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莉安娜返曼城義演 歐洲反恐戰爭 正要開打卡達長袖善舞美俄間 為何連遭8國斷交? 一次看懂卡達險境
2017/06/06 16:54:31瀏覽191|回應0|推薦0

 

亞莉安娜返曼城義演 5萬歌迷相挺

亞莉安娜返曼城義演 5萬歌迷相挺
美國小天后亞莉安娜4日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辦慈善義演,展現不向恐怖主義低頭的精神。(法新社)
亞莉安娜返曼城義演 5萬歌迷相挺
亞莉安娜(右)與麥莉(左)合唱時將頭靠在對方肩上,好友互相安慰和鼓勵。(美聯社)

美國小天后亞莉安娜上月22日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唱,結果發生炸彈客恐攻事件,造成22人死亡。為了替罹難者家屬募款,並展現不向恐怖主義低頭的精神,亞莉安娜4日重返曼城進行慈善義演,還邀請麥莉、酷玩樂團、小賈斯汀、凱蒂佩芮等多位知名藝人共襄盛舉。

長達3小時的「One Love Manchester」演唱會共吸引5萬人到場,觀眾默哀1分鐘後,由英國樂團「蒙福之子」開場。亞莉安娜不僅獨唱多首歌曲,還與其他歌手合唱,演出時她忍不住激動情緒,數度哽咽淚崩。本場義演也吸引黑眼豆豆、亞瑟小子、接招合唱團、羅比威廉斯等大咖歌手情義相挺,堪稱近年西洋樂壇規模最大的慈善盛事。

亞莉安娜登台開唱時感性宣告,「曼徹斯特,我全心全意的愛你們」。演唱會舉行前一日,倫敦市區驚傳恐攻,造成7人死亡、48人受傷,亞莉安娜當天也在推特上貼文:「為倫敦祈禱」。她的經紀人布朗也稱,正因倫敦發生恐攻,義演「更有意義」。

本場慈善演唱會除了曾經參加上月22日亞莉安娜演唱會的歌迷可獲得免費入場券,其餘3.5萬張門票皆在開賣後數分鐘內售罄。英國紅十字會說,他們透過本次義演募款逾1000萬英鎊(約台幣3.8億元),相關收益將用於成立急難救助基金會,以幫助恐攻受害者與其家屬。演唱會也透過亞莉安娜的官方臉書、YouTube等平台同步直播,並邀請觀眾踴躍捐款。

為確保安全,本次義演特別加強安檢,許多觀眾身穿代表曼城的蜜蜂圖案上衣,手舉加油打氣的標語牌。一名22歲女歌迷說,倫敦恐攻後,她一度猶豫是否參加演唱會,但她最後決定,「不能讓這些事影響我」。

(中國時報)

 

 

 

林泰和》歐洲反恐戰爭 正要開打

 

英國倫敦橋與波魯市場6月3日晚上發生嚴重的恐攻事件,恐怖分子開車衝撞、持刀割喉,造成至少7人死亡,此為繼5月曼徹斯特體育館與3月國會西敏橋恐攻事件後,英國在今年的第3起重大恐怖攻擊事件。事實上,從更廣泛的視野觀察,從2015年開始,歐洲已經面臨近20年以來,恐怖攻擊威脅的最高峰,使歐洲國家陷入極度恐慌。

如果深入分析,近期歐洲遭受連續恐攻可歸納為4大主要原因:外交與安全政策、聖戰意識型態、移民與社會問題、網路科技與社群媒體。

在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歐洲此波恐攻浪潮的時間與伊斯蘭國崛起,以及後續歐美的反恐作為有高度連結性。事實上,如果完全依賴軍事手段進行反恐戰爭,只會開啟中東的「潘朵拉盒子」,帶來更多宗教衝突、恐怖主義和暴力攻擊。由於地理上,中東與北非僅隔地中海,毗鄰歐洲,因此中東的衝突會迅速直接衝擊歐洲安全。

