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31 08:55:53瀏覽3359|回應8|推薦3 | |
http://ivod.ly.gov.tw/Play/VOD/89400/300K/N 播放影片( 窄頻 ) 第9屆 第1會期 主辦單位: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蔣乃辛 委員發言時間:10:41:43 - 10:56:06 影片長度:00:14:23 會議時間:2016-06-01 09:00 會議名稱: 關鍵時刻 考驗大家 骨氣及良心! >>>>>> >>>>>> 姓名: 李深耕
體制外的行政院科技會報(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把持) 憑什麼 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 政府提送立法院審查及修法通過的政府組織法即將明年執行, 但體制外的組織,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行政院科技會報仍然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今日行政院科技股問組將召開一年一度的科技顧問大會,討論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提出的議題,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改組為行政院科技會報,體制外的行政院科技會報將繼承體制外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並將討論修法後的體制內的科技部與體制外的行政院科技會報的權責區分。
1. 由利益不迴避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改組為利益不迴避的科技會報,政府組織改造 換湯不換藥(利益不迴避的貪腐)。 2. 由利益不迴避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大致列出組改後科技部與科技會報的權責,不是政府請鬼開藥單嗎? [ 政府請鬼開藥單: 國家科技政策及資源分配的掌控, 由它的左手 換到它的右手 報載 政院組織改造,成立科技會報,此行政院科技會報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 有此可見 媒體及記者顯然不夠用心,其實行政院科技會報如同 現在 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早已存在了,不用特別成立,只是 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 由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變為行政院科技會報,最重要的是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行政院科技會報 的幕僚及執行單位,皆是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而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的大財團股東們包括東元、大同、(聯華)神通等集團,及 與他們一起投資成立的國內外企業們(包括IBM、富士通、中華電信等等)..
4. 當由 利益不迴避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主導、執行 找來的科技顧問 討論,所做出的結論。即使是有選項的結論,當由 利益不迴避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上簽呈出 結論選擇考題給行政院長, 行政院長(吳敦義)除了 作答選政策外,有可能不批准,提出選項外的看法嗎? 5. 不用修法的體制外的組織,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行政院科技會報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政府提送立法院審查及修法通過的政府組織法雖即將明年執行, 但體制內的組織,修法通過的科技部,卻不是掌控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 不用修法的體制外組織 掌控國家科技政策及資源分配;試問政府組織法還有很大意義嗎? 國會議員立法的意義何在? 立法院現成政府的立法局(橡皮圖章),國會議員選舉還有什麼意義 ? 選個體制內的總統但政府一堆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卻由體制外的組織所掌控,總統選舉還有很大的意義嗎? 參考資料: >>>>>> >>>>>>
貪腐的、粗糙的、關起們規劃的政府組改! 2010/9/1
政府組織改造明年元旦正式推動,今年科技顧問會議特別設定以「蛻變與躍升的科技發展新局」為主題,由科技顧問組率國科會、經濟部和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向國內外科技顧問簡報後,再聽取並彙整顧問意見,明日向行政院長提建言。 國內外顧問們在聽取簡報後,對於政府組織改造後,國科會從跨部會的委員會改為科技部跟現在有何差別;由科技政委協助行政院設置科技會報的目的,以及兩個單位權責如何劃分,還是「霧煞煞」。甚至有外籍顧問反問朱敬一:「你認為那個比較好?」朱敬一為保持中立,還笑說:「這個問題不要問我!」輕鬆化解可能的尷尬。 就在朱敬一解釋科顧組已在兩月前,邀集相關部會就科技會報成立後的組織架構、業務職掌及成員提出說明後,李羅權隨即舉手發言,「這麼重要的會議,怎麼沒找我參加?」還說:「這麼重要的事,怎麼可以開個會就定案?」應召開公聽會集思廣益,這麼做實在太粗糙了!「不過,我還是很高興朱政委開這個會聽取大家意見。」 國科會副主委周景揚也在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提問科技會報是否被定位為正式組織,以及未來如何權責相符,由誰代表到立法院備詢後,補充說明立法院也很關心權責相符的問題。朱敬一聞言,當場按捺不住地說:「今天是行政院科會顧問會議,把部會間的『緊張關係』拿到這邊討論,沒有意義;還把立法院的意見拿到這邊講,實在太扯了!」 眼看兩個單位首長當著國內外科技顧問面前互摃,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和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史欽泰接連發言,化解現場瞬間凍結到快爆裂的氣氛。中研院長翁啟惠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建議,國科會改制為科技部以後,現有國家科技政策規劃和科技預算分配主導權,就移轉給科技會報,當然會有失落感,如果科技政委兼任科技部長,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 ************* 怪! 體制內的科技部 不負責國家科技政策及資源分配!
