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31 09:18:17瀏覽305|回應0|推薦0 | |
社論-樂見中國終於正視債務「灰犀牛」事件2017年07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31000027-260202 猶記得去年中國兩會期間,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公開承認中國企業部門的債務槓桿率偏高,讓各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中國終於承認其國內債務問題嚴重,憂的是周小川仍以中國「特有」環境的諸多說明,為風險緩頰。如今,一年半過去了,中國國務院工作報告也已連續2年將去槓桿列為施政重點,但中國債務不僅沒有受到控制,民間債務槓桿仍持續擴大。 於是,今年7月中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表示對債務問題的擔憂後,中共黨營報紙《人民日報》隨即以社論〈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一文呼應,提醒各界應正視金融風險,「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此舉既是官方媒體再次暗示中央對金融風險的關注,亦是首次提到比黑天鵝(Black Swan)更可怕的灰犀牛(Gray Rhino)。若再參照近日中國部分指標性企業動向,似乎可視為眾人一起「看見了」灰犀牛。 眾所周知,黑天鵝已成為發生機率極小,惟一旦發生,影響極大之稀少事件(rare event)的代稱。而2013年美國學者米雪兒.渥克(M. Wucker)於達沃斯論壇提出的「灰犀牛」概念,則用以形容幾近歷歷在目,卻被視而不見的威脅。如同身處非洲大草原的灰犀牛群,令人放眼望去即可看到牠們的存在,卻因其體型笨重,貌似行動不快,讓人恣意觀賞時,易忽略保持距離的必要性,直到牠們狂奔而來,人們往往猝不及防,遂造成巨大的傷害。由此可知,灰犀牛事件發生的機率極高、影響也很巨大,必須盡早面對、及早準備,付出的代價才會較小。而近年來中國發生的灰犀牛事件不少,尤以2013年錢荒事件及民間債務問題持續擴大等金融風險的發展歷程最為相似。 以渥克提出的灰犀牛事件發展5階段來看,2013年6月初,中國金融市場出現資金緊俏,但中國各銀行皆否認有錢荒問題,直至6月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放利率(Shibor)飆升至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達30%,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最高成交在28%,隔夜和7天期質押式回購盤中均創至少10年來新高,各銀行才承認確實爆發錢荒。這種「否認」灰犀牛存在的心理防衛機制(或政治人物為了維繫權力的謊言),正是灰犀牛事件第一階段的表徵。 第二階段是得過且過,也就是即便知道問題明確存在,卻逕自判定沒有立即性的危機而不作為。就像看到了灰犀牛,覺得牠仍站在原地且距離很遠,是以無所作為。如同金融海嘯後,中國政府推出救市方案,計畫於2010年底完成4兆人民幣投資計畫,鼓勵政府與民間企業舉債投資。豈料,2013年以後,國際逆風因素增強,使中國經濟急遽下滑,使其雖察覺債務問題已擴大,卻為了使經濟成長達到政策目標,仍推出各項穩增長計畫,中國監管當局更是束手不為,助長債台高築。 當前中國企業債務與家計債務(房市泡沫)雙雙續處高位,國際清算銀行(BIS)更指出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占GDP比已從2015年初的225.8%,升至2016年底的257%,且自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今共8季,各季債務占GDP比仍未見下滑。何以如此?主要是中國政界及學界都認為其國內債務多集中在有龐大資產支撐的國營企業,使中國債務問題不能與其他國家相提並論,並爰引高儲蓄率有緩衝債務風險作用為證。因此,即便中國當局早已認知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但基於前述的債務現況認知,以及中共中央顧慮若經濟成長急劇下滑,恐釀出數以百萬計的失業人口,從而引發社會不穩定,遂消極面對企業及家計槓桿的不斷膨脹,導致債務水準不斷提高。 眼見債務占GDP比例居高不下,且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ddy's)認為中國長期忽視債務問題,遂於今年5月調降中國主權債務評級,令中國政府不得不再度強調防範金融風險,進入灰犀牛事件的第三階段──診斷,即察覺風險及尋求相應的解決之道。此時,若能找出正確的方法且積極執行,灰犀牛事件有可能被解決。可惜的是,人們往往錯估情勢,或因執政者決策的無知及無效率,做出錯誤決策或延誤處置的最佳時機。就像2011年中國政府為控制風險而設定貸款額度、實施各種銀行業監管條例,但各政策目標及政策工具間的錯配和衝突眾多,反而讓影子銀行不斷膨脹。 要言之,這回中國關注債務問題的政府層級拉高到習近平,且以黨報社論重申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性,明白傳達中共領導核心確實「有所要求」,亦可樂觀地看做中國不再假裝金融風險的灰犀牛事件,還可受到中國「特有」環境的緩衝。至於會不會最後又因推出相互矛盾的政策或執行力不足,促使灰犀牛事件持續壯大,牽動第四階段的恐慌(灰犀牛迎面衝來)與第五階段的行動或崩潰(或打鴨子上架)快速接續而至,各界應持續密切關注。 (工商時報)