基本上,聖戰是伊斯蘭恐怖組織的核心價值與信仰,其中對抗西方為聖戰的關鍵元素。整體而言,聖戰的理念迷思已經成為蓋達與其分裂組織伊斯蘭國的戰略手段。

而歐洲大部分的穆斯林社群,無法順利整合到當地社會,成為社會的邊緣人,長期飽受歧視,加上就業機會缺乏的惡劣環境下,讓「聖戰意識」趁機萌芽。

2015年夏天,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席捲歐洲,造成大量移民潮。聖戰士利用移民管道的大量湧入,加上已經抵達歐洲的難民,停留期間若受到思想激化,將導致伊斯蘭國如癌細胞般擴散,這不僅威脅歐洲國家,也威脅到其他國家。

網路科技與社群媒體的興起,成為恐怖分子絕佳的交流平台。恐怖分子不需要和社群個人之間實體的互動,只要經由線上論壇或影音網站,就可將西方穆斯林社群和極端宗教思想密切結合。嚮往聖戰的年輕人,也不必加入恐怖組織,他們被激進化的過程,往往發生在家中等私密地點,加上匿名的特性,構成政府執法人員的挑戰。

此次英國倫敦橋的恐攻,無疑是針對近期七大工業國領袖會議的反恐聯合聲明,以及北約加入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反恐陣線的宣示,進行最無情的嘲諷。雖然此刻正值殲滅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在中東進入最後關鍵的收尾階段,但是在歐洲的反恐戰爭,才正要開打。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劉國興》卡達長袖善舞美俄間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07005685-262105

6月5日1天之內,8國與卡達斷交,其中包括一度是「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鐵桿兄弟,並在地理上包圍卡達的沙烏地、巴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3國。消息傳來各界震驚,對已經夠亂的中東局勢表示憂心。科威特國王翌日立即飛往利雅德,企圖調停GCC茶壼內的風暴。

科王2014年曾成功調停3國抗議卡達資助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危機,卡達最後讓步,驅逐境內兄弟會人員而使危機落幕。此次卡達再度撞板而且情況嚴重許多,可謂再犯。卡達雖已表示寄望於科王之再度調停,不無悔意,但沙烏地則似餘怒未消,表示不信任調停。如何收場,顯較2014年為難。

此次事件充分證明卡達外交政策一直沒變,其外交政策設計就是靠雄厚財力,欲在美、俄為首的兩大集團外,在中東反恐爭霸中成為「關鍵的第三者」。

卡達雖小,但以天然氣資源豐富致富,更善於財務管理及運用。在短短10多年內達到人均所得世界最高、繼亞運後要辦世界杯足球賽等成就。

因經濟奇蹟式的發展已給予卡達充分信心,而無法扼阻其在區域安全議題上嘗試扮演相當分量角色的企圖。卡達深知在混亂的宗教派系、反恐、中東區域衝突中,仍然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的兩大集團間的鬥爭。

要出頭的最好方法就是兩邊不得罪,甚至以雙方都將爭取的協調人姿態出現。因此卡達既擁有美國空軍在中東的最大基地,也和伊朗合作共有世界最大天然氣田;最早允許以色列設代表處,卻大力資助要消滅以色列的穆斯林兄弟會和哈瑪斯;打著反恐旗號,卻暗中或半公開與阿富汗的神學士組織往來,希望必要時成為美國和神學士接觸的橋梁。

以長遠論,美、俄兩集國的惡鬥只要存在一天,素來不安於現狀且有實力的卡達就仍有發揮的空間。短期來看,得罪了GCC鄰國被孤立,恐非努力做國際調人的卡達所願。其實沙烏地亦沒有把路封死,5日雖同時宣布開除卡達在阿拉伯聯盟組織的會員資格,但對卡達在GCC的資格則不置一詞,好像在等浪子回頭。只是如何證明浪子確已回頭,卻很困難。

(作者為前駐科威特代表)

 

 

卡達戰略位置太重要 美悄悄調停

2017-06-07 02:56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8544?from=udn-hotnews_ch2

 
美國總統川普(左三)上個月到沙烏地阿拉伯出席峰會,左一是卡達國王塔米姆,左二是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右二是沙國國王沙爾曼,右一是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 路透分享

中東國家卡達一天內連遭八國斷交,爆發區域內史上最嚴重的外交風波之一,而眼見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面升高,美國將出手調停盟友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外交風波。

