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4 07:33:19瀏覽11922|回應112|推薦83 | |
老銀按:《環球時報》是大陸影響巨大的重要報紙,卻未必是北京的宣傳機器,即便歐美強權亦不敢等閒視之。相較之下,台灣傳媒的自傲貪婪與毫無社會責任感,卻喜故作道貌岸然狀,每每令人瞠目結舌。 底下是該報在昨天發表的社論,為馬英九大感不平,毫不客氣的指出「馬英九失敗,國民黨內部的掣肘要擔部分責任。台灣社會鼓勵了民進黨搞政治惡鬥,對毀掉馬英九這6年,貢獻更大」。 由於兩岸語言習慣略異,為便於閱讀,在不影響全文意旨之下,我只稍易數字,是不得已之舉,請細心的網友多多包涵。 2014-12-03 09:49:00環球時報 社評:馬英九,被失敗台灣豪宰的替罪羊 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4-12/5225152.HTML 馬英九請辭國民黨黨主席,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讓整個國民黨一副秋風落葉的景象。失敗在選舉政治中是不可承受之重,「一棍子打死」是通行法則,其實這一切都是圍繞選民口味,「表決心」的特有形式。選民們吃這一套,而有了「旋轉門」,失敗的政黨做這些也沒那麼難。 台灣選民或許很快就會發現,馬英九「沒那麼差」,是他「生不逢時」。在位這6年完完全全趕上了金融危機,而且他根本調動不了國民黨內和台灣島內錯綜交織的複雜關係。是台灣太差了,誰在這個時候當總統,誰栽。 馬英九香港出生,台灣長大,美國留學,後在蔣經國身邊長期工作,他的使命感不像是裝的;他的潔身自好,以致「水至清則無魚」也不像是「秀」。他想推動國民黨改革,嘗試過切割地方派系,希望終結家族式的世襲政治。但他的「野心」太大,手段太少。 兩岸關係被民進黨詬病很多,但這恐怕是馬英九唯一取得實質成就的領域。他實現了「三通」、陸客來台等突破,他推動談成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服貿協議。雖遭猛攻,但它們必是今後兩岸經濟關係談判的基石性文件。其他的台灣內政領域,馬雖也推了年金改革和稅制改革等,但都無明顯成效,決寫不到馬百年後的墓誌銘上。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權力與馬英九完全不是一個層次,但兩人所面對的政治邏輯十分相似。很有意思的是,兩人都在2008年當選,都在今年遭遇慘敗,而且兩人被輿論追究的程度差不多,被罵得一錢不值。不同的是奧巴馬雖然成了「跛腳鴨」,但還能有尊嚴地完成任期。而就憑台灣輿論當前的勁頭,馬英九如何苦撐危局,還真是難以想像。 馬英九失敗,國民黨內部的掣肘要擔部分責任。台灣社會鼓勵了民進黨搞政治惡鬥,對毀掉馬英九這6年,貢獻更大。 台灣早已失去了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威風,那時的發展是大把大把抓的。如今全球化改寫了機會的分布和捕捉機會的規則,台灣要發展得從縫隙中一點一點摳。台灣現在到處都是端著碗等著吃肉,並且罵娘的,還有很多攪渾水以亂牟利的,哪裡適合拆台,不合適搭台。 一些人分析馬英九之後的總統將更難幹,不是危言聳聽。搞「台獨」將是死路,向大陸更徹底開放,才能搭上地區經濟快車。但看看台灣社會的糾結樣子,還有「太陽花學運」留下的巨大負影響,「新總統」即使性格強悍,能實際邁開的步子,仍將只有纏了足的「小腳婆娘」那麼大。 馬英九給人以優柔寡斷之感,現實環境對他強力制約的影響,和他本人個性的影響,哪個更大,這是個謎。至於他是否交了白卷,他在決定台灣命運的兩岸關係上所做推動究竟有多大意義,未來的台灣社會將看得更清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