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然獨的反思 反課綱青年的新一章 11月連環危機,勿掉以輕心 大陸大查稅 政府應扮台商後盾 人民幣811匯改
2017/08/08 15:37:29瀏覽348|回應0|推薦0

 

中時快評》天然獨的反思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805003053-262103

2015年因為反課綱微調運動而名聲鵲起的建中學生朱震,日前因為前往大陸參訪而引起兩岸網友熱議,有很多台灣鄉民指其大搞髮夾彎,而在大陸更有網民質疑涉台部門為何會讓這種人前往大陸「騙吃騙喝」,亦有言論認為這些人會利用參訪機會進一步揶揄甚至挑釁大陸。

 

誠然,朱震先前的許多言論頗值商榷,但持平而論,朱震這次並未藉機進行政治炒作,因此外界應該對其寬容以待。事實上,他此次參訪的心得體會也證明,他有心以客觀角度審視兩岸問題,也期待對「中國」兩個字有不一樣的新解。

自從蔡總統發明「天然獨」一詞後,輿論基本認定年輕一代都傾向台獨,但觀察許多有過訪陸經驗的年輕世代也可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在修正自己的看法或偏見,朱震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這也意味著,所謂「天然獨」的形成,除了受到台獨史觀洗腦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對大陸的歷史與現況缺乏了解,更對大陸的崛起和台灣的機遇完全無感。一旦他們踏上大陸土地,與真正的大陸人交流互動,親身體驗有關兩岸歷史文化連結與大陸發展進步的第一手資料,很多人也會調整自己的既有認知。

雖然現在的兩岸交流活動確實存在一些走過場或形式主義的弊端,但也不應因此就抹煞這類活動的積極意義,為了拉近兩岸青年世代的心理距離,這類活動更應該多辦,而且也要吸引更多原本抱持獨派立場的青年人。

也只有讓兩岸不同立場的青年人進行觀點交鋒,以理服人,才能真正達到交流的實際意義。

 

聯合/反課綱青年的新一章

 

2017-08-06 02:2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7-08-06 02:2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5926反課綱總召朱震在北京,喊「中華青年站出來」。 (圖/擷自朱震臉書分享

兩年前號稱「太陽花2.0」的反課綱運動,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帶頭衝鋒,哭著追問教長吳思華,並激動悼念死諫夥伴,成為受矚目人物。未料,朱震最近在臉書發文貼照,誇耀自己如何搖身變成「中華青年」,到大陸風光交流。

高中學生反課綱,最後取得參與課程審議大會的權利,被許多視為「青年覺醒」的成功篇章。但看今天朱震的變化,說明反課綱只是一場不成熟的騷動,而教育部的處理只是搭民粹順風車,毫不理性。朱震自己說,他要去大陸了解「中國」二字的不同解釋;但許多網友則嘲諷他,「時間是最好的照妖鏡」。

朱震兩年前反課綱時說,他在參考書上看到,「慰安婦有防止性病蔓延」等四大益處。如此不假思索地接受殖民者擦脂抹粉之論,不正是青年懵懂、易被洗腦的表徵?當時,他除了罵「建中校長有問題」、「洗腦學生,從學校做起」,也罵教長「吳溼滑,去你的」。如此,卻被當成少年英雄。

這次朱震接受招待赴陸交流並發表擁抱中國的言論,究竟是「真台獨假親中」,或如大陸網民認為的「幡然悔悟」,其實均非重點。人們看到的,只是他又一次的莽撞與湊熱鬧,卻未看到他對複雜的歷史及兩岸問題理出了什麼頭緒。

無獨有偶,最近有媒體爆料,數名太陽花學運成員輾轉赴大陸就業,但必須隱藏自己反服貿的經歷。這些年輕人要的答案,顯然都不在台灣。

 

 

 

 

聯合/11月連環危機,勿掉以輕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930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8-08 02:4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最近的限電大作戰,如影隨形的陳抗,暫時休兵的朝野對峙,和內閣改組的傳聞一波接一波;但這些風風雨雨雖然煩人,畢竟只是台灣內部茶壺裡的風暴。放眼看,更值得關注的,是十一月後台灣將面對的連環危機:一是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否會就對台政策作出轉硬的決定?二是川普若依安排在十一月訪中是否會使兩岸關係出現不利的變數?

