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2 10:00:55瀏覽4156|回應15|推薦46 | |
人文曆書 17 發生在美國20世紀初的〈禁酒令〉,法律文書上稱之為〈憲法第18條修正案〉。這是由「禁酒黨」催生,聯手共和黨,在國會通過的一項法案。當時情況,類似現在的茶黨綁架共和黨。 「美國不是國家,只是一樁生意」的民間口碑,也從這個年代開始不逕而走。 不可否認,當時的美國女性,特別是因為男人酗酒而慘遭家暴的婦女,無不為這項法案的通過而歡欣鼓舞,咸認是美國開國以來的最大德政。 「總算可以把各種酒瓶趕出我們家的廚房和餐廳了。」 1920年這一天清晨,美國國稅局偵騎四出,嚴格禁止酒類的製造、運輸和銷售,大力取締各州製酒工廠和通路管道。與此同時,頂著酷寒天氣,一批批渴望出頭天的婦女,有的來到波多馬克河,有的聚集在哈得遜河,或者舊金山港灣,把她們帶來的一瓶瓶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琴酒和啤酒,又笑又跳、眾聲喧嘩的全給扔進河裡去。 眼看著「美國夢」實現在即,不含酒精的純美國天堂近在咫尺,所有的清教徒民眾都在讚頌禁酒黨,所有的長老會、浸信會牧師都在歌頌威爾遜總統的英明、共和黨沃倫‧哈定參議員的開明,日後證實他們只能高興到 只能雀躍一天。 美國的婦女發現,以前因為丈夫酗酒而被打得鼻青眼腫的處境,此後變成男人沒得酒喝了,照樣對她們拳打腳踢。更糟糕的情況是,以前的男人即使夜間在外面喝酒,都有固定的酒吧;容或喝醉了,也會有朋友送他們回家。如今她們的丈夫卻夜不歸營,彷彿從地表上消失,沒人知道他們的去處。 此後多年美國政府察悉,由於私酒猖獗,圍繞著私酒無所不在的地下經濟,竟使得國庫在稅收上每年平均損失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因此衍生的各種犯罪行為,諸如來自黑幫人士所幹的官員納賄、敲詐勒索、槍擊殺人,都在嚴重損害美國的國力,動搖立國根基。 最終,當年在參議員任內投票支持〈禁酒令〉的沃倫‧哈定總統坦承,主政白宮期間,他個人的地下酒庫永遠裝得滿滿。 然則由於教會的壓力,禁酒變成政治正確的壓力,即便接替哈定的柯立芝也不敢倡言廢除。甚至到得1930年,總統都已換成胡佛在當了,國會照樣通過著名的〈海斯法典〉,用以規範好來塢電影業,要求製作內容必須遵守〈禁酒令〉,哪怕討論喝酒行為也不行,一概視為違法而禁映。 從此全美國民眾即便把電影當成娛樂休閒活動,也看不到含有謀殺、搶劫罪行的推理偵探片,看不到涉及婚前懷孕或外遇的愛情片,乃至連情人、夫妻相互接吻的鏡頭通通不准出現在觀眾前。 他們唯一可以欣賞到的,只能是女人不准裸露,連睡覺都要盛妝打扮的劇情、柏拉圖式的歌舞電影,以及強調印第安人邪惡、白人騎兵隊既愛國又彰顯男子氣概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始於〈禁酒令〉的實施。 他們赫然驚覺以往十多年來,美國人民的舌頭全都服膺於艾爾‧卡彭的一聲令下。這段期間美國的真正統治者,既不是威爾遜、哈定、柯立芝,當然也不是1929年開始主掌白宮的胡佛總統,而是趁機崛起的美國黑道老大。 到頭來,最終得以廢除這項〈憲法第18條修正案〉的,必須感謝出現在美國社會的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客終於明白,再不容許人民合法賣酒,合法喝酒,政府只能宣布破產,畢竟從販賣酒類所得利潤,最迅速也最龐大,恰可挽救國家。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