路透報導,美國現任與前任官員五日表示,該國將悄悄地試圖調停這場沙國與卡達之間的外交風波,並認為卡達這個波斯灣小國,對美國軍事和外交利益太重要,不能遭到孤立。

這些官員指出,沙國跟埃及、巴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協調一致做出跟卡達斷絕外交關係的決定,讓美國措手不及。在宣布斷交決定時,沙國指控卡達向與其爭奪區域霸主地位、什葉派為主的伊朗以及伊斯蘭主義武裝分子提供援助。

華府希望促進區域內友好有許多理由。卡達是美國中東最大空軍基地烏岱德的駐在地,是美國領導空襲占據敘利亞和伊拉克部分地區武裝組織「伊斯蘭國」的飛機起飛地點。

此外,卡達願意接納包括被華府視為恐怖團體如哈瑪斯以及跟美軍在阿富汗對抗逾十五年的「神學士」組織,讓該國在必要時刻成為能跟這類組織接觸的中間橋梁。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國官員說:「確實有一定的用處。我們總得有個地方見見神學士組織。哈瑪斯也必須有地方可以去,他們能在當地同時被隔離與進行談判。」

美國現任與前任官員還說,他們無法精準判定此四國協調與卡達斷交的決定,恐將引起什麼後續效應。這四國宣布斷交後,葉門、利比亞東部政府、馬爾地夫也跟卡達切斷關係。他們認為,沙國可能因川普五月訪問利雅德時所給予的溫暖擁抱,以及採取嚴厲的反伊朗立場而覺得受到鼓舞。

一名前官員說:「我認為川普在訪問時所說的話鼓舞了他們。這樣開綠燈的方式讓他們覺得他們得到某種支持。」一名川普政府高官向路透表示,在沙國和阿聯即將做出斷交行動前,美國未獲告知。

美國多個機構的官員也強調,他們希望促成以沙國為首集團以及卡達之間的和解。不願具名的高官說:「我們不想看見某種永久的裂痕,我認為應該不至於。」智庫「阿拉伯波灣國家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艾比希表示:「短期來說,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情勢不會改變。但長期而言,可能會帶給伊朗見縫插針的機會。」

美國國務院五日重申對卡達的承諾,稱美國「與卡達的關係很緊密。我們在波斯灣內的所有夥伴關係都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各方及早找到解決分歧的方法。」卡達國王塔米姆(左)五月廿一日曾於利雅德與美國總統川普(右)會晤。 路透

 

 

 

卡達付贖10億美元 被視為援恐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8550?from=udn_ch2cate7225sub11192_pulldownmenu

2017-06-07 02:56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報導

卡達一天之內遭八國以反恐為由集體斷交,外界紛紛猜測指控理由是否屬實,或只是欲加之罪。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指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卡達為救回王室成員支付的十億美元贖金,被視為是金援恐怖組織的故技重施。

卡達軍方將領和政府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支付贖金是為確保能贖回前往伊拉克南部狩獵而遭綁架的廿六名卡達獵鷹團成員,以及大約五十名在敘利亞遭聖戰士俘虜的武裝分子。根據他們的說法,卡達向中東最常被列入黑名單的兩股勢力一口氣支付了贖金,分別是凱達組織在敘國的分支「解放沙姆聯盟」(Hayat Tahrir al-Sham)以及伊朗安全官員。

這筆在四月進行的贖金交易,使得鄰國對卡達在充滿衝突及激烈競爭區域中所扮演角色的憂慮加劇,因而造成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巴林五日採取特別舉措切斷了跟卡達的外交關係與交通聯繫,指控該國資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一名觀察家說:「支付贖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境內設有美軍基地的美國盟友卡達,跟鄰國間的緊張關係由來已久,被視為區域內令人不安的特立獨行國家。身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的卡達,使用巨大財富來跟英美日等大國交好。

但批評人士指責卡達試圖在外交上不自量力干涉區域事務,並使用衛星電視網路半島電視台阿拉伯語頻道來當作宣傳工具。

多哈當局長期接觸各種爭議組織,從蘇丹達佛的叛軍到阿富汗的「神學士」與加薩的哈瑪斯。卡達自視自己是個能調停區域衝突的中立國,但卻遭批評藉此漁翁得利與資助激進伊斯蘭團體。對其批評者來說,贖金交易提供進一步證據。