經濟/從台美貿易對話看美中台經濟糾結 2017-07-31 02:1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14042?from=udn-relatednews_ch2 上周美國貿易代表署官員率團來台,和我方經貿代表進行台美貿易對話,雖然這是為今年台美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做前置準備的技術性諮商,但因為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次台美貿易對話,具有一定象徵意義,而且,前周美國和中國大陸首輪經濟對話才告落幕,雙方會談明顯觸礁,美中台經濟關係密切,彼此相互牽動,因而台美貿易對話亦有測試風向球作用,值得我們注意。 這次台美貿易對話,美方關切的除延續過去TIFA聚焦的美豬、美牛進口、藥品及醫療器材、投資透明化等議題外,也新增了川普上任後高度關注的貿易逆差議題;我方當然希望能藉此打通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障礙,但雙方要達成共識存在很高難度。 在台美貿易障礙方面,美國最在意、且已訴求多年的是要求我方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但在國內強大反對壓力下,政府一直維持牛豬分離的政策立場,而美方態度也很強硬,若美豬議題不解決,其他都免談,甚至連召開例行性的TIFA也可能受到影響;現在蔡政府民意支持度又偏低,更無政治能量來解決此一關鍵性的貿易障礙。 今年6月美國商會發表年度白皮書,建議蔡政府在美豬及美牛進一步開放上讓步,以促成台美簽訂雙邊貿易協定,但這也流於一廂情願,因為北京要求美國政府恪守一中政策,反對台美貿易協定等任何台美關係重大突破,故而台灣即使有能力解決美豬、美牛問題,仍很難改變台美關係的基本架構。 台灣更大的麻煩是巨額貿易順差問題。雖然我方解釋去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133億美元,相較於其他國家金額甚小,而且僅是貨品貿易,如果將服務業及智財權權利金考量在內,去年美國對台服務貿易順差42億美元,反映台美整體貿易的互補性及結構健全。然而,根據4月中旬美國財政部公布「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台灣被美國盯上是享有龐大的整體貿易順差。去年我國經常帳順差達710億美元,居全球第五大,占GDP比重13.4%,遠超過其他國家。 進一步分析,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是對大陸的出口,這又來自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所引申的中間財出口需求,而台商在大陸製成品中有很大比例是出口美國,成為去年高達3,470億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之一部分。所以,解決台灣整體貿易順差問題,恐怕不只是台美貿易對話所觸及133億美元的美國對台貿易逆差。 坦白講,台灣的巨額貿易順差,涉及到台商生產模式及美中台三邊經貿互動,短期內很難做根本改變。蔡政府試圖從擴大對美採購及台商赴美投資等途徑,展現改善台美貿易問題的誠意。例如今年6月由國策顧問何美玥率領「台灣企業領袖訪美團」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據報導,該團曾向川普政府提出「在美國製造」政策,其中包括台塑、中油、富士康等企業可能投資總額高達340億美元。 不過,上周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白宮共同宣布,富士康將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設置高階面板廠,但從川普、出席的美國政要及郭台銘,在發言中均未提到「台灣」,部分美國媒體甚至指富士康是「中國企業」,而且富士康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最大代工廠,在身分認同上更容易被視為美國企業的海外力量延伸,這也難怪郭台銘表示:「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所以,富士康這筆美國投資,無論郭台銘或美國政府都不會視為是蔡政府的善意或貢獻,故而台美貿易問題的因應解決,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從結構上做根本解決,這也無法避免美中台三方的相互牽動,或許這亦是兩岸對話很好的切入點,就看政府如何加以運用。
