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宋修女的幼稚園
【聯合報╱張耀懋】
|
2013.10.19 02:31 am
|
倒閣、關說、政潮…中,第廿三屆醫療奉獻獎得獎名單揭曉。
今年有一百零五歲的小村助產士,有在山地偏鄉東奔西跑的護理工作人員,也有一輩子在台奉獻的外籍修女。
台九線,幾乎可說是醫奉獎得主的大本營;沿著台東縱谷,處處可看到這些醫療奉獻者的行誼。今年得主之一的瑞士籍修女宋玉潔,就是在關山至大武尚武,照護這一帶獨居老人而獲獎。
說是照顧老人,其實她也是七旬老嫗了,被照護者大她沒幾歲,有的甚至還比她年輕一些。十年前,她還被宣判乳癌二期,切掉一邊乳房。第一次化療空檔,就迫不及待去訪視老病友們,因為「服務人群,可以讓我忘掉病痛!」
訪視老人途中,有時會發現幾個在街頭遊蕩的小小孩。「今天不給他們教育,明天街頭上就會多個酗酒、拉K的問題少年。」於是她開始「撿」這些小小孩,回修女會旁的「天琪幼稚園」,下課再一一親送返家,希望給他們「一支筆,一本書,一位老師」,改變他們的人生。
這些「撿」來的小小孩,繳不出學費,沉重財務壓得園長修女喘不過氣來,有時不免要嘀咕宋修女幾句,不要再撿小小孩來上課了。一個月四、五萬元的缺口,幼教老師、阿桑的薪資,幾乎要發不出來了。
立法院一整天的倒閣紛爭,人事與事務支出,就可讓幼稚園多存活幾十個月。
台灣各地不知有多少這樣的天琪幼稚園。也許短時間內,我們很難讓街頭不再有遊蕩的小孩。但是,至少讓各地的「宋修女們」還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撿」小孩,也可以給他筆、給她書,給他們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園。
【2013/10/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聯合筆記/宋修女的幼稚園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233661.shtml#ixzz2i8XZOJAU Power By udn.com
https://www.facebook.com/.../天主教私立天琪幼兒園/44435703224623...
簡介
1963年於台東南端成立「尚武會院」,基於孩童教育需要,附設「天琪幼稚園」,後成立「聖十字架慈愛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45年來修女除深入部落社區從事人道關懷服務工作外,同時提供貧困、問題家庭與學習障礙孩童之啟蒙教育園地,並實施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與課業輔導等課程。此地區大部分居民屬排灣族人,由於天然環境的限制,工作機會少,謀生不易,大多數學童的家庭繳不起學費,修女仍以無比的愛心與耐心付出關懷與協助,實質發揮社會輔助功能,由於長期獨力承擔任務,面臨資源不足之困境而亟待外界的支援。
修女愁錢 教職員減薪救幼園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
為了省瓦斯費,天琪幼兒園的教職員撿了好多木柴,不時燒柴火替換瓦斯煮三餐。 記者尤聰光/攝影 |
|
台東縣大武鄉有一所「聖母媽媽」學校,專收貧童,多年來數度面臨經營困難,修女奔波籌錢,兩年前十五名教職員甘願減薪二千到一萬元,甚至不支薪。教職員們說,只有教育,孩子才有機會脫貧,他們苦一點沒關係,幼兒園要撐下去。
|
天主教私立天琪幼兒園的學童,天真可愛,有百分之九十五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的原住民弱勢家庭。 記者尤聰光/攝影 |
|
「聖母媽媽」學校就是創立五十一年的天主教私立天琪幼兒園,主任沈秀惠說,幼兒園一度有八十名小朋友,現在有五十人,學費每月收三千七百元。
園內的小朋友有九成五來自原住民家庭,低收、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很多,八成的家庭無法正常繳交學雜費,近廿年園方好幾次快經營不下去,都靠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補助,度過難關。
