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最無能國會(中華民國) 的院長: 要重建新國會大廈
2012/02/04 22:38:05瀏覽291|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世界最無能國會: 比利時 國會八黨不過半 法條難過;勝於 台灣國會 沒交白卷 通過一堆爛法 20110814 

報載  立法院淪為世界最無能國會【聯合報╱社論】 2011.08.14
>>>>>>
世界最無能國會 的院長: 要重建新國會大廈
****************
立院遷建 王金平:土地非問題【中央社】 2012.02.04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6879436.shtml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表示,立法院有重建的必要,他有責任再度拋出這個議題讓大家討論,至於是否推動,就看全體立委意見;他說,土地取得問題不大,編列建設經費即可推動。

第8屆立法院2月1日報到,王金平再度連任立法院長,當選後他拋出「在朝野建立共識下,重建新國會大廈」的主張,使得立法院遷建問題再度引起外界關注;過去立院遷建曾兩度叩關,但最後都功敗垂成。
 
王金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但現址老舊,相較於各國國會也相形失色,以國內現有建築物標的來看,立法院大概是全國各級民意機關中最寒酸的;重建新國會可彰顯民主成就及莊嚴的民主精神。
 
王金平表示,如果全體立委對於重建新國會有共識,那麼土地取得不是問題,「只是從左手轉到右手」。他說,遷建新國會必須重新編列建設經費,立院也需針對國會形狀、如何發揮議事功能、展現國會建築風格等進行規劃,之後可交由營建署興建。
 
立法院人士說,遷建立法院是為了國會莊嚴性考量,立院現址是台北市政府財產,原先是屬於都市計畫中的學校用地,單是立法院院區(不含青島一館、二館),每年就要花費新台幣5323萬元向台北市政府承租,形同寄人籬下。
 
立院人士表示,重建新國會是國會議長的重要願景,王金平是以國會議長的高度提出這個議題,並不是為了他自己的歷史定位,也不是為了給自己用;他認為,國會遷建越拖費用會越高,對國家財政越不利。
 
該位人士指出,立法院從第4屆起,在軟體上面已經不輸給其他行政單位,但是在硬體上,可能是全國各級民意機關最不起眼的;立法院建築老舊,又是向台北市政府承租,實在有必要遷建,蓋一座具有莊嚴性的國會殿堂。
 
【2012/02/04 中央社】

*************

************
立法院淪為世界最無能國會【聯合報╱社論】 2011.08.14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25220.shtml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最近將中華民國立法院評選為全球「最無能國會」,和日本、比利時並列。這對台灣廿年來引以自詡的「民主成就」,不啻是一記當頭棒喝;對最近三黨沸沸揚揚大唱高調的立委提名之爭,更是莫大的嘲諷。

日本議會的問題是,議員普遍缺乏主見也缺乏專業,提不出讓人尊敬的法案,因而長期淪為菁英行政官僚的橡皮圖章。比利時議會的問題則是,因法語區與荷語區長期的族群對立,在去年六月大選「八黨不過半」的情況下,遲遲無法組成聯合政府,使國家連續十四個月處於「無政府」狀態。台灣國會則以打架聞名,藍綠立委視對方如寇讎,找不到合作空間。「外交政策」沒提的是,我國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了。

人們若不健忘,應記得台灣過去廿多年的各項政治改革,幾乎都是圍繞著國會改革為核心而發。從最早「萬年國會」的終結,到國民大會及國大代表的廢除,到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產生,每一次的改革都殫精竭慮,希望打造出更好的立法機構。事實上,一次次的變革,也都把更大的希望和權力寄託在立法委員身上。結果,廿年的改造,竟只換得一個「世界最無能國會」的惡名,豈不可悲!

立法院留給國際社會最鮮明的印象,就是打群架,包括近年的勒脖、丟鞋、三秒膠等,皆不斷翻新紀錄。這反映的是國會運作的紀律蕩然。而在國人眼裡,更覺反感的則是漫無邊際的朝野協商、不分青紅皂白的包裹表決,以及會期末稀里嘩啦的法案大清倉;立委質詢官員時態度咄咄逼人,但他們自己協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完全不及格。這反映的是問政缺乏效率與企圖。從紀律蕩然到集體失能,要說今天的立法院比當年的萬年國會高明多少,恐怕只是吹噓。

「外交政策」雜誌認為,台灣和日本、比利時的國會亂象共同之處,在於「荒謬的黨派主義」。亦即,國會議員只顧黨派利益,不顧國家整體的利益。這個觀點,確實一語道中了台灣藍綠惡鬥的癥結。但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台灣幾十年來不斷追求民主,也打破了一黨獨大的局面;為什麼我們建立了政黨政治,國會卻仍然無法形成「多數決」的民主規律?為什麼仍然臣服於暴力杯葛的邏輯?

原因無他,台灣朝野政黨盤算的都只是如何取得政權,而不再追求民主的進化與優質化;立委們也只服從黨鞭的指揮,而忘了自己身為人民代議士的從政本質。以民進黨為例,當初靠著拳腳在立院以小搏大,這在一黨獨大的年代,或許可以理解;但它執政後仍留戀著「街頭路線」及「拳頭模式」,強要以「少數暴力」壓制多數民意,甚至動輒否定國家體制與認同。這種體制外思維與投機作風若不改變,國會豈有可能回歸理性論辯。

再看,二○○八大選後國民黨在立院占有四分之三的絕對優勢,現亦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壓倒性優勢,如果覺得目前的運作機制無法有效服務人民,如果感覺國家的法制化跟不上社會的現代化執政黨都不難推動新的改革方案,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國會遊戲規則。然而,三年多過去了,國民黨卻只交出一張白卷,白白浪費了這四分之三優勢的天時地利。如此缺乏企圖心、缺乏理想性格的執政黨,不管是因為軟弱,或過度怠懶,要如何說服選民支持它繼續維持國會過半?

正當親民黨聲言要讓國會「三黨不過半」之際,朝野對立法院這個「世界最無能」的惡名也該深思一番了:各黨努力推出政治菁英,難道只是為了進入一個聲名狼藉的機構充當黨派的打手?更要提醒的是,台灣國會還沒到最壞的狀況;如果像比利時國會那樣選出八黨不過半的結果,而且由一個堅持分離主義的族群政黨奪得最多席次,民眾還不知有多少苦頭要吃呢!

【2011/08/14 聯合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608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