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視野,肚臍眼下面
2013/07/15 10:09:04瀏覽4143|回應36|推薦56

1

在拙作〈臺灣文化哪一點美麗?〉貼出後,有位署名「小肉球」的網友,給了我一條極具挑釁的留言:

 

「銀老討厭臺灣。銀老此文,一句話就夠了,在臺灣高喊我看不起臺灣。」

 

有趣的是,這位本身也寫部落格的網友,固然對我嗆聲,卻未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臺灣文化哪一點美麗?

 

當然,我們無法從「小肉球」的回應中,看出她對臺灣文化認識多少。我們因此只能認定,她對我指出臺灣人的缺失,非常不滿。這種強烈的情緒,導致她只能對我採取扣帽子的「政治行為」。

 

但事實上,「小肉球」顯然不知道我那篇小文,談的是「文化」,不是「政治」。因此當她用政治立場以茲識別「自我/他者」的身分時,我自然淪為她意識中認定的「他者」,是個「非我族類,其心可誅」的「他者」,豈可不當下留言大加撻伐?

 

正是在這一不滿情緒的當下,「小肉球」可能都沒發現,自己已經和她最討厭的蔡英文站在一起去了。

 

政治之害人者,往往如是。

 

因此,讓我們這麼講吧,不少所謂的「深藍」,其實在判斷事件的是非真偽,往往是以「自我的利益觀點」為出發的。凡馬英九的施政,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有損了,立刻就能變成「深綠」──我的意思是,他們不理性到與民進黨、深綠民眾無異,為了反對而反對。

 

2

就哲學意涵而言,「臺灣文化哪一點美麗」,本質上是一項命題。如果將之落實生活層面,或者我們該如此問,如果你連臺灣文化的優缺點都為之茫然,請問,你是怎麼講得出嘴的「愛臺灣」?那不是自欺欺人?

 

在此,我們不妨以南方朔或者王健壯為例,請教他們下列這個問題:你們愛臺灣的歌仔戲,看過布袋戲,或者民間廟會的八家將嗎?

 

讓我告訴你們,這兩個我都認識,碰巧知道他們幾乎從不接觸這種臺灣民俗活動。他們可能知道楊麗花、李天祿,但絕不會欣賞後者演出的戲目。另一方面,從他們三十年來所寫過的文章來看,這兩位媒體人出身的知識分子,也從未涉及這方面的議題。那麼,請問,他們愛臺灣什麼?莫非只是愛臺灣人的悲情,就叫愛臺灣?

 

很多民進黨的老少政客也是如此的,比方蔡英文,連臺語都不會講,但她卻敢很不要臉的在以前宣稱自己是「臺灣人的媽媽」,昨天又自詡要成為「臺灣人的最佳選擇」。

 

對於蔡英文而言,她的「愛臺灣」是以「愛當臺灣總統」為依歸的。蘇貞昌,亦如是。而對於其他的民進黨公職人員,他們的「愛臺灣」,很顯然兩隻眼睛都朝我們的國庫猛盯。

 

這幫該死的混帳,其實都在消費臺灣。在他們心目中,「臺獨」只是最方便的提款機,一旦碰到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阻力,他們就開始「偷換概念」,欺騙自己的支持者,說是「臺灣早已獨立,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言下之意,總有一天只要他們當家當得夠久,就會想個辦法換個國名的,務請深綠支持者體諒。

 

民進黨從來都是小偷、強盜、黑道流氓和各種文痞、網痞的組合,三十年來始終不變。你說,他們愛臺灣嗎?屁咧。

 

至於黃創夏這種政論名嘴呢,所謂的「愛臺灣」,講得好聽點,是巴結綠營的「政治正確」,迎合臺灣半吊子知識分子自己也不是搞得很清楚的「自由主義論調」。

 

因此他們的「愛臺灣」,就只能剩下「天天咒罵馬英九」這七個字。

 

3

從文化觀點來看,臺灣早在李登輝的執政晚期就已經宣告分裂和斷裂。這種一切為二,撕裂得最徹底的是,臺灣基層民眾和本土政客、媒體人、文化人以及作家的分道揚鑣。

 

當後者在平面電子媒體吶喊臺灣四百年悲情時,臺灣的家庭婦女正在菜市場和攤商討價還價,時而老太太則抱著自己最疼愛的小孫子或小孫女,跑去找神壇的師公起乩作法,看能不能收驚。

 

當從衛生署長任上退下來的楊志良,破口大罵馬政府的財政部長時,我們的菜籃族則在號子裡四處打聽明天股票一定會漲停板的明牌,我們的計程車司機則一邊載著乘客,一邊在計算沿路上有哪個加油站離他最近,好讓他可以安然上個廁所。總不能為了賺個一趟幾十元,就讓自己膀胱發炎是吧?

