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01/30 11:34:23瀏覽1403|回應0|推薦4 | |
#鬼谷子的縱橫天下之術 #反應篇第3段 #反向操作逆勢對應的哲學3 #反者道之動 原 文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 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 牧之不審,得情不明; 得情不明,定基不審。 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 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此 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 解義 古代 善於運用 反向思維(同理心)與 對方交談 的智者, 他們變化各種談話模式 的能耐,如同 鬼神般地巧妙; 因此 他們總是能夠 輕易地正確分析出 對方真正的想法和用意。 他們臨場的隨機應變,妥當貼切;對於 對方的心態變化,務求掌控適宜。 若是有所失誤 而導致 掌握不周,就無法得到 確切的情況。 一旦 情況不夠清楚,對於 事件的掌控 就不會踏實。 如果要將 對方所表達的「意象」去加以「比對」, 就必須用 反向假設的論點 提出質詢,才能進一步地深入觀察對方。 若想讓別人 盡情表達,那麼 自己就必須保持 靜默聆聽;想要對方暢懷而談,自己就要收斂;想要 提升對方興緻,自己就要 低調一點;想要 多得資訊,就要 多給對方 陳述的機會。 若想對方敞開心扉儘情表達,就要用「符合他意象範籌」的案例加以「比對」,這樣可以 引導他的說詞深入 而且不脫離主題。 因為 類似的觀點 容易得到對方的呼應;通過 同理之心 的討論,才能歸納出 對方真實的想法和企圖。 一旦 發揮同理心的自己 獲得了對方的認同,那就可以 一時站在「那個角度」發言,一時又站在「這個角度」論述;甚至於 有時候站在「下屬」的立場看事情,有時候又站在「長官」的身份來討論; 此乃 「辨別對方言論真偽」,了解「雙方觀點異同」,進而證實 對方敘述內容 是「真情 還是 詭詐」 的有效之法。 2021/01/30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