***************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的成員多數是資策會的員工,以借調的名義運作。同樣的情形,資策會派了許多人進駐行政院各部會擔任CIO辦公室。參與政府資通訊政策的形成,並從中吃掉一大塊。這就是過去二十幾年來,資策會得以生存的重要依據。也就是施振榮在二○○○年面見陳水扁時強烈要求資策會必須轉型,不要與民爭利,並且年輕化領導階層。然而,在林逢慶 傳聞前經濟部長陳瑞隆即將真除資策會董事長,但很多人質疑與林逢慶係同學關係及同僚關係,陳董事長也許不敢否定或整頓林逢慶過去的所作所為。這是七月二十五日董事會召開前夕,各方反彈的最主要原因。 ************* 先從「數位學習科學園區」,這個被期許可以在未來和竹科創造數千億產值一樣的科學園區談起。在去年,最大業者階梯數位學院經營不下去之後,原定的一五○億的園區產值也成為空話。過去八年一直主導數位產業的林逢慶實難辭其咎。
由於陳水扁寵信林逢慶,扁政府在八年內用了幾百億推了一堆錯誤科技政策。這一切是從二○○○年政黨輪替後,林逢慶以國王的人馬入主資策會,擔任執行長開始。林逢慶重用產業支援處長龔仁文為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推動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ICT平台計畫為資策會發展核心。林逢慶說經由資通訊技術(ICT)協助,建立創新商業模式的「服務科技化」(IT-enabled Service; ITES),及以創新技術衍生出跨境服務之「科技服務化」模式。最直接的「服務科技化」就是學習的數位化和網路化。所以林逢慶推動網路數位學習。然而多年下來,資策會自己內部的教育訓練幾乎都不用數位學習。另一方面,在「科技服務化」上林逢慶先用十億元推動CMMI的驗證計畫。CMMI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的縮寫(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式),是由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大學所推動的軟體開發能力的驗證。資策會因為看到印度新興的軟體大廠紛紛取得CMMI認證,就希望國內的業者也可以通過認證去和印度的業者競爭。幾年推廣下來,沒有一家國內資訊業者全公司通過CMMI第五級認證。更不要說,因而提升軟體開發的國際競爭力。
台灣科技沉淪 資策會一無所剩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的成員多數是資策會的員工,以借調的名義運作。同樣的情形,資策會派了許多人進駐行政院各部會擔任CIO辦公室。參與政府資通訊政策的形成,並從中吃掉一大塊。這就是過去二十幾年來,資策會得以生存的重要依據。也就是施振榮在二○○○年面見陳水扁時強烈要求資策會必須轉型,不要與民爭利,並且年輕化領導階層。然而,在林逢慶 傳聞前經濟部長陳瑞隆即將真除資策會董事長,但很多人質疑與林逢慶係同學關係及同僚關係,陳董事長也許不敢否定或整頓林逢慶過去的所作所為。這是七月二十五日董事會召開前夕,各方反彈的最主要原因。 ***************** 請科技顧問組認真做份內的事 2009-11-13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13日社論指出,今年是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成立三十周年;該會上周在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顧問會議時,特地播放了一段紀念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的短片。撫今追昔,我們一則緬懷昔日教父開創台灣資通產業基礎的前瞻視野與無比魄力,另一方面也要感傷今日台灣的產業前景不明;放眼政壇,已沒有任何人堪稱是新興產業與未來科技發展的掌舵者。 國人當然了解,台灣的政治生態今非昔比,行政首長不再有一言九鼎的威望人物,國會殿堂也容不下乾綱獨斷的強人。李國鼎先生如果處於今日,恐怕也會被立法院與媒體整得灰頭土臉,就算不致鎩羽而歸,也絕不可能有呼風喚雨的威勢。但是,政治形勢的改變終究不是無為無能的藉口,更不能用來合理化荒謬錯誤的安排與做法。如果拿這一次行政院科顧會議的內容與李國鼎先生當年的事蹟做對比,則有待改進的空間就格外清楚了。 這一次科技顧問會議的主題是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把行政院所推的產業政策端出來請科技顧問逐一討論。李國鼎先生如果在世,對於這樣的議程安排真不知道有何感想。