中共七常委近日銷聲匿跡,這代表北戴河會議已經開始,正在決定十九大的重大人事與議題。習近平擁有最高權威已無疑義,「習近平思想」載入黨章也只是時間問題;對台灣最重要的是,十九大將對兩岸關係做出什麼決定?不難想像,在正式文件中,關於台灣的部分措詞一定是嚴厲堅決的。如同習近平在八一建軍節的「六個任何」講話,稱「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蔡英文雖迄未重申九二共識,卻謹慎守住紅線;然而,對岸批評蔡政府的力道正在加重。北京方面認為,台灣修改教科書是推動「去中國化」,是建構「台獨」框架與體系,質疑這不是「維護現狀」而是「改變現狀」。這些,當然皆非好跡象。對稍早大陸阻撓我出席WHA,又令巴拿馬與我斷交,國內部分人士解讀:這是十九大前習近平為了堵住批評者之口,所以刻意強硬;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即可回暖。但這種想法未免一廂情願,因為習近平不會接受蔡英文的「新情勢、新問卷、新共識」,反而會認為強硬有效。

近月來,中共戰機、戰艦多次編隊從宮古海峽或巴士海峽穿越第一島鏈,並繞行台灣。其目的,表面上是要將軍事活動「常態化」,但對台挑釁意味濃厚,也觸發了美、日的警戒。尤其,專家解讀戰機繞台的戰術意義,認為旨在威嚇關島:若台海或釣魚台周邊有事,從關島馳援的美軍,將在解放軍轟六K的「長劍十型」巡弋飛彈的射程內。

讓人擔憂的,尚不只是中共軍事實力可以阻攔美軍,而是美中力量此消彼長的結果,會影響美國介入台海的意願。進一步看,若北京對台灣失去耐心而動武,台灣問題會不會成為中美衝突的引爆點?美國又將如何履行對台承諾?這些,正是美國務卿提勒森兩次提到,美中正在討論「未來五十年」架構的背景。

提勒森六月在眾院外交委員會聽證上提到,美中關係過去五十年是由「我們的一中政策」所定義,美中雙方對一中各有解讀,雙方同意並包容彼此的解讀,而有過去五十年的區域穩定。他在八月一日的國務院記者會又提到,未來要靠什麼來定義未來五十年的美中關係,這是兩國談論最多的議題,雙方確有分歧,但雙方也意識到條件已發生變化,「僅僅依靠過去,也許對誰也不好。」

美國務卿兩度公開表示,正與北京討論如何重新定義「一個中國」的內涵,以適合未來五十年的需要,這是令人震驚的事。而且,目前看起來,時程是要選在川普今年訪問北京時,落實雙方的共識。這就是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第四公報」。

川普將參加十一月十二日在越南舉行的APEC領袖會議,若照原定安排,他可能先行訪問北京。前總統歐巴馬即是在任期第一年訪問北京的,當時他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了西藏、新疆與台灣,引發台北的緊張。對這次川普往訪,北京用力極深,最後即使不簽第四公報,也可能要川普在一個中國與台灣問題上明確表態;如此一來,對台灣的傷害恐怕就不容小覷。

十一月的兩個連環危機,十九大後權力鞏固的習近平,與缺乏慎思的川普訪問北京,都可能對台灣造成空前的衝擊。蔡政府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做好因應準備。

 

陸學者:陸對台有耐心 也需民進黨回應

2017-08-08 15:11中央社 上海8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630278?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1_pulldownmenu

中國大陸學者包承柯說,大陸對台灣有耐心,但也需要民進黨積極回應,這樣耐心才會持久。北京在中共19大後會有更多時間考慮兩岸關係,台灣應避免挑起敏感話題,兩岸才能回穩。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7日下午在華東師大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談及兩岸關係在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19大)前後的發展時,作上述表示。

中共19大將在今年秋季登場。包承柯指出,19大前,兩岸關係發展仍處於很敏感的時期,如果民進黨內要推動一些敏感話題,「走台獨路線」的話,會引起大陸明確反彈,使得兩岸關係走向更加不穩定。

他提及,兩岸要回到逐漸穩定狀態,首先台灣不應該在敏感話題上,做更多具刺激性的政治步驟,這才是使兩岸關係回歸穩定的一個方向。另外,還需要有「『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包承柯還說,民進黨要做的還要多一點,就是要放棄台獨黨綱,「至少要清楚知道台獨黨綱真的沒有希望了」。民進黨若「不獨」,兩岸之間還有可商討的部分;要走獨的話就沒有商討餘地,這是很清晰的方向。

他強調,民進黨對大陸真正的善意關鍵在「核心部分」是否可以釋放明確善意。如果不能,兩岸關係會越走越僵。

他表示,民進黨若能把不獨的政策明確說出來,或是總統蔡英文在執政期間沒有台獨的目標,那也是可以考慮的,「答卷可以再繼續答」。大陸對台灣有耐心,但也需要民進黨積極回應,這樣的耐心才會持久。