經濟/IMF總部若遷北京 催生經濟新秩序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12562?from=udn-relatednews_ch2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左)24日與全球發展中心主席艾哈邁德(右)以全球經濟挑戰為題進行討論時表示,如果大陸和其他重大新興市場的成長趨勢持續,並反映在IMF的表決結構中,那麼IMF的總部10年後可能遷至北京。 歐新社分享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日前出席全球發展中心研討會,回應主持人提問時表示,若中國和其他大型新興經濟體持續成長,並反映在IMF表決結構的話,不排除十年後該基金總部由華府遷移到北京;因為IMF章程中要求,總部必須設立在投票份額最大的成員國中。這其實並非拉加德總裁首次提出這種看法,在2014年的研討會上她就曾經表達:若有一天IMF總部搬到北京,她也不會太驚訝。 然而此話一出,還是令各方矚目。各界都承認中國經濟實力與時俱進,但重要國際機構總部,向來都設在經濟力最強的美國,或風光明媚的中立國瑞士,「十年後」就要將總部遷往國際化和各種環境都「有待加強」的中國,可能多數識者都會產生懷疑。 但章程規定就是規定,若中國經濟成長依然快速,除非美日等大國立即修改目前章程,否則投票份額依成員國經濟規模變動而相應修改,而中國超越美國的話,依規定就必須將總部遷移到中國。然而,IMF章程是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前,美國領導同盟國所訂,若因美國即將失去經濟領導地位就要修改章程,顯然「名不正,言不順」,美國難以啟齒,其他大國也可能難以支持。因此,拉加德的看法,成真的機會非常之高。 國際貨幣基金是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前,在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 Keynes,當時為英國財政部顧問)建議之下,成立的三個戰後經濟復興機構之一(另兩個是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於1945年底成立,1947年3月正式運作。其職責是監察成員國貨幣政策、追蹤各國經濟和金融狀況,適時提出警訊來確保全球金融秩序穩定;必要時提供短中期資金、協助成員國解決國際收支問題,並提供制度和政策工具的技術支援。世界銀行則提供成員國優惠性長期基礎建設貸款,和IMF的短期性協助相輔相成。IMF總部和世界銀行一樣,都設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則設於瑞士日內瓦。 依IMF規定,一般事務需70%票數才能做成決議,重大事務則需85%票數。因此,擁有超過15%投票份額的美國,是對重大事務唯一享有「否決權」的成員。IMF在2010年進行結構改革前,中國的投票份額長期以來僅有2.28%;結構改革之後,中國投票份額提高到約6%,和日本相當,但仍遠低於美國的16.5%。 這種份額結構不可能長期持續,因為依照IMF估計,中國經濟生產若以購買力(PPP)調整,已在2014年超越美國;就算以名目價格估計,若中國年成長率8%、美國3%,中國經濟規模也會在2021年超越美國。因此,一般經濟學家都認為,不出十年中國在各種衡量之下,都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只要IMF依規行事,總部遷往中國是十分合理的預期。 一旦總部遷往中國,對中國實際上的效益其實有限,因為IMF雇員雖有2,700人,就算全換成中國人還是極為有限。但重要的是,為了生活便利,雇員中懂中文的人數必然大增,除了中文的國際重要性大增、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以外,中國對IMF功能的看法必將直接、間接地影響其決策,國際經濟上的「南北對話」將更為密切。 也因此,過去IMF獨尊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必然修正、靠向更尊重受援國的立場、減弱市場經濟角色,也可以洗刷過去西方大國經常對受援國「趁火打劫」的罪名。此外,IMF和世界銀行、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及「絲路基金」之間的合作關係,顯然會更加密切,減少成員國的國際收支風險。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倡議多年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也終於露出了曙光。
拉加德:IMF總部可能遷往北京
IMF各成員國投票權比重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日前表示,如果中國大陸與其他重要新興市場持續成長,此一趨勢將會反映在IMF的表決結構中,由此來看,10年後IMF總部可能會遷至北京。 路透昨(25)日報導,拉加德在出席一場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主辦的活動時表示,總部搬遷是「有可能的」。因為隨著各大新興市場進一步成長和更具影響力,IMF勢必要逐步擴大這些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 拉加德表示,IMF未來10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為成員國發聲。根據IMF組織規章,其總部必須設在經濟規模最大的會員國境內。