儘管如此,修女只要看到小朋友在路上遊蕩,還是會去拜託家長,讓孩子到幼兒園念書,這些「拜託」來的孩子,學費更是收不到。園方曾派人訪視,如果家境很不好,也不勉強,經濟能力稍好的則請他們分期付款。
幼兒園主要經費來源除了修女會補助,就是學雜費,一旦修女會有困難,學雜費收入又不穩定,每個月四十萬元固定開銷就出現缺口,最慘時短缺達十一萬元,來台卅五年的瑞士籍院長宋玉潔修女,三不五時就打電話給家鄉瑞士親朋好友要錢。
|
來台卅五年的瑞士籍院長宋玉潔修女,非常重視孩童的教育,寧願自己苦,也不願孩童的教育受苦。 記者尤聰光/攝影 |
|
「台灣不是很有錢嗎?怎麼會缺錢呢?」宋玉潔說,親友都認為台灣是個有錢國家,怎麼可能會窮到學費繳不出來?她要花很多時間解釋,親友才願意寄錢給她,但時間久了,認識的朋友老了,過世了,錢越要越少,讓她很難過。
兩年前修女會無法再補助,有意要收掉幼兒園,大家不忍看宋修女一人承擔,沈秀惠徵求大家意見,同意視能力自願減薪二千至一萬元,園方三位修女則不支領薪水,兩年來,大家都沒怨言。
有廿二年資歷的老廚工兼娃娃車駕駛宋光妹說,她原本薪水二萬六,少了六千元,只要少吃一點少花一點,一樣過得去,總比看到孩子們沒地方上學來得好。老師們說:「我們至少還有薪水領,修女們不支薪,犧牲更多,真的很偉大。」
宋玉潔說,全體教職員減薪,每月省下五、六萬元,可以用來支付水電開銷及修繕教室、購買上課用文具、孩子們的點心。
全文網址: 修女愁錢 教職員減薪救幼園 - 幼教教育 - 文教要聞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5577#ixzz32gplksyp
Power By udn.com
救幼園/娃娃車熄火 就算10秒也省錢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
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就算是十秒鐘,為了省下油錢,娃娃車也熄火等待。記者尤聰光/攝影 |
|
台東縣大武鄉天琪幼兒園長期經費不足,園方省到不能再省,兩年來幾乎是「克難」經營,盡可能把省下來的錢,花在刀口上,目的就是要讓這些貧童,保有最後的求學之地。
「就算是十秒鐘,也要熄火省油錢!」開著娃娃車接送學童上下學的院長宋玉潔說,小朋友有時都會賴床,如果發動引擎等他們,就會浪費很多油,所以她都熄火等待,因為油錢真的很貴。
園方省錢不只在油錢上,面對飆漲的瓦斯費,園方也有一套省錢方法,他們去撿柴火,曬乾後和瓦斯輪流交替煮三餐,雨天廚工使用瓦斯,天氣好時就燒柴火,就連菜錢也很省,因為許多蔬果,園方都自己種。
廚工宋光妹表示,她們種了十幾種菜,每天輪流採收,有時附近的村民也會送一些菜來,這些菜都沒有噴農藥,營養健康,小朋友都愛吃。
天氣熱了,教室就打開窗戶通風,吹焚風時,再打開電扇散熱;好天氣老師帶著小朋友到戶外樹蔭下上課;學童放學了,園方就盡可能少開燈,一個月可省下好幾千元的電費。
善心人士捐贈的兒童遊樂器材,如果壞掉,也都由職員自己維修,小朋友最愛的盪鞦韆壞了,園方也能利用繩子將鞦韆椅綁在樹上,成為孩子們的遊樂世界;擔心孩子因好動撞到柱子受傷,園方沒有錢裝設海棉墊,改用塑膠管,一圈圈綑綁在柱子上,一樣有保護作用。
宋玉潔說,她有時候恨不得自己很有錢,讓幼兒園立即改善,但這是不可能的,自己也老了,很多事情就是要去解決,或許這是上帝的考驗,要他們學習面對困境,一起咬緊牙關撐起孩子們的希望。
全文網址: 救幼園/娃娃車熄火 就算10秒也省錢 - 幼教教育 - 文教要聞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5573#ixzz32gq7X8Kc
Power By udn.com
小漁船追了一公里 75歲村民救起3人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賴錦宏/福建漳州報導】
|
2014.05.24 02:53 pm
|
|
