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讀有子,提倡孝弟主義
2011/04/09 10:32:56瀏覽3604|回應31|推薦46

今年 3 月 5 日 ,法新社在雅典發出了一則新聞,道是美國一批考古學家宣布,他們在希臘南部的伊克連納村一處垃圾坑,挖掘出一塊 3000 多年前,遠古美錫尼人用「線形文字 B 書寫的泥板。

讓研究人員大為振奮和驚喜的是,儘管這塊泥板埋在塵土下不見天日長達數千年,可書寫在正反面的字跡,依然眉目清晰,可供專家學者逐一辨識、解讀。

以此讓我們遙想 3000 多年前,位在希臘南部這座古城的宮殿,有這麼一位不知名的祭司,正就著殿內油蕊點燃照亮的光芒下,低著頭,一邊沉思,一邊把當天或最近日子發生的商業買賣逐一刻畫在手中的泥板上。

誰都不會想到當年雄偉華麗的宮殿,日後會毀於連年的兵荒馬亂,這個地址會淪為今天的垃圾坑,但這塊記載人們交易活動的泥板,卻成了等待科學家挖掘的「歷史不朽記錄」。

可別小看了這塊用已然失傳的「線形文字 B 」書寫的泥板,這不儘代表它擁有希臘,乃至歐洲最古老、最悠久的歷史碑文,卻同時也滿含探究考古學、古希臘農業、工藝、貿易、經濟、語言符號符碼、史學、數學和科學發展的線索。

當那位不知名的祭司提起「筆」來,在古希臘城邦統治者提供的泥版為之書寫時,從此他或她的觀察,就不再只是存在腦海中的回想和回憶,而是變成美錫尼先民的永恆民族記憶。

如今出土的,雖然只是來自 3000 多年前的一塊碎片、一個拼圖,卻足以讓人們遐想、拼湊同一青銅文化時期的特洛伊戰爭,荷馬的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

3000 多年前,在古希臘是如此,在亞洲大陸的中國呢?

彼時也, 3100 年前左右,正是周公姬旦輔佐成王之際。根據目前收藏在上海博物館的一座西周青銅器,編入《殷周金文集成‧ 126512 號》的銘文 ,其上就詳載周公平定武庚等三監之亂,賞賜有功諸侯的經過,這不啻印證《尚書》所云的──

「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從而,也推翻了後人懷疑這本經書是「偽書、偽作」的說法。

這給了我們閱讀古文或歷代史書的一個教訓,史跡斑斑,宛若發亮的閃爍鑽石,總是這邊一塊碎片,那邊一塊碎片的掩藏遍布在歷史的浩瀚星海之中。如同近代的太空物理學家,想要知道 137 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必須從地球發射火箭,把備有攝影器材的太空探測器送到遙遠的茫茫星海中,連續拍攝剛誕生 30 萬年宇宙仍處於嬰兒時期的星系照片。

越接近你所要研究的對象,你所能知道的線索也就越多,如同追求異性時,中國古人所言的「近水樓台先得月」那般。

事實上,這也就是我們在討論《論語‧學而》之二的有子這段談話,我會花上將近 8000 字的篇幅,幫助大家了解這位孔子門生的個性、心態,以及當時同窗好友、學弟對他的觀感。

如今我們當然無從探究為何從子貢到子思,在編述孔子的一生思想言行,以及所有弟子的生活行動時,會分別記錄在《論語》、《孔子家語》、《禮記》等諸書。但儘管其中一條條的語錄是個別獨立的,卻也有若干蛛絲馬跡顯示,彼此又是互相聯繫著的。

以此,我們要解讀《論語》,正如我在這一系列文章開頭所強調,我們就必須回到過去,必須搭乘承載相關文字書寫的「歷史探測器」,回到孔子所活著的襄、昭、定、哀這四位魯國大公所統治的那個春秋年代去。

有時,我們要往後退一步,比如參考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畢竟他距離孔夫子只在 300 多年左右,遠比現在的我們要早上 2100 多年。有時,我們又要飛得更遠,比如來到「周公恐懼流言日」莽莽洪荒的征伐歲月中。

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益發確定,《論語》不只是還原孔子生活和真實面貌的一部經典,實在也是中華文化非常寶貴,晚周先民所傳承下來,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非但發揚了原始儒家的思想學說,同時也提供許多線索,足供後人探究當時人們的生活材料,例如家庭之間的子弟是如何相處的,家庭又如何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組織的基本骨幹等等。