她進一步表示:「這很可能表示,如果我們10年後仍繼續開這個會,地點可能不是在華盛頓,而是會在我們北京的總部」。 IMF從1945年發起成立,按照「組織總部必須設在經濟規模最大的會員國境內」規定,過去72年來IMF總部一直在美國華府。目前美國對IMF擁有16.5%的投票權。 報導稱,經濟學家預期,在中國經濟增長率保持逾6%情況下,中國的名義GDP將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超越美國。不過,若是以實際價格計算,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華爾街見聞報導,包括IMF在內的部分人士認為,最近幾年,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卓越貢獻,這也導致IMF內部權力結構發生重大改變。事實上,IMF在2010年時曾經修改投票配額和投票結構,並將於2018年另作一次檢討。外界預期,隨著中國的經濟愈加強大,在IMF中的影響力也將逐漸擴大。 (工商時報)
習近平朱日和閱兵 港媒分析有9特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613695?from=udn-relatednews_ch2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閱兵。圖/擷取自澎湃新聞網分享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30日香港檢閱部隊一個月後,今天於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再次檢閱部隊。港媒分析,這次閱兵有9個特點。 港媒「香港01」刊文分析中共建軍90周年朱日和基地閱兵9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如下: 一,這是中共建政後第16次大閱兵,也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3次大閱兵,前兩次是2009年中共建政60周年和2015年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的「九三閱兵」。 二,這次是在沙場而不是廣場上的閱兵,閱兵所有曲目是播放錄音,不安排軍樂團、合唱隊,沒有群眾觀摩。參閱官兵就位的方式不是踢正步,而是採用跑步的形式;不穿禮服,而是穿迷彩服。 三,以前共軍大型閱兵,不僅「黨和國家領導人、老同志和高級幹部」參加,而且會邀「國際友人、駐外使節以及社會各界」到場。而這次參加閱兵的均是軍隊高層。 四,投入兵力1.2萬人,閱兵展示現役主戰武器裝備資訊化水準和戰鬥力,受閱地面裝備600餘台(套)、各型飛機100多架,近半為首次參閱,包括最新式反裝甲武器、殲20戰機等。 兩年前的「九三閱兵」參閱兵力超過萬人,500餘台裝備亮相。 五,習近平身穿迷彩服,乘坐野戰檢閱車,而且這次的檢閱車有車牌,車牌號:VA02017。 六,與慣常一樣,習近平檢閱部隊時向官兵問候的是「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官兵回應的是「主席好」、「為人民服務」。一個月前在香港接受檢閱時,共軍官兵的回應則從以前的「首長好」變為「主席好」。 這次習近平完成檢閱要返回檢閱台時,共軍官兵依次喊出以前不多見的口號:「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報導分析,這是習近平在中共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一直強調的12字方針。 七,共軍以前是三軍儀仗隊擎著旗幟徒步接受檢閱,今天則是三面旗幟,分別是中共黨旗、五星旗、軍旗,並且由護旗方隊乘車接受檢閱,以前的三軍護旗也改變為增加火箭軍為四軍種。 八,海軍陸戰隊內,女兵首次以戰鬥員身分亮相沙場。 九,解放軍軍改後的全新亮相。軍改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脖子以上改革」、一個是「脖子以下改革」。這次閱兵是對「脖子以下改革」的階段性檢閱。在經歷軍隊反腐和軍改後,習近平於講話中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軍隊永遠聽黨的話」。
習近平 今在「朱日和」基地閱兵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612577 2014年上海合作組織在朱日和基地舉行「和平使命2014」反恐演習,共軍參演部隊進行分列式。 新華社資料照片分享 中共建軍九十周年前夕,中共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卅日)將在曾演練攻占我總統府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閱兵並發表談話。朱日和閱兵將是一場多軍種聯合作戰的演習式閱兵,這也是共軍時隔卅六年後在北京天安門以外的地方舉行閱兵活動。 「朱日和」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心臟」。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朱日和鎮,占地一千多平方公里,目前是解放軍陸軍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訓練基地;二○一五年大陸中央電視台披露的演訓畫面裡,曾出現「總統府」建築,引發國人對「斬首戰」的關切。 