行政院科技顧問約有二十人,其中有十位來自國外,都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也有諾貝爾獎得主。國內顧問則包括中研院院長、台大、清大、成大校長等學界大老。他們的學術研究成績斐然,但是絕大多數都沒有企業經驗。他們或許熟悉科技研發的上游運作,卻不太可能了解中下游的產業世界。請這些學界大老對台灣的產業政策開會討論,是不是有些文不對題? 縱使部分行政院科技顧問也懂得他們那一行的若干產業實務,但是叫十位外國科學家對華人的文化創意產業發表高見,這不是強人所難是什麼?文化創意產業所涉面向有諸多既非科學、亦非技術,而屬人文智慧,為什麼要交給一群科技專家去討論呢?國外科技顧問可能有許多位沒有買過蝴蝶蘭、也沒有吃過石斑魚,他們又要如何對精緻農業案發表意見呢?就算能應景地說些「科研不能與產業脫節」的場面話,卻對產業推動的實質問題難做深入評論,開這個會又有多少意義? 令我們最擔心的,不是開三天會浪費了多少科學家的寶貴時間,而是以這種粗率方式推動產業改革,真的教國人捏把冷汗!推動一個前所未有或先前不成功的新產業,最需要的就是釐清視野、擬定策略。這樣的策略擬定,來自於盱衡全局、審酌利基、重點突破、開創新局的能力。用坊間出版品的通俗語言來說,產業策略必須要是具有重點突破的藍海策略,而不是在現行框架下,把各個現存營收項目都努力上修些微的紅海策略。令人遺憾的是,科顧會議中各主管部會所準備的資料,或許已呈現出他們的賣命付出,卻幾乎沒有清楚的策略方向。 半年前,行政院似乎是在馬總統的指示壓力下,才匆匆忙忙以每一周或兩周推一件的方式提出六大產業行動方案。當時,外界就擔心部分方案只是行政人員絞盡腦汁的作文比賽。果不其然,這次科顧會議多項產業所呈現的資料,有些根本與六個月前行政院的推動方案相差無幾,可見過去半年主辦單位推動執行的進度緩慢。當主管機關因為策略方向不明而難有進度可言時,就應該要努力構思更好的執行方式,而不是把一事無成的舊方案沒頭沒腦地提到一個不相干會議上去討論。 政治人物的功勳評價,誠然是以成敗論英雄。李國鼎先生之所以廣受國人崇敬,是因為他「做成」了台灣的ICT產業,而不在於他主持開了幾次會、上了幾次媒體版面、花了多少錢買置入性廣告。李國鼎規劃科學園區與財政金融,但不曾旁涉他不熟悉的文化建設與石斑、蘭花,如此才能事竟功圓。當年的科顧組認真地做科技的事,不求聞達於天下,但做成之後功勞總是科顧組的。看看上周召開的科顧會議,真令人有「今不如昔」的感慨。 ****************
漢寶德:委員會議決方式應全面檢討 以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來說,委員審查制度之弊端已是公開的秘密。這是以合理的方式掩飾非法,委員會實質上成為白手套。這種弊端大部分並不全是由於官員們為了取得賄賂,有時候是基於對廠商的信任,或因工作上的方便,才利用假的公開徵選,達到選取某一特定廠商的目的。原本機關的主事者可以用裁量權來選擇,並負起一切行政責任的,使用這個辦法可以推卸一切決策責任,掩飾無能,其後果則由一個臨時組成的委員會來負。 政府所設計的委員會的組成方式是很容易被主事者利用的。組成的分子中略少於半數為機關代表,外聘的專家人數略多於半數,在規模不太大的委員會中,只要影響極少數外聘委員即可影響其決策。我曾被聘為此類設計比圖的外審委員,發現無法溝通觀念,其結果無來由的呈現一面倒的現象,才驚覺到已被利用,因此決定不再接受此類邀請。 委員會的決策模式,使用在具有創造性工作的選拔上,即使在非常理想的狀態下也無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幾位真正的專家,在無利益誘惑的情況下自由表達立場,很難達到共識,表決的結果常常是最無爭議也就是最平凡者勝出。以建築為例,世上並沒有一個公認的真理,委員會中如有強勢的委員,也有主導決議的可能。 政府的任何決策,領導者的眼光才是最重要的,否則為什麼由他來領導呢?法國的歷任總統都對國家重要文化建築直接影響,甚至聘請建築師。他們都有足夠的素養,對問題充分掌握,且有果斷的決策能力,否則羅浮宮不可能多出一個玻璃金字塔來。大家可能有意見,但改善羅浮宮的服務空間,總要有一個明智的決策,負責任的決策。也許你會說他獨裁,但總統負起政治責任是理想的方式。 有人以為委員會可以使決策去政治化,這是神話。委員會是政治權力下的組織,怎能不受政治影響?文建會的古蹟審議委員會應該是很客觀的純專業組織,可是當民進黨政府決定改變中正紀念堂的名稱時,為了奪取控制權,該古蹟委員會立刻成為政治的工具,按上級授意,把一座不過卅年歷史的建築通過為國定古蹟。這不是開大家的玩笑嗎? (本文作者為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8/10/11 聯合報】 **************** 2011年8月31日上午8:53 親愛的網友:
Email:peu07@mail.gio.gov.tw
行政院院長電子信箱小組 敬啟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