台灣旅遊團昨在漳州發生墜江意外,旅行社人員及廿三位團員家屬,今天上午搭機趕往福建廈門處理善後。 記者陳嘉寧/攝影 |
圍堵搜救 出海口架起圍網
台灣旅行團赴大陸福建旅遊昨發生遊覽車打滑翻落九龍江慘劇,雖然當地搜救人員徹夜尋找,但因事發河段暴雨後河水湍急,漏夜搜救仍毫無所獲。甚至擔心失蹤者會被沖刷到出海口,搜救人員已在出海口龍海附近架起圍網,作最壞打算。
今天也傳出救人的感人故事。根據福建新聞網報導, 75歲的當地村民阮永進在九龍江打魚已有20多個年頭,昨天下午1時許,突然聽到有人大喊:「江裡有人在喊救命,趕緊救人!」阮永進跑去駕駛自己的小漁船,往江中央趕。「一看,不好,人漂遠了。」他說,追了一公里多,終於追上,他伸手將一名約30歲的女子拉上船。一上船,該女子就說:「那邊還有人!」
|
台旅行團遊覽車在福建九龍江墜河處現場,沿江路面陡且泥濘。圖為當地搜救人員正以人力接運設備。 翻攝自福建新聞網 |
他又趕忙駛船靠近,只見年約50歲的一男一女相擁,兩人的腋下左右各夾著一根竹竿。他趕忙將兩人也拽上船。隨後,他駕船將3人送到玉山渡口。「第一個救起的女子雙手合十,一直跟我說謝謝!」阮永進說,三人幸好在大壩前被及時攔下來,不然就慘了。後來,老漁夫繼續參與救援,又幫忙將一名骨折的男子送上岸。除了被營救出的十多人外,還有不少人被湍急的江水沖向下游。
|
吊車將台灣團所搭遊覽車從江面吊起。 中新社 |
中新社報導,事發路段是一個連續拐彎路段,客車正是從一處拐彎處衝出路面,道路靠江一側有一片竹林,路面距江面約10多公尺高,為比較陡峭的斜坡。事故現場,沿江部分路面一片泥濘,碗口粗的竹子被撞斷,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足見事發時衝擊力之大。
動員千人 徹夜搜尋無所獲
當地的「藍天搜救隊」雖是民間組織,但是大陸頗負盛名的專業搜救隊伍。事發後,即有大批人員投入協尋,盼能找到尚無下落的五名失蹤者。但因時逢豪雨之後,水勢湍急,雨又不停下,能見度差,所以經過一晚和今早的辛苦,仍遺憾未有佳音。因事發地點離出海口很近,現場已動員上千人分別從上游失事地點和下遊出海口全面圍堵搜救。
【2014/05/24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小漁船追了一公里 75歲村民救起3人 | 台團墜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8697463.shtml#ixzz32gqa4Lav
Power By udn.com
75歲老漁翁 20分鐘救4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268-260102
23日中午在漳州華安發生的台灣旅遊團墜江意外,一位奮勇救人的勇者,是當地75歲的老漁翁。他不僅在第一時間出動自家漁船,且短時間內就救起4名落水與江邊護坡受傷旅客。
75歲的老漁翁名阮永進,事發時正在住家附近小餐館吃中飯,突然聽到老闆大喊江面有人叫救命。他急忙跑到江邊,發動漁船,火速向落水者急駛而去。
丟下碗筷 漁船疾駛
世代在沙坑口一帶捕魚為生的阮永進,非常熟悉地形,沒多久就在距事發地下游1公里處靠近江灘處,救起一名抱著木頭、在水面載浮載沉的台灣女旅客。30多歲女子用手指頭指向遠方說,還有人,老阮又馬上開船,不遠處果真看到一對中年夫妻,並將他們救起。
把江中3名台灣旅客救起後,阮永進將傷者立即送往岸邊,由其他村民接應上救護車,之後又快速駕船開向事故地點,在墜江處不遠又救起1傷患。身手俐落的老翁前後不到20分鐘,救起4名落水旅客。
女客獲救 指引救2人
阮永進表示,自己開了一輩子漁船,了解水性,這次是他所見過最嚴重的車禍。他說:「我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不管落水的是誰,都會去救。」除此,23日下午,這位老漁翁還繼續協助「藍天救援隊」參與水面搜救。
除勇伯阮永進外,當地村民趙先生回憶,當時他在房間突然聽到「砰」一聲巨響,隨後是一小段刺耳鳴笛聲,他就意識到可能發生事故。
急忙趕到現場查看的趙先生,當時看到公路邊護欄已撞出缺口,往江面一看,一輛遊覽車幾乎被江水淹沒,江邊護坡上則散落10多名傷者。
江邊護坡 傷者散落