 

 

 

卡達沙烏地分手 美國當和事佬別有用心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718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6-06 14:04中央社 華盛頓5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今天表示,美方將默默地試圖平息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的風波,認為波斯灣小國卡達對美國軍事和外交利益至關重要,不能遭到孤立。

路透社引述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斷交的決定,讓美方官員猝不及防。埃及、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一同與卡達斷交。

沙國宣布斷交決定時,指控卡達對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與伊斯蘭主義好戰分子提供支援。伊朗與沙國向來水火不容,爭相成為區域霸主。

美國希望促進這個區域內部團結有許多原因。卡達設有美國在中東的最大空軍基地烏岱德(Al Udeid),這是1個美國領軍空襲激進團體伊斯蘭國(IS)的飛機起飛地點。

再者,卡達願意接納的組織包括華府視為恐怖團體的哈瑪斯(Hamas),以及與駐阿富汗美軍對抗超過15年的塔利班(Taliban),使得卡達在必要時刻成為與這類團體接觸的中間橋梁。

美國1名不具名官員表示:「確實有一定的用處。」「我方總得有地方見塔利班。哈瑪斯也必須有地方可以去,可在同時被隔離下談判。」

這些美國新、舊官員表示,他們無法確切判定這4國決定與卡達斷交,可能引發何種後續效應。這4國宣布斷交後,葉門、利比亞東部政府及馬爾地夫也跟進與卡達「分手」。

這些官員表示,或許因為美國總統川普5月訪問展現熱情且採取嚴厲的反伊朗立場,沙國覺得受到鼓舞。

1名前官員說:「我懷疑川普訪問期間的發言讓他們覺得壯膽…他們覺得獲得某種支持。」

 

整理包/為何連遭8國斷交? 一次看懂卡達險境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6968?from=udn_ch2cate7225sub11192_pulldownmenu&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6-06 15:14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卡達。圖擷自Google Map

卡達是一阿拉伯國家,屬遜尼派,位於波斯灣西部,國土總面積為11600平方公里(台灣的3分之1),人口總數只有約220萬人,但是人均所得卻有390萬台幣,為世界第一。

卡達原本以採珍珠以及漁業為主,但是自1939年發現豐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氣後,便晉升成為最有錢的阿拉伯國家之一。由於卡達政府沒有徵收所得稅,因此與巴林共為主權獨立國家中稅收最少的國家之二,而且卡達人民從國小到高中教育都免費由政府出資。

卡達為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是石油輸出國(OPEC)會員國也曾是阿拉伯聯盟會員之一(已被除名),擁有龐大的主權基金,目前在全球各地投資3,350億美元,其國營的卡達航空與《半島電視台》在阿拉伯國家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卡達目前爭取到了2022年世足賽的主辦權,在外交上與各國勢力互動頻繁,當年美國要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時皆是運用卡達的空軍基地,同時卡達也與伊朗簽署一項合作協定,讓雙方能共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卡達,波斯灣金融強國 圖/聯合報提供分享

中東最大外交危機! 八國宣布斷交重創卡達

斷交國家:

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台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和模里西斯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利比亞東部政府、馬爾地夫以及模里西斯於5日突然宣布與卡達斷交,此消息一出便震驚全世界。

巴林外交部於5日首先宣布與卡達斷交,並且說明兩國外交人員要在48小時之內撤出各自的國家。

緊接著是沙烏地阿拉伯透過國營的新聞社宣布與卡達斷交,並且逐出卡達在葉門的聯軍,不過早在兩個禮拜前,沙烏地便屏蔽了卡達新聞社的消息,其中也包括了《半島電視台》,宣布消息後,在凌晨2點便關閉了與卡達的邊境。

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更規定卡達的旅客和居民要在14天內回到自己的國土,並且禁止自己的國民到卡達旅行。但是沙國仍然允許卡達人民到麥加朝聖。

之後埃及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隨後也跟進巴林的做法,要求兩國外交領事人員在48小時內撤回各自的領土。

 

 黃介正/從香格里拉對話看川普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49607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6-01 03:26聯合報 黃介正

