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2 09:51:31瀏覽5103|回應37|推薦50 | |
〈我讀老子之 10 〉 今天,讓我們回到老子《道德經》的首章。 在往下探討之前,我必須提醒諸位的是,作為標題所言,恰好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形成色彩非常強烈的對照組,具體指涉台灣主婦聯盟存在的可疑性和荒謬性。 談到《道德經》,根據大陸在 1972 年以後考古發現的竹書、帛書,一個古老的問題也同時再度浮現,此即《德經》理應在前,《道經》必須在後。但這是學術上的爭議,其實誰該在前,誰該擺在後面,絲毫無損於《道德經》的美學價值。因此,為了討論方便,我個人認為就依現在市面上的通行本來講,又有何妨? 在前面文章中,我介紹過上世紀阿根廷的偉大詩人波赫士的一首詩。這是因為我認為波赫士的平生際遇,和 2500 多年的老子頗為類似。 讓我們這麼講吧,時間再隔 100 年、 200 年,甚或千年之後,後世的史家可能會備感驚訝,何以阿根廷 20 世紀的政府檔案,居然不見波赫士這位大詩人的記載?為什麼這個人在民間聲名響亮,乃至整個拉丁美洲國家的老百姓都能隨口朗誦他的著名詩篇〈關於天賜的詩〉,可你在政府的各種檔案中,卻完全不見他畢生的活動記錄。為什麼? 毫無疑問,波赫士一生的「最高官職」,頂多只是阿根廷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大家看看,這豈非也類似老子在周敬王年間所幹過的守藏吏?不僅此也,依據周禮能夠做到起碼「吏」的,絕對是貴族之後,有著最起碼「士」的位階。同樣,波赫士也是來自書香世家,他的父母藏書甚豐,整個家宛若小型的圖書館。 從血胤上來講,老子的先世來自楚國,波赫士的祖母卻是道地的英國人。更奇妙的是,老子在寫完《道德經》,倒騎青牛出函谷關之後就不知所終,顯然他一定客死異國。而波赫士也以 85 歲的高齡,不臨終於阿根廷,卻病逝於遙遠歐洲的瑞士日內瓦。 或許吧,在千年之後,也必然會有後人描述其一生傳奇,慨然謂之,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 20 世紀老詩翁、大哲人,不知其所終也。 「我恨政治,我是個溫和的、光說不練的無政府主義者,我是演化論者沒有害處的徒弟。」 從台灣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厚厚四大冊《波赫士全集》中,我們不難發現上述這段他的自白,其實普遍充斥於所有詩歌、故事、散文以及各種文化評論之中,因此所煥發出來的思想,和老子的《道德經》簡直如出一轍。 這兩位一東一西的老先生,都是極簡主義者,也都影響同世代的無數人,比如老子的大受孔子所欽慕,而波赫士的文風則捲起千堆雪,讓遠在義大利的卡爾維諾、安伯托‧艾可極其崇敬,更不用說台灣文壇的人人爭相波赫士了。 凡屬於美的事物,必然可以獨立、超脫於世俗的政治之外。反之,為政治所侷限,甚至甘受民粹所綁架的,不但不美,必然非常醜陋。 老子如是,波赫士如此。 而反面的代表,當然是台灣那些老喜歡博版面的各種公益團體,例如為了美牛爭議,而跳出來大聲反對的主婦聯盟。 「如果政府能夠從林書豪的身上,檢驗得出他真的是靠吃美國牛肉,或者去問本人,他因此可以打 NBA ,那我們就同意美牛開放進口。」 這是三天前主婦聯盟對著媒體,講得非常傲慢,明擺著是刁難,卻又非常無禮而惡毒的一句話。何其醜也! 關於這件事,我個人只有一個疑問,這個主婦聯盟的正當性何在?它們的成員真的全都是家庭主婦嗎?容或有一部分是吧,但主婦聯盟憑什麼可以代表台澎金馬的所有女人講話?誰授權給他們,讓自稱為主婦聯盟的這批「高貴的野蠻人」如此囂張的? 從本質上來講,這其實是台灣所有公益團體的共同面貌和面相,比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這一組織,往往代表的其實是台獨、民進黨這一政治族群,根本無涉於全體消費者,但他們卻恬不知恥的敢於冒用。不是如此嗎? 當知有政治立場,無妨,如同老子,如同波赫士,但如果這些公益團體的心一旦偏執,自私到只想利用搶版面的機會和光環,方便圖謀各種台面上、台面下的捐款時,這就是道地的民粹,怎麼可能會美呢? 以是,老子遂嘆之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譯成白話文,老子在 2500 多年就跟我們講了。講什麼呢?他說啊── 「函谷關的這個老關令尹喜實在多管閒事,非要我把讓這世界上足以運行、通暢的常理、常則,這個道,說清楚講明白不行,否則他就不讓我過關消遙自在。 他不知道啊,如果我真的能夠具體指得出來,絕對不是道的本體,當然也不可能是人世、宇宙之真相。 道,是無法命名,難以言詮的。凡大家所看到的、觀察到的、死心蹋地認定的各種名詞,都只流行於一時,絕對不是那個足以和道相匹配的、橫亙萬古長空的大道之名。」 這在佛法來講,釋迦牟尼佛則直指為「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學佛,讀老子都是這個道理,討論美牛議題也如是。凡醜態百出的,就一定有魔鬼在作祟,主婦聯盟絕不可能代表主婦的真正心聲。 是以公元九世紀的昔年中唐,有一位學僧來問開啟曹洞宗的洞山良价老禪師。 「如何是佛?」 洞山笑云:「麻三斤。 」 但有言說,只是方便介紹概念,絕無實義。閱讀書籍,體察世事,絕不可死在書刊、報紙、電視、網路的口語文字下。 凡愛搞民粹、利用民粹的,也必然死於民粹之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