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續讀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 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2009/10/18 18:41:54瀏覽1124|回應0|推薦3

一口氣把史景遷三本追尋現代中國看完, 序幕場景拉到了1949-1990這一段西方人眼中的歷史, 看到了中國自己耽擱了的發展, 見識到內部消耗(不管是大躍進計劃經濟的不切合現實, 文化大革命的權力鬥爭與破壞...)的衝擊影響力, 也看到市場機制雖然持續的挑戰與壓抑, 但每當她被運用時, 常能帶動中國對發展與成長的期待. 理想化與道德神聖性的信念與口號, 雖然常左右這段時期中國的主流價值與政策選項, 但不切合人性的期待, 終究造成更大的問題與失敗.

儒家重視的是非對錯, 道德理想, 在1850之後持續面臨西方勢力與模式的挑戰, 幾次的衝撞, 都還沒能調適得好. 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有志之士, 或許捍衛她, 或許想要顛覆她(畢竟, 若是視儒家為治世的手段, 當目的未能成功時, 手段受挑戰甚至揚棄, 是可以被理解的). 西化運動的被期待, 也無法短期內達成民族與國家發展的期待, 同時期衍生的問題卻被持續擴大, 最後共產馬列主義取而代之成為主流(新手段), 事實上不難理解.

只是這次手段成為目的. 封閉與威權讓其他種可能, 手段的進化等, 都受到阻礙. 如此勾勒了1978年中國採取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政策以前的近30年鎖國困境. 這有點像清朝採取鎖國排外期間, 跟不上工業革命文明吸收交流而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一樣, 壓制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可能. 僅僅銜接於蘇聯所建構的共產世界經濟發展體系, 後續九零年代中葉共產世界的幾近破產, 證明之前單選題答題的相對錯誤.

其實中國共產黨馬列主義社會思想雖然不同於儒家, 但對於人性的假設, 眾人之事的規劃想法邏輯, 是相近的, 都有威權與理想主義在其中, 強調集體性與絕對性. 這確實有助於掌控龐大的國家與力量統一下的對抗籌碼, 但並不利於人類文明的長期對抗.  這讓我想起早期希臘城邦中的斯巴達與雅典...

史景遷這本書主要完成於1990, 補充內容於1999, 在2009年讀她, 是可以有不同的觀點, 並用時間序列的後續發展來檢視當時的假設與後面的演變研判.

這個很難在這裡簡單敘述, 但中國共產黨的選擇, 從理想性擺盪到了過度現實, 從而失去了實踐理想的可能, 同時也無法在邏輯與哲理上做清楚的論述, 僅留待成王敗寇的歷史定位.

可喜的是, 中國豐沛的能量, 確實讓全球無法輕視, 一經解放, 進展快速... 

身為中國人, 真有種特別的感受在心頭...

市場經濟, 人性的務實面與管理面, 是中國人21世紀必修且要拿高分的關鍵要項...

華人世界的整合工程, 真是人類文明史中令人屏息以待的劇碼...

我們在這場劇中, 真是生逢時...

而這恐怕是一齣很長的連續劇, 要跨代演出...

史景遷從明末1650左右寫到現在, 我們多麼希望, 下本這樣的史書, 名字叫做 "實踐現代中國..." (從追尋, 到發現這條路/手順, 並成功實踐了它...", 且就在我的有生之年! 親眼目睹, 並參與演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rgeyang093&aid=341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