以亞太地區防務與安全為焦點,超過五十國國防軍事首長與學者專家參與的「香格里拉對話」,本周末在新加坡舉行。今年進入第十六屆的國際防務論壇,隨著新形勢發展,將再度測考各國對於挑戰的應處之道,大國博弈,小國權變,智謀交鋒,豈容忽視。

今年是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的第一次「香格里拉對話」,對於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獨霸亞太地區七十餘年的美國,川普政府將否繼續承擔領導角色與義務,是區域安全最關鍵的指標,也是最懸疑的課題。

我們只知川普強調「美國優先」,卻不知「讓美國再次強盛」思維中,亞太各國關係利害為何。我們只知川普不要什麼,卻不知會是什麼。他不要TPP、不要「亞太再平衡」政策,但至今對區域總體戰略付之闕如,敵人與盟邦同感疑惑。

面對中國大陸外交、經貿、軍事實力的全面增強,美國亞太盟邦皆不願意被迫選邊站;也不知應該被動等待川普定調區域安全戰略,等待各部會亞洲事務主責官員派任到位;更不確定是否應主動敦促美國堅定領袖地位,而冒著開罪北京的風險,凡此均為懸念。

去年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對話」演講表示,當區域各國正努力走向一致,中國反而在南海構築一道「自我孤立的長城」;填海造島與國際仲裁使南海緊張情勢成為去年熱議焦點。然而,北韓核武試爆與飛彈試射,硬是奪取今年區域危機的榜首,東北亞緊張情勢,將否遮蔽東南亞國協最為關注的南海議題,亟待觀察。

川普仰仗或迫促北京處理韓半島危機,已多次公開表態;華府與北京走向不衝突、不對抗,是否意味凡有礙美中關係議題均屬次要,難以確知。在多次拖延後,美國戰艦終於駛入中國南海島礁十二浬,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及川普表示將出席十一月APEC與東亞峰會,是否預告美國關注焦點將由北轉南,言之尚早。

川普在物色重要國安團隊時,即顯露其非典型之用人特色,尤其偏好資深將領出任要職。川普就職後,國務院與國防部預算之此消彼長,以及前後任國安顧問、國防部長、國土安全部長,加上原本軍職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盡是高階將領出身;復由於國務卿提勒森在重大涉外事務上,往往因白宮主導而屢遭掣肘,軍人在重大國安決策上,相形佔據優勢。 國防部長馬提斯是最先走訪日本、韓國鞏固盟邦的川普政府閣員。上周接受電視訪問時,自稱不會因北韓、伊斯蘭國或南海發生意外而驚醒,反而他會讓敵人晚上不敢睡覺。馬提斯係公認的美軍陸戰隊悍將,也即將在「香格里拉對話」發表演講。

川普政府的亞太安全戰略是否由軍人領銜形塑,本周末即可看出端倪。 去年中國代表孫建國上將在「香格里拉對話」演講時表示:「握手比握拳好,掏心比掏槍好」。今年與會各國代表,握什麼,掏什麼,立見分曉。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不滿川普 傳代理駐華大使阮大為請辭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506878?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3_pulldownmenu

2017-06-06 14:48世界日報 特派員許惠敏/華府報導

代理美國駐北京大使職務的代辦阮大為,因不滿川普總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決定提前辭職。圖為阮大為(左)2016年11月21日在北京出席中美執法合作聯絡小組會議。(美聯社) 許振輝

分享

據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消息報導,目前代理美國駐北京大使職務的代辦阮大為(David Rank),據傳因不滿川普總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已決定提前辭職。

阮大為去年1月派駐北京,擔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副館長,今年初川普上任、原任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辭職,由阮大為代理館務至今;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官網並未宣布阮大為辭職消息。

曾獲普立茲獎的前華盛頓郵報駐北京特派員潘文(John Pomfret),5日稍早也於推特提到阮大為辭職的消息;潘文在推文上說,阮大為是27年的外交官,消息來源指出,「他(阮大為)無法為川普的氣候政策背書。」

美、中分別為全球排碳量第一與第二的國家,去年9月「歐習會」,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批准巴黎氣候協定,阮大為是居間協調要角之一。