而這一點,也正是有子在《論語‧學而》篇的第二章所碰觸到的議題,雖然他的為人作風帶有瑕疵,但我們也不必因人廢言。

為什麼有若這位後來被列為孔子底下七十賢人之一的弟子,會突然講出這麼一句話──「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當然自漢以後的歷代皇帝,從此無不視此言如同至寶,因為有子為他們建國、立國、治國大開方便之門,奠定中國帝王「以孝治天下」的傳統──皇帝雖以一人奉天下,但每天晨昏還是要去到後宮探視定省自己的母親,看到母后依然要行跪拜之禮。

毫無疑問,如此君王實踐、厲行孝道精神的為民表率,也讓中國的帝制得以延續 2000 年的命脈,更讓華夏民族的龐大社會賴以穩固和安定。儘管朝廷會更迭,戰亂會叢生,但家庭、家族的緊密聯繫,很快的又讓中國宛如浴火鳳凰般的得以重生,屢屢揚眉吐氣的飛龍在天。

由此可見,有子的在此提出孝道有利於君主施政的好處,正式主張「孝弟功利主義」,居功厥偉焉。

但話說回頭,有若為什麼會突然冒出這句讓他得以配祀孔子香火的經典之言來?倘若以孝治天下可行,那麼有無可能後來之所以亡天下,帝制之崩潰,也是出在這個「孝弟」兩字之下?

歷史在往前行進的過程中,時常是很詭異的,帶著顛覆性。 但也讓我們因此享受閱讀的樂趣,開啟我們後來者的人生智慧。〈論語講古 15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5069176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統辨偽學的缺陷
2011/04/09 11:55
傳統辨偽學有一項重大缺陷,為毛奇齡所指出,即「旁搜曲引,吹毛索
瘢,鍛煉成獄」,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為此中最經典作品。因出土
文獻不斷推翻傳統辨偽學的謬說,近年有些學者已對《古文尚書》真偽
重新考辨並提出《古文尚書》不偽的證據。其中以張岩《審核古文《尚
書》案》最具體,也有對傳統辨偽學的方法加以檢討的論文出現。
今傳《古文尚書》改易眾多先秦兩漢文獻以成書的這個講法,實即「旁
搜曲引,吹毛索瘢,鍛煉成獄」之最好例證。書有刻本,始於唐代,無
刻本前,讀書均需手抄;紙之普遍流布,始於東漢,此前知識載體,非
簡即帛。古代學人讀書,需自憑記憶,方便臨文辯難隨時引用。臨時需
引書證,無法依恃身邊隨時有數牛車竹簡或數百千插架,記憶又不甚可
靠,故同一引語,學人引用,字句篇名往往彼此互異,又有不明引篇名
者,是知古代引用文獻並不規範,不得以後來之規範強加於前人。
《古文尚書》之辨偽,在比較引語方面,若詞句相同則《古文尚書》是
抄襲,詞句有異則為竄改;若《古文尚書》有某籍引語是抄襲,無此引
語則為忘記引用。楊善群謂之“二難推理,反正是偽”,豈不正是「旁
搜曲引,吹毛索瘢,鍛煉成獄」乎!宋代以後學者沒有十足的文獻證據
,便欲過快地推翻漢唐傳統說法,卻能意外獲得學界全面的好評及公認
,有是理哉!
“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證全部皆真”——顧頡剛因不滿王國維“二重證據
法”而提出的疑古方法論。比之法庭審理,無疑是說“在沒有某人完全
清白的證據以前,他都是有罪的”;“即使能找到幾樣可以證明某人清
白的證據(不論直接或間接),因為沒有找到「全部」證據可以證明其清
白,他仍然是有罪的”。豈不又是「鍛煉成獄」之最好例證!試想依靠
零星引句,能編造長篇大論的古文嗎?唯在《竹書紀年》問題方面,王
國維竟也犯傳統辨偽學比較引語的謬誤,此為可異爾。近年也頗有學者
針對《今本竹書紀年》的真偽問題重新考辨,並以古書通例申明整理改
編與造偽之間的差異。


——2010.09.26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4-09 12:05 回覆:
您這回應寫得滿好,謝謝您。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