新華社報導,七月卅日上午九時,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慶祝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閱兵,習近平將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繼一九八一年華北軍事大演習閱兵後,共軍時隔卅六年再次在天安門以外的地區舉行閱兵,也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在八一建軍節展開閱兵式活動。大陸中央級媒體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將現場直播。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習近平將身著迷彩軍裝,親自坐鎮訓練基地的指揮中心觀看演習,演習結束後,習近平會親自檢閱演習勝利方。解放軍將進行包括網絡作戰、特種部隊作戰、陸軍航空部隊作戰和電子對抗作戰等系列軍事演習。中共空軍新近服役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可能參與此次演習。 每逢政局敏感時刻,中共軍方經常舉行軍演。根據專家分析,這一次朱日和軍演有應對中國大陸周邊日趨緊張局勢的因素,但其恰逢北戴河會議之際以及中共高層換屆的「十九大」召開之前,習近平對內震懾的考量可能更多。
共軍建軍90年閱兵 首度黨旗、國旗、軍旗並列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612796?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7-30 10:06聯合報 記者杜宗熹╱即時報導 今年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陸官方今天提前在內蒙古自治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建軍90周年閱兵,其中,受閱部隊首個單位就是由中共黨旗、大陸國旗和解放軍「八一軍旗」並列的「護旗部隊」,分析人士認為,這項閱兵首創是強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時身兼大陸黨、政、軍領袖的地位,也強化中共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作法。 大陸今天舉行中共建政成立以來的第16次閱兵,也是首次在共軍「八一建軍節」開展閱兵式活動。除了閱兵地點改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而非北京天安門廣場外,觀察家亦發現不少有別於過去共軍閱兵的「突破」,許多細節都在強化習近平、中共對解放軍的領導地位。 受閱部隊首個單位就是由中共黨旗、大陸國旗和解放軍「八一軍旗」並列的「護旗部隊」,意味著解放軍仍是中共的「黨軍」。分析人士認為,這三面旗幟對應於習近平的三個身分,也就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相當於三面帥旗。但這種「黨旗、國旗加軍旗」的作法,而且不強調排列順序,卻是首度出現。 分析人士也指出,過去大陸閱兵時的閱兵歌,都一直是撥放「解放軍軍歌」,但這次中央電視台直播顯示,現場本次特地改放「人民軍隊忠於黨」這首1960年代製作的軍歌,另外有不少新的閱兵曲出現,也是一個創新的特色。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大陸這次閱兵的「黨旗、國旗」並列展示,可以追溯至蘇聯共產黨和過去中國國民黨在大陸訓政時期執政時的做法,但選在大陸解放軍「八一建軍節」以此種方式閱兵,確實有非常大的象徵意義。 「八一建軍節」指的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以周恩來為首的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統領下的原國軍士兵2萬餘人,為了對抗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江西省省會南昌武裝起義,此事件被稱為南昌起義,我方則稱為「南昌暴動」。 南昌暴動事件中,國軍快速調動大軍包圍南昌城,共軍於8月3日撤離南昌,暴動宣告失敗。但由於此次正式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部隊,後來列為共軍的建軍節,民間也俗稱為「八一建軍節」。今年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陸官方今天提前在內蒙古自治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建軍90周年閱兵,其中,受閱部隊首個單位就是由中共黨旗、大陸國旗和解放軍「八一軍旗」並列的「護旗部隊」,分析人士認為,這項閱兵首創是強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時身兼大陸黨、政、軍領袖的地位,也強化中共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作法。分享 今年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陸官方今天提前在內蒙古自治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建軍90周年閱兵,並由飛機排出「八一」圖示。擷取自澎湃新聞網
