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9 19:24:16瀏覽677|回應0|推薦1 | |
就是最近這份報告讓我的腦細胞活化了起來 雖然老師說還要再修改,不過總算是把它生了出來 放上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班級中異性戀「男氣」少女之性別學習 前言 美國女性主義學者Gloria Steinem曾在其作品-內在革命(Revolution from Within)中表示:「治理我們的不是軍隊和警察,而是觀念與意識形態」,女性在父權體制的社會結構下成長,接受既有的性別秩序,並且按照社會對女性規範來扮演女性的角色,有多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是生活在這種意識形態的社會中而不自覺,然而當外在加諸的性別規範和自我的認同產生衝突時,該如何解決?是服膺現有的價值觀,還是開創自己的道路!尤其是當一位女性身上擁有了男性特質,是違反了自然,還是可能存在的事實? 接觸越多女性主義的理論,越能以其「視域」的角度看待事情,這是一種知識逐漸內化的過程,當外在知識對自己產生意義之後,我們便能開始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進而產生行動,逐漸擴充自己批判事情的角度與觀點,所以在接觸女性主義之後,我們才發現女性的本質與社會角色是在一個和男性規範的關係中被定義的,女體長久以來受到父權結構的壓迫,在父權社會中,我們無法逃離女性特質的意涵,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係指了對「作為一個女人是怎麼樣的」主宰規範的妥協或抵抗,然而對傳統女性特質抵抗的潛在形式是廣泛的,例如穿著打扮,雖然穿著者所試圖達到的效果不能被保證,但這並不否定「穿著打扮」有潛力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性別政治鬥爭的場域。(Weedon, 1987) 正如同時下青少女的打扮或言行舉止,有部份傾向於男性化的裝扮,而男性化裝扮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在大陸及台灣的選秀節目中,此裝扮的女性成功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且具備爭議性的話題。而在校園中,某些青少女選擇以男性化的方式進行同儕間互動之情形也越來越多見,其自我認同及其對身體的展演,顯現出對現有父權體制下的社會結構之回應與挑戰。 有鑑於此,如果能夠了解以男性化裝扮的青少女之自我認同過程,便能從中了解女性主體能動的可能性及社會結構的影響。所以,本報告想藉由訪談非Tomboy的男性化裝扮的青少女,檢視其自我認同的歷程,及其挑戰性別刻板印象而選擇男性化裝扮的原因,而排除T的理由是,女同性戀中的T在成年之後往往還是傾向男性化的打扮,而異性戀的男性化女性在成年之後卻不一定繼續維持男性化的裝扮,有的會回到符合社會性別角色期待的女性裝扮,有的則是繼續維持男性化的裝扮,而我想探討的是:「有別於T的異性戀中男性化裝扮的女性,為何是以男性化裝扮的姿態和班級的同儕互動?」,這其中是否牽涉了父權體制中的權力問題,又或只是其對於自己身體展演的選擇。 訪談對象的設定原本是中學的女學生,但由於國高中之青少女對於當下的自我認同狀況還不是很了解,所以,訪談對象改為「國高中時期曾做男性化裝扮」的異性戀女性,而訪談方式以半結構的方式進行。 本報告的呈現方式以訪談內容為主要架構,試以本學期所討論之性別政治學的理論觀點切入,探討班級中男性化裝扮之女性是否展現了性別學習的過程,又在此學習過程中有無發展性別策略的現象,並了解女性如何以男性化裝扮在父權體制下展現對抗傳統女性角色的過程,以及此種裝扮是否改變了班級中的權力配置,而最後能否在此扮裝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我的定位。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