雖然當時雨勢大,但聞訊趕來的村民越來越多,有的人幫忙抬傷者到路面,有的給傷患撐傘,詢問傷勢。趙先生說,因江邊護坡陡峭,移動傷者困難,部分村民立即開來自家漁船,運送傷者到較平緩的路邊。
有些傷者落入江中,渾身濕透,凍得發抖,趙先生之妻急忙跑回家拿衣服給他們蓋上。這次事故中,當地共4、50位村民參與救援,另外還出動4艘村民自己的漁船參與救助。
短評-台灣最美的還是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366-260109
中國時報
編輯部
鄭捷在台北捷運瘋狂殺人,各界經過4天沉澱,紛紛發起獻花、繫黃絲帶、愛的抱抱等集體關懷療癒活動。
北捷殺人事件上了國際各大媒體,嚴重衝擊台灣治安良好形象。但這是突發個案,台灣治安佳,人民熱情、善良,經常義務幫助外國觀光客,許多國際媒體都曾報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北捷案是台灣第一起大眾運輸工具上瘋狂殺人事件,4位無辜乘客喪生、多人受傷,民眾搭乘捷運難免會有安全疑慮;但案發迄今,台灣人相對表現出來的另一面,則是見義勇為、互相關懷。
東海大學也沒有切割鄭捷,校方給東海夥伴的公開信,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身邊朋友的天使,每個人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走出自己的城堡,給彼此一個開始的機會,或許就可避免憾事。
東海大學的沉痛呼籲,是所有良善台灣人的共同心聲。人格扭曲的鄭捷,只因國小暗戀女同學受挫,長年揮之不去的挫折陰影,竟埋下瘋狂殺機。這是台灣教育問題,是社會忽視家庭與學校教育功能,所付出的最慘痛代價。
北捷殺人事件背後,凸顯躲在陰暗處的靈魂,需要更多關愛。遺憾的是部分媒體為衝高收視率,誇大渲染案情,加上名嘴與民代的推波助瀾,搞得人心惶惶。
人的熱情良善,絕對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今天是案發後第一個周日,讓我們一起正向思考,努力化解衝擊、遠離恐懼,回復搭乘捷運正常模式,進了車廂,想休息就閉目養神、想滑手機就盡情的滑吧!
另一半在北捷遇害 解青雲遺孀決放下仇恨
2014年05月25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258-260102
解青雲(翻攝臉書)日前搭捷運時無辜被殺死。(本報資料照片)
28歲青年解青雲在北捷殺人事件中遇害,其妻陳女士在丈夫解剖當天,哀求媒體別再問她任何問題,事隔2天哀慟不減,但情緒已稍平復,24日她勇敢出面受訪,她說,她選擇放下仇恨,不再指責,但並不代表原諒凶手,而是不希望一對子女在悲觀與仇恨中長大。
但不代表原諒凶手
昨天陳女士依舊紅腫著雙眼,不斷拭淚,想必淚水從未間斷,但她展露出母親無比的勇氣說,未來她會堅強起來,以單親媽媽的角色撫養2個小孩,她並不會責怪鄭捷的父母,而是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多關心子女和周遭的人,將來,她會告訴小孩,爸爸的遭遇,是正面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同時,陳女士也希望這次事件不要再引起更多負面的事情,畢竟這種事情,一次就已足夠,她丈夫的犧牲才值得。
教小孩要樂觀善良
解青雲慘遭殺害後,解的雙親曾要鄭捷的父母負責,因為解青雲是他們求了菩薩9年,才求到的獨生子。但解妻陳女士在沈澱數日之後,決定放下仇恨,她解釋,她並不是不怨,亦不是原諒了殺人凶手,而是選擇不再去指責,這樣的決定,完全是為了3歲和2歲的子女著想,她不能讓小孩在仇恨、悲傷的環境成長,她會教導小孩永遠要樂觀、要善良。
陳女士看著丈夫留下的遺物,和過去全家出遊時拍的照片、影片,眼淚又不禁簌簌落下。她回憶當時,「我把妹妹沒穿衣服的照片貼上網,結果被他念了一頓…」陳女士再度哽咽,彷彿過去連夫妻倆的不快、口角,如今全都成為最珍貴、甜蜜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