包承柯指出,兩岸經貿往來,台灣是大大出超的,這部分實際上是台灣經濟主要動力與巨大財源來源之一。大陸對台還是有基本善意,沒有完全斷絕兩岸間的往來,還是希望兩岸的經貿關係走得很好。

他強調,大陸對很多問題的反應是「姿態性的」,例如在一些人員往來上的管控等,目的是希望引起台灣的注意,「不能搞台獨」,但台灣的經濟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傷到元氣。

包承柯說,北京在中共19大後會有更多時間考慮兩岸關係,無論現在或19大後,「兩岸一家親」理念大陸都會貫徹、會持續努力,但另一方面還是要有反對台獨的基本思考。

 

經濟/大陸大查稅 政府應扮台商後盾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7230?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8-07 02:3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一年來,大陸連續推出三個有關嚴格查稅的法案,使得台商面臨嚴峻繳稅補稅及可能被懲罰的問題。當然,台商本來就應該誠實納稅,但是因為兩岸特殊的關係,台商在面臨租稅及相關訊息交換時,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擾。我們覺得現在台商可能面臨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設法透過兩岸協商,來協助解決或減輕台商可能面對的困擾。

首先,大陸在去年6月推出「關於完善關聯申報和同期資料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簡稱「42號文件」,主要是在減少台商透過移轉定價的方式,達到規避稅賦的目的。新的移轉定價要求會計資訊更為透明,而且企業的利潤必須更具一致性。比方說,大陸台商子公司的利潤很少,但是台灣母公司的利潤卻很高,然而這家公司大部分的生產都在大陸,這就出現利潤不一致的情況,顯然這其中就可能有移轉定價的問題。

其次,大陸在今年1月推出「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信息調查報告」,要求大陸與香港的存款在600萬人民幣以上的帳戶,都必須主動交代資金來源,這也可以說是大陸版的「肥咖條款」。這使得台商很難再把金錢藏匿在不同的帳戶當中。

第三,大陸在今年5月推出「特別納稅調查調整及相互協商程式管理辦法」(即CRS),簡稱「六號公告」,又稱為「反避稅條款」,因為它要求跨國之間的母子公司的相關資料都必須透明申報。然後,母子公司兩國之間的資料,可以透過政府交換,於是母子公司的訊息就會完全公開,整體企業的利潤與相關資料就會更為透明,使得企業想要避稅就更為困難。

其實早年台商剛剛赴大陸投資時,經常享有所謂的「兩免三減半」等各式的租稅優惠,現在隨著中國大陸租稅制度逐漸完善,台商當然必須認知未來必須更為誠實的納稅。

但是,現在台商面對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單單租稅的問題,還有許多會計資訊認定的問題。比方說,以前有很多台商透過第三地設立紙上公司,再轉往大陸進行投資,這其中有很多是經過如巴哈馬等租稅天堂再轉往大陸去投資的。現在大陸想要去查核移轉定價,但是租稅天堂的公司並沒有實際營運,所以無法拿出合理的移轉價格,因此移轉價格可能就會由大陸單方面認定。

如果大陸把台商子公司的成本認定太低,而造成大陸子公司的利潤被高估,台商被要求補繳的稅就會高很多,而造成台商無法承擔。

另外,六號公告的反避稅條款可以讓台商母子公司的訊息充分揭露,從而讓雙方的政府都可以更透明的查核台商的租稅。因此,台商如果有在大陸或者第三國家生產,那麼這些國家之間的會計資料都可以互相流通。但是,因為台灣很少跟其他國家簽署CRS,因此反而是我們的政府拿不到台商在海外生產的相關資訊。

其實,兩岸在2015年12月已經簽署了租稅協議,但是仍在立法院等待審議,尚未生效,其中就處理了移轉定價及避免雙重課稅的相關問題。如果此一協議生效,可以鼓勵台商把海外紙上公司遷回台灣,然後利用台灣的工廠提供實質的生產資料,來與陸方協議合理的移轉定價,就可以解決台商大陸利潤可能被高估的問題。

另外,兩岸租稅協議當中也有關於「受控外國公司」(CFC)及「實際管理處所」(PEM)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透過兩岸協商,要求台商主要的繳稅地點放在台灣。因為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而台灣只有17%,如果雙方有合理的移轉定價協議的話,理論上來說台商是有意願把海外紙上公司及利潤都移回台灣納稅的。