神秘「朱日和」 中國最先進訓練基地 2017-07-30 13:55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廣州30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613049?from=udn-hotnews_ch2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解放軍30日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閱兵。這是2015年宣布軍改後,中國軍隊的首次閱兵,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首次在八一期間閱兵。為何選擇朱日和作為此次閱兵的地點?這與朱日和本身的地位與特點密不可分。 南方都市報報導,此次閱兵的地點選在朱日和訓練基地,位於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內,占地1066平方公里,被視為和平年代的現代化準戰場。朱日和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心臟」,是亞洲最大、解放軍最先進的陸空軍軍事訓練基地。 這裡地形複雜,具有獨特的排兵布陣優勢。一山、兩原、兩丘陵的地理環境成為空地聯合演習主戰場,包括哈爾德勒山地、都新草原、烏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蓋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溝壑等組成。 朱日和曾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當年在報紙上連名字都不會提,僅以「華北某訓練場」代替,外軍也只能在偵察衛星圖片上目睹它的風采。最先在朱日和地區組建的是坦克師,當時坦克部隊師一級的戰術演習場還不能全部展開。中央軍委為適應未來高技術戰爭的需要,在1997年把北京軍區原裝甲兵訓練場擴編成全軍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彼時,才正式確立了朱日和今日的地位。 中共建政後,最具亮點閱兵。分享 朱日和訓練基地小檔案。分享 2003年朱日和基地正式對外軍開放,2007年朱日和開始設立複雜電磁環境試點,明確要著眼未來實戰。2011年,解放軍正式決定將朱日和建成全軍唯一的陸軍聯合作戰實驗場,所謂陸軍的聯合作戰,一方面是指陸軍各兵種的聯合,另外一方面指空地協同的聯合。 報導指出,朱日和的特點,在於它是全軍首個「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和唯一「聯合作戰實驗場」。基地通過創設逼真的戰場環境,依先進的導調評估和信息支撐系統,可以承擔陸空聯合訓練、合同戰術訓練,和首長機關指揮訓練等訓練內容。 在朱日和的導調中心,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計算機網絡為平台,及導調監控戰場仿真、輔助評估、綜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統於一體,著眼未來預留拓展空間的高技術體系,時刻為參演部隊所需要的技術保障。 隨著傳統作戰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軍隊實戰化訓練也產生了根本性飛越。據報導,近年來,朱日和訓練基地已先後導調保障了上百場陸空聯合戰術兵團實兵和網上對抗演習,上千名軍師旅指揮員率近百個師旅數十萬官兵在這裡輪番鏖戰,創新了上千個訓法、戰法,組訓方式正在向導演分離、訓考分離轉變,基地職能由階段性保障向全年度滿負荷組訓轉變,成績評定由人工向電腦科學評估轉變,科技練兵成果由試驗論證向形成整體作戰能力轉變。 2+7+N 解放軍基地密碼 南方都市報報導,陸軍成立以來,通過統籌整合場地資源,將現有9個訓練基地、24個在編訓練場,以及集團軍、師旅、戰術訓練場整合為「2+7+N」的訓練基地體系。其中既有位於河西走廊的甘肅山丹訓練基地、也有位於賀蘭山下的寧夏青銅峽合同戰術訓練基地。 據央視新聞報導,兩個聯合訓練基地一南一北、一海一陸,主要保障三軍渡海登島聯合訓練和陸空聯合訓練,7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地處大漠隔壁、高原山地、塞外草原、中原腹地等不同自然地域、地理環境,主要保障各戰略方向部隊合同戰術訓練和使命課題訓練,各大型戰術訓練場、實彈靶場和分隊戰術訓練場分布於基地周邊地域,主要保障部分隊實彈戰術演練和兵種專業訓練,每個大型訓練基地都有一個主場區帶若干分場區組成,從而構建起一場為主、多場聯動,統籌使用的基地群,更好提升陸軍訓練基地的綜合保障效益。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