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錢誰敢生子 貧窮誰能談教育?是你嗎?是我嗎?
2006/11/12 22:38:13瀏覽1036|回應2|推薦12
 
最近對媒體關於教育的態度,有些觀念我實在不能不講:
 
  1. 社福資源有限,大家要省點用。尤其是中等收入的中產階級,不要搶那份原本該留給弱勢族群的社福基金。
  2. 生兒育女是要花錢的,而且不少,全世界都一樣。但是不能一邊買LV的包包,一邊嫌小孩子的學費貴。因為教育經費是基本支出,對其他的享樂花費必然造成排擠,舉世皆然。況且台灣的義務教育已經延伸到高中,比共產主義的大陸的 學費/收入  比例少多了。
  3. 若要提供教育育補助,是全民要加稅的。不可以一邊抱怨教育的補助太少,卻又不想加稅。
  4. 加稅是走向社會主義的理想,全民高賦稅,將資源做更公益、平等的分配,就像北歐的制度。問題是大家準備好了嗎?
 
 
關於「沒錢誰敢生子」的怨言越來越多,而且大家卻也接受這個迷思。最近幾年媒體類似的論述、邏輯都太多了,我嘗試回應中時的報導:『沒錢誰敢生子 貧窮誰能談教育』。
 
中時的報導:夫妻倆都在私人公司上班的張先生說,兩人的年薪加起來雖然超過百萬,但每月房貸約一萬五,生活支出三、四萬,一年保險費用約七萬,再加上所得稅、車子的稅金,每年還要安排一次國外旅遊,存得了多少錢?但若現在的工作能像公教人員一樣穩定,不會有失業的風險,退休後又有相當的保障,他會考慮生小孩,否則生了小孩,除了龐大的教育支出外,一旦發生中年失業,全家人怎麼辦?「壓力太大,我現在還不敢生!」張先生說。
 
蛇牙回應:這聽起來是中等富裕的家庭 --- 一年保險七萬、有車階級、每年有國外旅遊。假若你我有這種生活,我們這種階級憑什麼要爭奪社福預算?對窮人造成排擠?我相信只要少出國一趟,車子延後消費、或買差一點的房子車子,教育小孩綽綽有餘。不可以主張不加稅的狀況下,要政府提供更高的生育補助。若媒體揭示現實,必須同時讓百姓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還有,一年的保險七萬是不是太高了?保險人員、退休基金規劃員一直在製造恐慌:說你會突然變故,突然老年流落街頭。你是不是為這不存在的恐慌付出太多錢?
 
中時的報導:「我喜歡小孩,我要生小孩,而且我不要小孩輸在起跑點,我要讓孩子受好的幼教,一年花卅萬是值得的。幸運的是,我們沒有房貸壓力,只要節省些,很快就能存到孩子所需的教育經費。」魏小姐說,雖然公立幼稚園每年的花費只要四萬元左右,但幼教是基礎,關係孩子一生前途,雖然便宜很多,但她不放心公立幼稚園的教育品質。
 
蛇牙回應:這是什麼心態?對每年花費四萬的公教品質無法認同,要上一年卅萬的貴族學校覺得值得。一年國內旅遊的品質無法認同,要玩國外的數萬行程可以接受。那這種階級就沒有權利講:沒錢誰敢生子?我覺得政府該做的,仍是檢視弱勢族群的教育壓力,把對中產階級及既得利益的補助減少,挪來給真正的底層,假如不想加稅的話..
 
中時的報導:政府應利用小學校園增設更多公立幼稚園和托兒所,提供平價的教育機會,並平衡貧富不均的教育條件,年輕夫妻才敢生小孩。否則,台灣少子化趨勢將更為嚴重。而窮人的孩子,將永難有出頭的機會。
 
蛇牙回應:錯!政府提供平價的教育,針對的絕對不是雙薪中等以上的階級,這些階級無論政府怎麼努力,一定會覺得公所的品質不好,因為太多窮人跟他的小孩混在一起。提供平價的教育機會絕不會讓年輕夫妻生小孩,除非他們覺悟:生小孩會對他們的富裕生活造成排擠。只可惜,這種簡單的道理就像減肥只有少吃、高報酬就是高風險的道理一樣令人不想相信。

 
我主張加稅,對下一代做更高的付出。但是人民不想付出代價之前,媒體提供全世界第二低生育率的台灣人的藉口(貧窮感),只會轉移焦點,讓人民期待有更高的補助、希望更好康的事情從天而降,而年輕夫妻一點也不想少買一支兩萬的手錶(這時貧窮感突然沒了?),少付一個三萬的汽車天窗(這時突然覺得大學一學期的三萬註冊費太貴了?),少住一晚有私人游泳池的Villa (這時突然覺得小孩奶粉兩千太貴了?)。
 
 
 
 
 
 
北歐真是小孩的天堂。但是為求社會平均分配,政府抽徵高達薪水一半的賦稅,你願意嗎?
 
所有圖片來自:蛇牙攝影簿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ffreyfang&aid=537860

 回應文章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同你的話!
2007/02/02 22:26
在德國雖然上大學很便宜,本來不用繳學費的,可是已經有很多邦規定一學期要繳五百歐元學費。再者,升大學的人只佔約30%,唸到畢業的人更少。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畢竟俗人如我者仍多......
2006/11/12 23:02

如此者稀也.....

孔子入室弟子,家甚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安貧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