 

以是對於臺灣這幫廣大的nobody來講,他們護惜自己的家庭,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他們心裡愛臺灣,但不會一天到晚掛在嘴巴上。他們和臺灣的學界、藝文界距離非常遙遠,遠到137億光年那麼遠。

 

凡是輕易講得出口的,輕諾則寡信。他們討厭政治,但無力反抗。他們厭惡媒體,但都變成了啞巴。

 

悲哀的是,臺灣自命作家者,根本就遺忘了這群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百姓。不然請看看這批臺灣文學工作者的作品吧,裡面的角色全都是取了中文名字的外國人,語氣是西方的,做愛是西方的,罵人是西方的,他媽的連搞個抗爭都很希特勒。

 

讓我乾脆把話再挑明了講,過去二十年臺灣作家所寫的人物,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臺灣人,但他們硬是敢今天你吹我、明天我捧你的大玩自我陶醉感。請問,他們愛台灣嗎?不,他們愛的是人在臺灣不可一世的名氣。

 

政治之誤盡臺灣蒼生者,竟如是之恐怖。

 

所以請臺灣的知識分子,拜託拜託,不要再把臺灣當成標準尺來衡量一切了,因為你們的文化視野非常狹隘,如同我三十年前對著某位「本土散文家」所嗆聲的,你們的眼界最遠只能糾結在男女肚臍眼以下的部位。

 

想愛臺灣的,請先擴展自己的文化胸襟吧。這個世界不是頂多只有馬奎斯的《百年孤寂》的,還有羅貝托‧波拉尼奧的《荒野偵探》和《2666》,已經成為捲襲全世界文學殿堂的風潮。

 

抱殘守闕的臺灣人,根本不愛臺灣。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7945879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患得患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5:31
"自詡要成為「臺灣人的最佳選擇"昨晚在中央社網站瀏覽到這一則新聞標題讓人嗤之以鼻切台灣人的最壞示範我相信她已經是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6:00 回覆:

這個老太婆簡直讓人厭惡到極點。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4:28
版主:『我小時住在三重,看得最多是小西園。』

許王是新莊人,三重埔是許王活動範圍,銀先生大概算椅子會成員吧?

我是南部人,我有位老師是小西園迷呢!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5:01 回覆:

是凳子會和大人肩膀會成員。凳子要用站的,肩膀用來攀爬的。

呵呵。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4:13
小西園和亦宛然是不同的布袋戲團

「小西園」是由1913 年(日大正 2 年)由許天扶(1893-1955)先生創團。1907年,15歲的許天扶拜大稻埕許金水學布袋戲,18歲學成出師,在新莊「錦上花樓」劇團任頭手,並加入新莊「西園軒」北管子弟團唱老生角色。21歲買下板橋「四時春」戲籠,成立「小西園」掌中戲團,展開輝煌事業。1923年日本皇太子尋訪台灣時,「小西園」受邀演出,表演細膩生動,深受觀眾歡迎與肯定。皇民化運動時期,台灣民間戲曲全面被禁止,許天扶只好離開台灣至廈門,直到1942年,日本成立「台灣演劇協會」,許天扶返台演出「皇民劇」,因演技精湛,劇團從二級劇團晉升為一級劇團。後來二次大戰空襲日益劇烈,商業演出停止,「小西園」於是加入「移動藝能奉公會」到各地軍營從事勞軍演出。二次大戰結束後,布袋戲在全台各地蓬勃發展,但自己年歲已高,故將事業轉給兒子許王。

http://culture.edu.tw/pioneer/subject_list.php?subjectid=341

《亦宛然》成立於1931年,創團團長李天祿以掌中戲偶宛然若真之意為名。李天祿的演出融入豐富的京劇元素,戲界以「外江派」稱之。

http://iwj.cyberstage.com.tw/

許金木(李天祿的父親)和《小西園》許天扶二人,皆以陳婆的得意高徒-《楚陽台》的許金水為師,現今臺灣北部翹楚的《亦宛然》及《小西園》兩戲團,正是師承同門的淵源。

http://www.tmseh.gov.tw/lee/content1.html

二者同源,但不是同一劇團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4:18 回覆:

我小時住在三重,看得最多是小西園。

此外,我七歲還是八歲,開始有臺語電影,當時劇組都是一機拍攝,也經常在三重取景,我就看過白蘭在走位,後來也看過戽斗、矮仔財、素珠等演戲。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3:46

銀老有沒有看過要賣票的『小西園』?(這是亦宛然在外的名號)

我就看過!

小時候我阿公帶我到基隆大菜市場樓上的『基一戲院』看布袋戲,

而且還是第一天第一場,

不過很錯愕的演到快完的時候警察來了,

而且還封了舞台,

因為上演的戲碼是『〤〤天狗傳』。

PS:布袋戲演的不都是中國的忠孝節義嗎?

怎麼全是穿日本浪人服的?

