酒肉朋友啦!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oomybear&aid=17811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