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裏沒有事,才是真自在
2022/05/14 08:17:38瀏覽1481|回應1|推薦19

前頭講智慧,講《心經》的「般若波羅蜜多」,但篇幅所限沒能談成「波羅蜜多」。什麼是這四字的意涵呢?

到彼岸,幸福快樂的彼岸。

大家想一想,既有彼岸,是否我們置身所在,即為此岸?彼岸快樂圓滿,對照此岸悲愁痛苦。同理,彼岸是醒,此岸為夢。我們醒來,才覺察剛剛人在夢中。

此岸是迷失,彼岸是證悟。

這個彼岸,世尊講過很多地方,可以是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是東方的藥師如來佛世界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怎樣才可到達彼岸呢?

《心經》說得再明白不過,學到徹底恢復清淨心的智慧了,就叫「般若波羅蜜多」。所以「波羅蜜多」也可譯成「事究竟」,事情大功告成,煩惱沒有了。修學到此境界,「般若波羅蜜多」即是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換句話講,波羅蜜多其實只是比喻,一但你開悟了,此岸正是彼岸。不信問自己,此岸在何處,彼岸又在哪裡?迷失的你是誰,開悟之後,誰是你?

有一次有位在家弟子問淨空老法師,說師父您一直要人念阿彌陀佛,將來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我從來沒見您有在念佛。

淨空老法師當下微笑,我天天都在念啊。你看,剛剛從我面前經過的,就是阿彌陀佛。那邊朝我走來的也是阿彌陀佛。不但人人都是阿彌陀佛,就說一張桌子、椅子,一屋子的日光燈,都是阿彌陀佛在為我說法。對你來講,這裏是台灣,對我來說呢,此地即是西方極樂世界。

諸位看到這一現代公案,是不是告訴我們,此岸、彼岸都是自己的心。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有騙人嗎?懂的馬上就懂,當下頓悟。若沒聽懂的,怎麼辦?後來黃蘗禪師以此開示裴休,「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話童蒙耳」。

由此可知,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都是先講如何頓悟。可眾生聽不懂,都在哭訴,我們活得很痛苦啊,活著生不如死。佛陀不得已,只好一說一大串,無非「話童蒙耳」,拿糖給小孩子吃,稱之為方便法門、權宜說法。

這就是佛陀在《首楞嚴經》如此開示阿難的原因,「諸有智者,須以譬喻,而得開悟」。如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走這套路和理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讀到開頭這經文,請當下反思,你苦不苦呢,煩不煩惱?為什麼自己容易怒火攻心,焦慮上身?再進一步看,就會發現觀世音菩薩何嘗不是在暗示,五蘊若不空,包括身體這色蘊,內心這受、想、行、識等四蘊都不空,這一輩子豈不要吃盡各種苦頭?

什麼叫「不空」?

我們的內心很有事,積著滿滿太多的事情。看到沒有?更何況很多人活著太無聊,非要沒事找事做,攬事上身,給自己找罪受之餘,也不讓別人好過。

例如,蘇貞昌、陳時中等綠營高官每天被人民痛罵,好過嗎?實在講,他們也不好受。但對不起,活在蔡英文淫威下,沒有主動掛冠求去的自由。

公領域如此,身為升斗小民的私領域又是如何?自認為心裏有地雷的,上吊的上吊,跳樓的跳樓。

心裏有太多的事,背負著太多壓力,真是苦不堪言。那要怎樣才能解脫這一束縛?《心經》寫得格外清楚了,內心不是不空嗎?照見五蘊皆空就好,心病就得心藥醫。

不要想,光看自己的內心,凡所有現象無不虛妄。看到深處,一念含五蘊,問自己哪個不空?

不要想,目的在讓那顆像猴子蹦跳的狂心,歇下來。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當下你會發現內心瞬間安靜,你會發現痛苦是兩件事,好比你被門夾到手,依然會感覺很痛,但絕不苦。你會笑從前的自己很愚癡,不知痛是生理的,苦是分別心使然。

從此,你放眼世界,內心一直處在寧謐的境界,這就是「觀自在」的真諦。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74170614

 回應文章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5/14 09:05
佛經律中,多有說到眾生聞佛開示時:「坐上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百科知識》
斷八十八使之見惑而得正見,謂之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維摩經方便品曰:“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教術語,遠離塵垢也。塵垢雖為煩惱之總名,然今指八十八使之見惑。斷八十八使之見惑而得正見,謂之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是於二乘初果與菩薩初地之得益也。但多就小乘之初果而言。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維摩經方便品曰:“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這是初階開悟,開悟了,才是真正離苦得樂的開始。

分別心,例如區分男女種種俊帥美妍,執著攀慕眷戀不捨,日夜神魂顛倒,得之雀躍,不得苦惱憂愁。
差別智,了知眾生如是分別,何者為俊帥美妍醜陋猥瑣,其分別的習性表準如何如何,然觀此皆無常苦空,心淨無掛無執無著,悠然視一切眾生空折騰。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22-05-14 11:49 回覆:
謝謝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