阮大為派駐中國前,曾任國務院阿富汗事務辦公室主任、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特別代表資深顧問、及美國駐阿富汗喀布爾大使館的政治參贊;更早以前曾派駐台灣、北京與雅典等地。阮大為能說流利普通話、法語、希臘語和阿富汗使用的達利語。

川普任命的駐北京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已於上月22日高票獲得參院通過;布蘭斯塔德已辭去原任愛阿華州州長一職,原定數周內將抵北京履新,是否會因阮大為去職而提前啟程,目前仍不得而知。

阮大為據聞已辭去代理駐華大使一職。(取材自美國駐華大使館官網) 許惠敏

 

 

資深媒體人:江靜玲》川普還能撐多久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6968?from=udn_ch2cate7225sub11192_pulldownmenu&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想像一個景象, 政府文武百官每天忙著替主子滅火,手上緊握槌子焦慮地等待哪個問題會突然冒出來,就趕快把它敲壓下去。這大概就是川普執政4個月的寫照──國家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已簡化為避免出現新災難;任何事都有可能在任何時候被顛覆。

川普從中東和歐洲首度出訪返回美國後,卻給自己打了一百分,比喻自己上任後第一次外交出擊是「全壘打」。川普顯然是以自己的善變深感自豪,他把企業的競爭和交易模式,充分用到外交運作上,藉著拉攏和抬價,製造親密與不安。

全球因此目睹到川普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對著包括約旦國王、埃及總統在內的親西方中東領袖說:「我不是來說教的」,挑戰這些阿拉伯國家對打擊伊斯蘭激進分子注入的心力。川普顯然全然忘了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人權紀錄有多可怕的國家,遑論諸多伊斯蘭激進分子,包括策畫美國911恐攻的首腦賓拉登,正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

當然,川普在訪沙途中宣稱,「伊斯蘭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信仰之一」時,也不記得自己曾要求頒發禁令,禁止任何穆斯林進入美國。川普執政4個月,如何可以如此政策大轉彎?表面上是呼籲中東領袖團結共同打擊伊斯蘭激進分子,實際上,荷包裡早已塞滿利雅德承諾的軍購大訂單。

沙烏地阿拉伯是家天下王國,早已習於把政治當家族事務,公共政策和私人利益混為一談。川普家族對這種政治模式應不陌生。沙國之後,川普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難得地做了一個均衡安排,但在行程安排上,川普側重的應是重申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更勝於巴勒斯坦,因為無人膽敢開罪美國國內的猶太勢力。

從中東轉到歐洲,與其他歐洲民選領袖共聚一堂,川普的外交常識和禮儀受到考驗。他曾讚揚英國選擇脫歐是正確選擇,表示希望歐盟解體,公開支持法國極右民主陣線總統候選人勒班,並批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過時。可是,這些都變了。他說自己現在不再認為北約過時;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服他歐盟會繼續存在。這些其實都是為他到歐洲訪問鋪路,否則川普到歐盟政治中心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峰會,豈不尷尬。

外交的每一個安排原都經過深思熟慮,川普出席北約峰會前,幕僚顯然細心推演過。可是,川普似乎無法領悟這些。拍照時一把推開蒙特利哥共和國總統,搶位後得意揚揚的霸道幼稚模樣,全都入鏡外,川普在北約28國領袖前演說,讓這些歐洲盟國元首感到不安與不快。

川普未對這些協助911後在伊拉克、阿富汗與美軍並肩反恐的盟國表達謝意,反而高調地以近乎訓示方式提醒大家要分擔費用。川普在北約總部8分鐘演說,徹底銷毀過去數月美國外交和國防體系的努力。

在此之前,川普則未能在貿易和環保議題於七大工業集團峰會中達成共識。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的分歧,在川普這次訪問後,明顯加深擴大。梅克爾示警,美國不再是可全然依賴的夥伴,呼籲歐洲要自重,突顯川普訪歐後德國對川普政府的不信任。

不可預測性在商場是戰略;在治國和外交上,確定性和持續性是核心。川普以商場策略治國辦外交,從亞洲到歐洲,美國信譽已受創;白宮鬥爭頻傳,華府醜聞肆虐,川普卻認為自己每件事都是對的。從現狀看,我們有很好的理由質疑川普還能撐多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99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