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4/11 11:48:53瀏覽5203|回應6|推薦43 | |
昨天,2019年4月10日,是一個頗具意義與代表性的日子。 這一天晚間9點7分,人類共同目睹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時空間〈spacetime〉的洞見是正確無誤的。 可這一親眼瞧見,地球上的天文科學家卻是足足花了234年的時間,才走到這一步,其間經過一言難盡的無數波折。 西元1783年,英國科學家約翰‧米契爾依據牛頓的重力與運動定律,計算出恆星的質量重到某一具大的程度,光線絕對無法逃逸,讓地球上的人類怎麼看都看不見。 雖如此,此後將近200年,把研究重心放在地球與行星的主流科學界,仍對這一「黑暗的星體」普遍嗤之以鼻。哪怕愛因斯坦已經提出狹義、廣義相對論,照樣受到排擠。當年的同行和華府政客,甚至譏之為「那個老笨蛋」。 就算是當今的台灣,也很少人知道「黑洞」這一科學名詞的普為世人所知,是出身台大的丘宏義這位科學怪咖。 1964年1月,丘宏義在美國科學促進會,主持天文學的會議上,慨然說出:「我認為太空中布滿了黑洞。」他接著補充「黑洞」這一名稱並非獨創,而是引用自3年多前美國物理學家迪克的戲謔之語。 從此,追逐黑洞,發現黑洞,拍攝黑洞,成為太空物理學、觀測學的聖杯之一。 這段延續兩百多年的過程,具體說明了非僅太空學,乃至腦神經科學,人類在文化領域的探討,都是先有想像,發展出觀念和理論的研究,最後再付諸行動,手腳和腦眼的共同驗證。 但這一連串的能力,從何而來?答案是心,心能生一切法。 易言之,我們有多大的心量,就能產生多大的能量,就能決定自己身為人類的高度、廣度與深度。 科學如此,縮小到台灣的政治變化也是這個道理。 正是在昨日的同一天,國民黨吳敦義主席宣布沒有意願角逐2020年的總統大選,一掃連日來藍營為了推舉最強參選人所陷入的紛爭陰霾,可謂展現了「成功不必在我」的中華民國政治家典範。 這一高、廣、深的器識,讓以敗壞民主法治為己任的民進黨,特別是身為總統的蔡英文,在格局和典範上遠遠膛乎其後。 凡來拙部落格點閱的眾網友或可發現,這幾個月來我絕不批評吳主席,也不以重話月旦王金平、朱立倫的參選是非,這是因為一切都還在變化中,亦且各有各的難處與考量,現在的揣測、責備都無益於日後國民黨展現所需的能量。 比如以吳主席的角度而言,懷疑他有私心,打算一桃殺三士的,固為國家大局著想,但可能沒想到吳敦義至今還在籌措國民黨每個月的龐大開銷,畢竟打仗缺乏後勤支應,誰也打不成。因此,現在藍營最需要的是團結和體諒,而非出諸疑惑可能不如己願的沮喪和失望之情。 凡此,正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只要能「照見五蘊皆空」,自可「度一切苦厄」。大家把心量放大了,該出來參選的就會出來。 ps:內文黑洞部分,係參考美物理學家、作家瑪西雅‧芭杜席雅克2015年出版的《Black Hole》,中文繁體版譯為《黑洞簡史》。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