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媒體 閉一眼 看不到核心問題的背後 政府難清廉!? 2011/3/3
2011/03/03 08:43:05瀏覽1043|回應0|推薦0

媒體 閉一眼 看不到核心問題的背後  政府難清廉!? 2011/3/3

參考 【大家 搶成立 年獲利百億元 但不用繳稅的金控!?】 合庫力拚年底前成立金控 2011/1/9
http://blog.udn.com/glee/4779521

【睜一眼 閉一眼?】 媒體 社論:銀行獲利創新高的背後 
「媒體 社論:銀行獲利創新高的背後  」的背後 是甚麼? 
*************
銀行獲利創新高的背後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3.03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186649.shtml
 
農曆年前,金管會公布去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為1,832億元,創歷年新高,但最新出爐的淨值報酬率(ROE)9.1%、資產報酬率(ROA)0.58%,卻未同步創新高,顯示銀行業獲利能力沒有趕上淨值、資產增加的速度,依然存在經營競爭力不強的隱憂,金融改革的腳步切莫因不夠扎實的高獲利而再蹉跎了。

ROE、ROA是觀察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過去主管機關常提及,國際間大型銀行ROE多在15%到20%間、ROA則在1%以上,期許本國銀行朝此目標努力。雖然台灣銀行業資本結構不同於國外銀行,普通股占多數,不像國外銀行使用較多的股債混合式資本,在盈餘不變情況下,國外銀行的ROE、ROA可能相對高。但即使不跟外國比,台灣自己跟自己比,近年銀行的ROE及ROA也都處於低檔,去年才上升,但仍未恢復雙卡風暴前的榮景。

根據統計,去年本國銀行收益1兆1,733億元,低於前年,但因費損也下降,稅前盈餘才創新高。其中,去年提列的備抵呆帳1,923億元,是五年最低,銀行存放款利差也僅1.4%,不到十年前一半,顯示銀行稅前盈餘創新高的主因是備抵呆帳提列減少,獲利能力並未真正大幅提升,ROE、ROA因而無法同創新高。

國內銀行長期處於家數過多、資金過剩的經營環境,是銀行業發展面臨的兩大結構性問題,但主管機關始終避重就輕,未能對症下藥。銀行家數過多是存在已久的問題,金管會成立以來也曾提出一些金融業發展政策,包括公布金融競爭力指標,希望以推動整併,發展出國內的領導性金融機構(National Champion)。2005年初,金管會提出的「從金改成效展望區域金融服務中心之發展」報告中,更訂下金融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達一定比率的目標。但幾年下來,金融服務業占GDP比率一路下滑,去年剩6.38%,顯示金融產業的成長還沒有GDP快,銀行業的下滑之勢尤其明顯。

在銀行業需要提振的此刻,期待主管機關端出具體政策,領著大家一起走,但台灣總是過猶不及,金融業長期被禁足西進,一朝開放卻又過於急切、集中,顧此失彼。走出島外尋找新市場是策略之一,但大陸市場的開發非短期內可竟功,就像外銀併購台灣的銀行,也需數年的陣痛期,在母國的壯大,仍是根本之路。尤其現在經濟情勢好轉,更是興利的好時機,除了鬆綁銀行經營限制、爭取有利登陸條件外,推動大型整併案仍是政府須念茲在茲的,以釋放銀行業一展手腳的空間

國內資金過多,是銀行經營不易的另一原因。資金太多,加上過多的競爭者,銀行只好殺價競爭,賺取微薄的利潤,卻在其他方面尋找風險溢價,反而承擔更多了風險。資金氾濫的問題,除了貨幣政策及投資環境問題外,金融主管機關在監理政策上仍應有所作為;尤其是對削價競爭現象,更需要公權力維護市場秩序,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日前已有此一呼籲;監理機關必須加強查核銀行的定價政策,是否確實依資金、風險等成本合理訂價。

除此,監理法令的變動,也牽動銀行的經營成本。拓展財富管理業務,是近年銀行尋找新獲利來源的策略之一,但連動債風波後,金管會一連串的從嚴規範,讓財管業務大受衝擊。消費者權益要維護,但也不能因此抹殺掉銀行競爭力。在已經高度競爭的紅海裡,監理政策應設法導引業者創造自己的利基,而非只是嚴打想要出頭者,結果是讓大家愈來愈畏縮,整個產業也失去了活力。

