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07 21:54:01瀏覽2020|回應0|推薦6 | |
學會『聽心術』才能傳遞別人話語 人與人相處的聯繫,最要緊的事情在於『妥善的溝通』與『適切的傳達』。 上一段『顏回心齋』所講得是,人世間最強『溝通哲學』;而後面這一段則是告訴我們『傳話藝術』。但是進行這兩樣事情之前,都必須謹記孔子對顏回說的『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即便是『傳達』別人的話語,也要會聽心,傾聽說話者的起心動念。把話語中『情緒』的部分拿掉,只傳達說者的『本意與實情』(真實動機與現象),自己更加不可再添油加醋;謹慎地傳達,話語內容愈少愈好。這就是不會『誤導別人』和『傷人害己』的高明『傳話藝術』。 以下是莊子原文與解譯,請慢慢品嚐其中含義。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 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 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無奈的人臣 有一天,葉公子高即將出使到齊國,出行之前跑去請教仲尼:「這次楚王交付給我的使命非常重大,但是,齊王對待各國使者常常只是表面尊重,實際上卻拖拖拉拉漫不經心。 平常我們連普通人都不容易使喚得動,更何況這次是要去說動一位諸侯;實在是難上加難啊!我非常擔憂無法肩負這次重任。 夫子曾說,無論做任何大小之事,很少有不合於道就能成功。事情如果不成,必定會遭受人事懲處;就算事情辦成,恐怕也會因為過程期間焦慮煎熬,而種下陰陽失調的病患。凡事無論成功或是失敗,如果都能夠不留下任何後患;那就只有有德之人才能辦到。 我平時欲望很低,從不在乎吃的食物粗糙而不夠精美;即便處在燜熱廚房也能忍耐而不求清涼。可是我今天早上才剛剛接到任務,晚上就必須拼命喝冰水才能解渴;可見得我的內心已經焦躁如焚啊! 現在我連任務都還沒開始、成敗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陰陽失調,患了外冷內熱的『焦慮症』;事情如果沒辦成,必定還會遭受楚王懲罰,等於兩種災難都會碰上。我這個為人臣子的,實在難以承受如此重任;夫子可有好方法,請教教我吧!」。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
當心思放在盡力做到完美 就能忘記恐懼 仲尼說:「天下有兩大『無法抗拒』的法戒:一個是『命』,一個是『義』。子女天生會愛父母,是命;這是自然天性『無法解釋』。臣子應該侍奉君王,是義;天地間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君王,也是『無法逃避』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大法戒。 所以,子女奉養父母,無論什麼情況都做到使雙親感覺安適,是孝的極致;臣子侍奉君王,無論何事都能使得君王感覺妥當,是忠的極致。把持內心不受喜怒哀樂的『情緒』影響,即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還能用平常心去安之若命,盡力而為並將成敗交給上天;這就是德的極致。 為人臣子,本來就有不得已的時候。但凡事只要按照實際情況盡力去做,忘掉自身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貪生怕死的『恐懼情緒』!這樣就可以了!
『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交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 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 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且以巧鬬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 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厲心。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 傳話,傳達說者本意實情,勿傳情緒之言 我再告訴你我所聽過的一些道理,大凡鄰近的兩國相交,必須靠彼此的『信用』來維繫關係;遠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則必須用真誠的言語來建立互信。而言語,就一定需要仰賴『人』去傳達。 而天下最難,就是傳達雙方在『喜怒情緒』下所說的言詞。想要雙方都高興滿意,傳話的人一定會刻意多說一些大家都愛聽的話;反之,如果想激怒對方,說話內容必定添加一些令人憤怒的厭惡言詞。 傳達者但凡刻意添加任何多餘的話,說者原意的真實性就會失去,而且不合常理;不合常理的話語,又很難讓人相信;一旦對方國君不相信,那傳話的人就必然遭殃。 所以《法言》說,凡傳達事情,傳者必須深切了解說者本來的『起心動念』和『真實情況』,至於說者的『情緒之言』,千萬不要傳達,而且自己更加不可添油加醋;懂得這些,幾乎就可以『保全』自己了。 再說,那些以巧計鬥智的人,剛開始還會玩明的,後來就常常使陰招暗鬥,玩到極點就詭計百出用盡心機。懂禮儀的飲酒人,剛開始都會守規矩,後來一旦醉了就會亂來,喝得過分時甚至變得放蕩淫亂。 任何事都是這樣,剛開始時雙方還會相互體諒一些,但到最後去常常變成互相欺詐;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原本很單純;到最後,往往就變得很複雜。 語言如同風波一般;傳達語言者常常很容易地喪失原意的真實性。風波容易產生變化,事實一旦走樣就容易產生危險。 所以,對方之所以會產生憤怒,沒有別的原因,都是肇因於『取巧話語』和『偏頗言辭』。連困獸臨死之際都會顧不了音調地咆哮亂吼,呼吸急促,產生殺機。如果傳達者的言詞鋒利逼人太甚,別人必會反彈而昇起報復之心;而傳達者有時候自己還搞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如果連『為什麼會觸怒對方』自己都還不知道,那誰還會知道他『最後下場』究竟如何呢! 所以《法言》又說,不要改變上位者所交託命令的內容,不要刻意想要成功地完成任務,任何的過度都是多餘的添加。
『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 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結語 『改變實情』、『刻意求成』都很容易壞事; 成就一件美事,需要靠『長時間的努力累積』; 但壞事的形成卻往往會『來不及修正和應變』。 怎可不謹慎!
不如順應萬物的自然發展,把一切都寄託於萬事萬物不得不然,涵養心中的平和安定,這才是至道。 至於要如何做,才能回報楚王交付的任務呢!那就是實實在在地傳達楚王的『實情真意』,不要添加任何『情緒之言』;一切盡人事聽天命。這也是一般人很難做得到之處。」。
對照 老子道德經 第二十四章『餘食贅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刻意踮腳站得不久,蹲著馬步走得不遠;堅持自己見解,看事情就不會透徹;自以為是的人,不明白不同立場的觀點;自誇的人沒有功德;驕傲的人無法領導別人。 從道的角度來看,固執 主觀 愛現 驕狂,都是多餘無用的表現;萬物都厭惡這些。所以,得道之人不會做這些事。
伴霞樓主 於 新北市 新店碧潭 2015/12/07 傳達話語,首先要理解發話人真實的動機,而且不要帶有情緒性字眼。 總之,傳真實的話!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