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劇的魅力 (二)
2009/09/22 19:14:28瀏覽1147|回應0|推薦10

前言 

此乃在僑居地舉辦「國劇的魅力」演說之講稿 , 京劇是歷史所蘊涵的寶貴傳統文化,在海外是洋人朋友所追捧的中華文化 , 分兩次刊登 , 以饗讀者。 

國劇是傳統的寫意藝術 

         以書法、繪畫藝術和國劇來相提並論,最為適當,應為三者包含著象徵和寫意,書法到高段時,不只求點劃整齊,而要求神韻筆勁,繪畫有時不只求畫像真實似真,而要求意象與境界,如果僅求逼真,可用照相即可,何必繪畫,繪畫重要的是傳神,這就是藝術。國劇也是一樣,譬如拿著馬鞭在台上跑,或拿著船槳在台上轉,或幾個龍套在台上轉圈等,配合劇中演員的唱、唸,加上文武場面的配合伴奏,觀眾就會領悟這些代表什麼,這以達到表達劇情的效果,如果把真馬遷上台,真船搬到台上,千軍萬馬上台也不可能,卻反而破壞了"唯美"的原則。

國劇的行腔配樂與音韻

         國劇的唱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 (註:所以國劇又稱皮黃) ,音樂上屬於板腔體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嗩吶等管弦樂器、鑼、鐃鈸等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上唱、做、唸、打並重,動作細緻,技術要求甚高,形成非常完整的藝術體系,內容多以忠孝節義為主題,至於唱唸,極為注重音韻,茲概括予以說明因為它是國劇重要的一環,同時也可窺見國劇嚴求完美的一面。國劇唱唸中大部份使用「中州韻」,創始於元朝周德清氏,他是韻學家,著有《中原音韻》一書,自序中說:「欲作樂府 (指當時的戲曲),必正方言,欲正方言,必宗中原之音」識者才瞭然所謂中州韻就是中原音,這與北京土音也多有不合之處,經細心考據,可作這樣的定論:國劇中的音韻是京 (北京)、漢 (漢口)、徽 (徽州) 各處語言音韻混合而成的,我們知道乾隆年間皮簧戲由漢班、徽班、崑班混合而成之說相符。唱京戲很注重四呼,四呼是「開、齊、合、撮」也就是 喉、舌、牙、齒、唇各部出音發動之處,字出口時,須先知道何音,應如何呼出,才不致錯誤,例如「一」字是牙音,要齊齒呼,「輪」字為舌音,要開口呼,「朋」字為唇音,要齊齒呼,「月」字為喉音,要撮口呼,「灣」字要唇音,要合口呼。

        另外五聲:陰平、陽平、上、去、入 等,稱為五聲;尖團字是京劇中特有的,極為重要,因限於篇幅,不詳述。國劇的音韻只能概略地談到這裡。

註:第一部份「國劇魅力」講演完畢,第二部份現場放四齣戲的精采片段,獲得中外人士一致好評,許多人是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京戲。很榮幸能介紹國粹, 使他們產生興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