總而言之,台商現在面臨大陸嚴格查稅的困擾,一方面要誠實面對,其中也有很多是因為歷史及兩岸特殊關係所造成。政府有責任與對岸協商,來協助台商解決或減輕這些問題,而且最終的結果可能對台灣反而是有好處的,所以政府應該更積極的面對此一問題。

 

社論-人民幣811匯改兩周年回顧與前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9000067-260202

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8月11日突然大貶,一時震撼海內外,並有了「811匯率改革」之名;其至今即將屆滿兩周年。然而從這兩年來人民幣貶多升少、持續疲軟的表現看來,其實「811」並非市場化的匯率改革,而更像是大陸政府刻意促貶人民幣政策的起手式,目的在救出口貿易、撐經濟。而今年大陸出口形勢已轉好,人民幣匯率也已止貶回升;該匯率應該從此走上正常升貶的市場化路徑才對。

回顧兩年前的811當天,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然開步大貶,而且連續大貶3天,合計貶了約4%之多,即該中間價3天內從6.1162元(對1美元)遽貶到6.4010元,才告稍歇。當時大陸官方有透露說,這是為了矯正人民幣匯價異常偏高的權宜之計,之後就會隨行就市、正常波動。

但811這波接連3天大貶後,人民幣匯率卻持續疲軟,其每日中間價(及市場價)一直是貶多升少,以致匯價水平逐步趨低,至2015年底貶至6.4936元,到2016年6月底貶至6.6312元,乃至此年底進一步貶至6.9370元,已然靠近7元整數大關;而此時海內外普遍預期,人民幣貶破7元是遲早之事。

但如此預期,顯然超過人民銀行忍受範圍了,因而進入今年之後,人行卯勁力守7元防線,不讓人民幣貶破這個大關。惟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匯率雖未貶破7元大關,但也是徘迴在6.8元至6.9元的偏低價位區間。

直到5月末,在美元國際行情盛極而衰當頭,人民銀行順勢修改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新增添「逆周期因子」之匯率定價基準,擺明要和美元「對作」;即美元若疲軟下來,人民幣就要相應升值,不再一味示弱。

這項基準推出後,因美元行情滑落,所以人民幣在今年6月間正式止貶回升,在該月底前已升過6.8元關卡;到7月底、8月初,則進一步升到靠近6.7元的水平,且後勢仍看升;除非美元行情重新飆漲,人民幣才會相應回貶。即便如此,去年底出現的「人民幣貶破7元大關」之說,亦是很難兌現了。

由此看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逆周期因子」之於5月末推出,等於同時向全世界宣告,以往延續近兩年的「弱勢人民幣」匯率政策,已經走到「滿足點」了。直白地說,過去那段人民幣持續走貶過程,如今已明顯收到提振大陸出口貿易、撐持整體經濟增長率的效果。

大陸海關總署發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貿易終於擺脫衰退格局;這半年出口值有1.05兆美元,年增率達8.5%,實是此半年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增率,達到超乎市場預期的6.9%之重要助力。如無人民幣匯率貶值救出口,則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勢必不太好看。

無可否認地,近兩年來的弱勢人民幣政策,確有利於大陸整體經濟「穩增長」;不過,那期間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弱勢,大陸政府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其中最引人議論的,是大陸政府對資本外流的管理沒配合好,起先是任令企業去境外隨意購併飯店、樂團、足球隊、博物館、豪宅等無關國計民生的標的,致大陸外匯存底嚴重流失;直到去年下半年,大陸政府才下重手嚴管企業買匯匯出,連台外資企業合法、必要的匯出也受阻。如此先放縱後嚴管的做法,過猶不及,實扭曲了大陸外匯市場供需格局,並非穩健作風,也讓人以為,起先的放縱,是刻意要藉資金外流來「助貶」人民幣的。

無論如何,大陸政府應讓人民幣匯率早日走上正常波動的市場化正軌,以免耽擱人民幣國際化目標的達成。

日前外電報導說,今秋「中共十九大」後,人民銀行將把人民幣對美元市場價波動幅度,從目前的「當天中間價上下2%」,擴大為3%。一旦如此,則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顯著提升,更能及時因應國內外金融變局,而人民銀行人為調控匯率的空間,則會縮小。人民幣匯率的真正市場化,可由此展開。

另方面,大陸政府對於企業資金進出的管理規範,亦宜趁此作總整理,並訂定出明確化和透明化的新規範,包括細部的審批流程和時程安排,使全體中外資企業都有規可循,避免再遭遇「突然收緊」的情況。這樣也能客觀反映出外匯市場的真正供需,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重要條件。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815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