還有當時李豋輝捧李天祿沒有捧黃海岱就差別在李是『自已人』!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3:50 回覆:
我小時候看過太多搭在廣場上的布袋戲、歌仔戲,還會趁空溜進後台去看演員上妝。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2:58

台灣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在網路上的民粹橫行。而這些民粹被綠營網軍跟大陸網軍給影響著。

綠營網軍之前把個「愛台灣」操作到極致,讓綠營民眾聽到就抓狂,但是卻讓藍營及中立民眾「冷感」,因為這「愛台灣」強調的是「仇恨」而非「愛」,現在網軍知道藍營民眾的屬性,把「台灣」改成「中華民國」,果然愈來愈多「愛中華民國」的理盲爛情人士加入綠營民粹的浪潮內,只要跟「中華民國」有衝突的話題,就熱血衝腦,完全不能理性討論事情。台灣藍綠百姓其實一個樣,經不起民粹的洗腦,綠營搞仇恨「不愛台灣」的同胞、藍營搞仇恨「不愛中華民國」的大陸人士及日本人。

而還有一批大陸網軍,為了對抗台獨思想,到處散播回應或留言罵死日本、台獨、李登輝,還有不挺大陸的部落客,而這些紅綠網軍共同的特色,都在反馬、反政府,看看UDN裡面的jun5238跟中華民族的端午節的言行,就可以知道綠、紅網軍的操作了。

對了,順便告訴各位格友,如果UDN格友在訪客簿收到匿名留言,大罵日本、台獨、李登輝、馬英九跟其他不挺大陸的部落客,這些黑函都是「中華民族的端午節」傑作,看他在這裡的回應就知道,自己猛罵人渣、女騙子、瘋子、賤人,抹黑其他人的身份,到處寄黑函,比綠營網軍還沒品。


選賢與能!支持吳敦義選總統!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3:03 回覆:
我了解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2:41
版主:『他們可能知道楊麗花、李天祿,但絕不會欣賞後者演出的戲目。』

   銀先生所說“後者”,是指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吧?

   李天祿“融入外江戲,亦宛然創新局”

  「外江」是外地的意思,意指非本地固有之劇種,而此所謂之「外江」指的乃是京戲。

  民國十六年,李天祿十八歲,上海趙福奎率領京劇班渡海來台表演。京劇有一套完整的套頭,簡短有力,比北管更為緊湊,更能推動劇情。李天祿對此著迷不已,開始把京劇的文武場引進布袋戲的後場,又將大部份的正本戲改用京劇口白,大量運用京劇的唱曲,甚至在布袋戲的臉譜、服飾及頭盔的製作上,也多所參考京劇造形。由於「亦宛然」的演出別具風貌,因此,一般習慣將「亦宛然」歸於「外江派」,而李天祿也被視為「外江派布袋戲」的開山祖師。

http://ltl.gac.ntnu.edu.tw/node/4124

   李天祿所以能稱布袋戲大師,是因為不以“臺灣當成標準尺來衡量一切”,而引進京戲優點改良布袋戲,心胸開闊,這樣創造的外江戲才是真正的台灣文化。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2:47 回覆:

是的,謝謝您補充。


marksca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2:40

我也有寫小說,但就像銀老說的,我的小說裡大多都是說中文的老外名字^^a

說真的,我真的不愛台灣;曾經愛過,但一些稱之為本省人的族群,讓我覺得愛台灣很沈重,但也很膚淺。

沈重是因為我必須要扛著外省族群的十字架一輩子,不只我,我的孩子,我的子子孫孫,都得背著這個十字架。

膚淺是因為我只要加入民進黨,我就『有權利』愛台灣。不是民進黨,就沒有權利愛台灣。

雖不愛台,也不至於賣台,只是就像已經分手的情人一樣,在路上見了面,連招呼都不想打,甚至刻意迴避他。

我不想愛得那麼沈重,又那麼膚淺。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2:46 回覆: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十字架。

Bulldog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2:29

哀,如果台灣文化為人珍視,為什麼偶像劇明星人人在學ABC?南方朔與王健壯又何必言必稱洋人某某說甚麼來驕其國人?本土劇又總是把罵髒話和耍無賴當作鄉土口味??他們骨子裡根本看不起台灣文化。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2:33 回覆:
這話反問得很到位。

成楚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臺灣 大陸 世界
2013/07/15 12:27
稱臺灣文化 或許孤單了點

或只是在中華文化深沉底子裡 在台灣所發展形成的精神物質文明

『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唯有慟哭。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有國殤。』

像 遭 臺獨人士移除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2:32 回覆:

于右老才不在乎的,但也反映臺獨的幼稚到極點。


寧可檬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5 12:27

70吧,我覺得愛台灣根本不是一種愛,而是一種恨。

非常偉大。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3-07-15 12:33 回覆:
他們唯一不恨的是支票和鈔票。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