台灣銀行業經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亟待金管會端出有效策略改善,有些問題也許需要跨部會的協助,但金管會必須先主動出擊

【2011/03/03 經濟日報】

**********

政策 傾向大財團的背後是甚麼? 2011/3/3

【政府引國外服務業入關】 但台灣有走不出去的國內服務業
http://blog.udn.com/glee/3746608

【開放陸資及外資政策】:【當政商沒份際】 清廉 雪上加霜!? 2010/3/2
http://blog.udn.com/glee/4936798

************
2011-3-3 自由時報
中資再鬆綁 立委斥擴大台灣失業潮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3/today-fo1.htm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傍晚在經濟部舉行記者會,公布第二階段開放中資來台投資業別項目,包括製造業二十五項、服務業八項與公共建設九項。

經濟部昨日公布第二階段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項目,此次共開放製造業二十五項、服務業八項與公共建設九項。其中最敏感的開放中資參股國內現有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液晶面板及其零組件製造業、金屬切削工具機製造業與電子及半導體生產用機械設備製造業五項產業部分,要求中資持股上限不得逾十%,嚴禁中資取得控制權。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若有違反,將要求撤銷或出售股權。

經部公布再開放42投資項目

加上昨天第二波開放項目,馬政府執政後已累計開放中資來台投資二四七項。馬政府首先在二○○九年六月三十日先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項目一九二項,去年五月中旬再開放銀行、證券、期貨等十二項,今年一月起則配合ECFA服務業早收清單開放其他運動服務業一項。

民進黨團書記長翁金珠昨痛批,第一波的投資項目都還未檢討就開放第二波,非常不應該!未來台灣失業潮將更嚴重,台灣人恐將到中國當「台勞」!

立委潘孟安表示,馬政府開放第二波中資來台根本是殺雞取卵,將台灣經濟賴以維生的中小企業連根拔起,極度危險,等於讓台灣門戶洞開,他痛批馬政府根本是「引清兵入關」!

翁金珠指出,當初經濟部開放第一波中資來台項目時,民進黨就非常擔憂,因此提出中國來台投資管理條例草案,卻受阻無法過關,第二波開放後,台灣敏感產業的關鍵技術恐流失到中國,一旦技術被中國拿走,台灣要與其競爭就更難,台灣的競爭力下降,失業潮勢必擴大,台灣年輕人要找工作將愈來愈困難。

潘孟安說,馬政府以行政命令做出各項開放,實是「濫權」行為,攸關台灣的重大經濟決策完全看不到經濟戰略,只讓高科技產業外移、高污染產業留台,他強烈質疑馬英九「你到底是中華民國總統,還是中國在台灣的代理人?」

面板等產業持股不得逾10%

對開放中資投資積體電路製造業等五項敏感度高的業別,中資雖可來台與國內企業合資設立子公司,但不能單獨新設公司,且中資持股必須低於五十%。不論是參股或合資,都須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由經濟部工業局專案審查通過。

其次,包括肥料製造與部分工具機產業及污染防治設備等十項敏感度較低業別,本次亦開放中資可參股,但持股比率不得超過二十%。合資部分,中資持股比率同樣也只能到四十九%,並不得具控制力。累計至今,國內製造業開放中資投資項目總計八十九項,達整體產業的四十二%。

服務業部分,累計至今已開放一三八項,占整體產業的四十二%。公共建設部分,累計開放二十項,占整體項目的二十四%;其中在對民用航空站與其設施維修棚廠,除軍民合用機場不開放外,亦只能投資維修棚廠,不包括航空站本身,且其持股比率最高亦為四十九%。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底,共計核准中資來台投資案一二○件、增資案六件,投(增)資金額達一.三九億美元,核准設立辦事處三十三件。這一二○件中資投資案件中,已有七十六件完成公司(商號)設立登記,到位率達六十三%。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止,中資在台投資事業已僱用我國員工人數計三○八二人。

就產業別而言,以投資服務業居多,並以批發零售業為主,達五十七件;其次為資訊軟體服務業的十七件。另在製造業部分則有十六件,金額達五九九六萬美元,主要係從事於「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電力設備」、「塑膠製品」、「電子零組件」及「成衣及服飾品」等製造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4940304
 引用者清單(1)  
2011/10/16 22:56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由勞委會委外徵才 胸圍要32D 看委外問題 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