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2 11:31:40瀏覽678|回應2|推薦23 | |
由科幻著作說起~漫談人類未來家園
赫胥黎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美麗新世界》,這本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文學作品,在當時科幻作品不如今日多的時代,是我反覆閱讀的好書。這本書是赫胥黎借著他的朋友 霍登 (J.B.S. Haldane) 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科學與將來》的兩項觀念—遺傳工程和體外生殖技術,再加上自己創新的想法寫成的。霍登的科幻著作,在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物及想法,已逐漸成為今日的真實。同理可證,現今認為的 science fiction,將來也許會有可能實現。
幻想的探索未來無遠弗界,其永遠領先科學,《科學與將來》這本薄薄幾十頁的小冊子對後世也有一定的啟發。而科學大師被稱為科幻大哲的戴森,在其著作也引用霍登的觀點,科技可能把美好的變成邪惡。走筆至此,不禁作了科幻式的未來想像。根據熱力學的第二條定律推論,宇宙的熱寂 (heat dead) —太陽系終究會毀滅,面對地球不可改變的未來命運,就像一個人不能避免死亡一樣。大家或許有唐朝詩人陳子昂 在登臨古蹟時,寫下的詠嘆: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但也可以努力的規劃,將人類送到可以生存的外星球。在聖經上說:在史前洪水中,上帝拯救了人類,那麼如果有一天由溫室效應使兩極冰山及冰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們不再有棲息之所,要如何將人類送到太空,已逐漸受人關注了。
九月份,美國NASA發射的行星探測開普勒望遠鏡取得了天文學的重要報告,稱在距離太陽系500光年以外的地方有大約2萬5千顆適何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 看來人類未來的家園勢必在外太空了。500光年可以這樣的概念推算: 就是在空氣中以每秒鐘3億公里的速度行駛500年,就算我們有了能夠達到光速的飛行器,在500年的行駛中靠一代人是到不了目的地的。以人的平均有效工作壽命為50年來計算,在500年中,至少需要10代人的繁衍。又有以下的議題要探討,如何保證人的品質?生命所需其他條件, 諸如:陽光照射,輻射防護,重力適應,加速動力,載送人類的飛行船規模大小,以及通信設施,人類所需空氣、水、和食物供應,如何解決… 等問題,每一項都是很艱難的工作。
俄國的火箭之父契爾可夫斯基 曾說 「地球只是人類的搖籃,總有一天人類要駕著星星在太空中遊歷。」愈來愈多的作家,以現今科學技術的進步,寫出創新的作品。科學所預視的未來,與科幻的探索未來,互相為用。宇宙與生命的初始終極,同是科學與科幻省思的題材。赫胥黎 的《美麗新世界》的預言,霍登 (J.B.S. Haldane) 在《科學與將來》的想像已逐漸成為今日的事實,模擬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出現就是一例,現今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與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在許多方面帶來效應,目前電腦計算處理能力接近極限,而生物技術還有可能為其研究帶來突破。各種生物計算機可實現其神經網絡運算功能,是模擬人功智能的突破點,在未來如果能夠完成賦予機器人生命,並讓機器人和真人之間互相轉換,人類才有可能在向更加遙遠的太空旅行時用智能機器人去完成整個旅行,不必繁衍,不必飲食,等到了目的地後,機器人再轉化成為真人,在新的星球上,新的家園再開始繁衍及生息。 如今一些有遠見的科學家、思想家與政治家,將日益嚴重的諸多問題,如人口、環保、食物、資源、醫療與健康等問題的解決,都寄望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進步。
人類未來的家園何在?人類向何處去﹖靠著各方面的努力,想必可以逐漸地開始拉開序幕吧!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