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星星,與死神拔河
2014/09/03 09:17:37瀏覽2367|回應6|推薦47

人文曆書  15

 

114  尋找星星,與死神拔河

 

西元175812月間,他往生後16年,歐洲、美洲一群科學家,以及若干報社記者,有的在英國草原,有的在法國曠野,更有的爬上北美諸山,瞪起一雙肉眼宛如雨刷在天幕上掃來掃去。

 

他們等著上帝擲骰子,或者一翻兩瞪眼,畢竟答案只有一個,要嘛是要嘛非。倘若那個老傢伙對了,他們就成為這項劃時代天文成就的見證人,萬一錯了〈機率肯定不小〉,無疑大家會拿他下酒,烹煎炒燴皆可。

 

這當中最興奮者以媒體為最,因為不論上帝開哪一張牌,坐穩板上釘釘贏家。報社高層說了,把正反兩面的新聞稿先寫好,一條「彗星回歸,見證哈雷里程碑」,一條「彗星未歸,哈雷巫術破功」。不管哪一條,報紙肯定賣翻。

 

大家都很好奇,在天文界頭角崢嶸的愛德蒙‧哈雷,會不會在這宗公案上陰溝裡翻船?畢竟打從西元前5世紀開始,各種文獻都出現過「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天上出現掃把星」這一條文,凡看過的都習以為常,不在意是否為同一顆彗星重返地球。

 

偏偏一輩子最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這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無意間發現這些「看來怪怪的記錄」後,可不願意平白放過,先是用眼睛在故紙堆中查考、比對,接著運筆如飛。

 

在此之前,愛德蒙‧哈雷早已成為英國科學界的大明星,聲望不在可畏的艾薩克‧牛頓先生之下。誰都知道後者生性冷傲,脾氣古怪,也只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哈雷敢去招惹他,逼著他寫出震古爍今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為日後的宇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

 

但哈雷在功成名就之餘,仍不滿足,非要質問老在天上飛過的那顆流星,有無可能是同一顆?若為否,這些彗星的出現,和地球、太陽存在什麼關係?倘為是,則多少年重覆一次,會不會受到太陽系的牽制、地球與太陽重力的影響,以致欲走還休,欲罷不能?

 

西元1705年,48歲的哈雷拿著論文走出書房,向全世界宣告,根據他的研究,在古老文獻中記載1456年、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彗星,其實是同一顆。由於星球間的重力拉扯,數據容或不免於極其微小的誤差值,但這顆彗星平均每隔75年多一點或76年,就會重返地球一次。

 

「如果你活得夠久,又生逢其時,一輩子絕對可以看見它飛回地球兩次。至於下一次出現在我們頭上的時間,絕對會在1758年的12月之中。但願老天保佑,我能在未來的那一天有幸目睹這顆彗星的大駕光臨。可惜的是,我絕對活不到101歲。」

 

儘管帶著自嘲口氣,這番言論仍讓當時的倫敦科學界炸了鍋,畢竟哈雷提出的樣本份數太少,何以妄言至此,甚而放手一搏?

 

每個人都在等著看這位身分尊貴的科學家,在神壇上跌個狗吃屎。但誰都沒有料到愛德蒙‧哈雷儘管贏不過死神的賭約,以85歲的高齡逝世於西元1742114,未得親見那顆彗星的重返天際,卻終究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西元17581226,「彗星重返地球」成為歐洲國家的重大頭條新聞,從此將之命名為「哈雷彗星」。

 

下一次,它再回來的時間是在西元2061年。

 

現在,讓我們一起抬頭仰望天空,望向月球與火星上的「哈雷殞石坑」,那不僅是現代太空科學家向其行致敬禮,也形同愛德蒙‧哈雷的親筆簽名。

 

16歲上牛津大學起,透過不斷噴湧而出的好奇心,一直在追問「我是誰,我來自何處」的愛德蒙‧哈雷,把自己鑄進永恆之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6885425

 回應文章

klim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5 23:10
記得1986年哈雷再次回歸時,已有一把年紀的的家父家母,還特地開車到台東地區追星呢!雖然那次星況不佳;我們家和彗星有些小緣份,家母在我1970年出生那年,坐月子中的家母記得很清楚在霧社的山上有高掛很長彗尾的美麗彗星,至今一直津津樂道,那是她看到最美的彗星,彗尾幾乎長達半個天空,查了彗星百科,那彗星叫班尼特彗星,也看到有文章在北大荒也有人看過,我小時候5-6歲也看到了一個有美麗彗尾的彗星,1976年弟弟出生那年的威斯特彗星也非常耀眼,我們霧社山上真是好地方,那標準的扇形彗尾真令人一輩子難忘,將近40年小時候很多事情都忘了,唯獨這美麗的彗星記憶深入腦海.一輩子能看到一次彗星真是過癮.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4 09:27

哈雷彗星,

被哈雷發現的一顆七十五年才得一見慧彗星,

哈雷因彗星的留名青史,

彗星因哈雷而發熱發光。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9-04 10:06 回覆:
說得好。

認同中華 理性救台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3 15:59
今年也就是這個月,歐洲太空總署十年前發射的羅塞塔號太空船,將遇上另一顆繞日慧星CG慧星,並釋放菲萊號登陸艇,這是人類第一此嘗試將無人太空船登陸在這種神秘天體,這又將是天文界的一大盛事,大家拭目以待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9-03 16:14 回覆:
是的,據聞登上此彗星目地之一,在探勘星體石塊是否含有水分。因關於地球海洋之來源,宇宙學家有一種論述──在地球形成之後,大氣層尚未形成之前,長期遭到殞石和彗星的撞擊,釋放其中的氫、氧和水。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3 13:16

 

 

 

請問版主,1758年至西元2061年,哈雷慧星是否如哈雷所述,每75-76年回來一次?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9-03 13:25 回覆:
是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3 10:57
哈雷如何知道是同一顆彗星?

『1687年,艾薩克·牛頓發表了它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介紹引力和運動的規律。雖然他懷疑在1680年和1681年相繼出現的兩顆彗星是掠過太陽之前和之後的彗星(1680年大彗星,後來發現他是正確的,),但因為他的工作還未完成[8],因此未將彗星放入他的模型中。牛頓的朋友愛德蒙·哈雷在1705年發表《天文學對彗星的簡介》,使用牛頓運動定律計算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對彗星軌道的影響[9]。他檢視歷史的紀錄後,發現1682年出現的這顆彗星與1531年阿皮昂(Petrus Apianus)、1607年克卜勒觀測的彗星的軌道要素幾乎相同[9]。因此哈雷推斷這三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週期在75-76年之間。在粗略的估計行星引力對彗星的攝動之後,他預測這顆彗星在1758年將會再回來[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9%9B%B7%E5%BD%97%E6%98%9F

“軌道要素幾乎相同”才能做此推斷,這是牛頓力學的大勝利。

1846年9月23日晚間,海王星的發現是另一次牛頓力學的大勝利。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9-03 11:06 回覆:
謝謝草山兄補充。

老鬼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3 10:48

BUT!很多人不甘平淡!一定要在維基上留名

無論好壞!更甚者 有人大放厥詞要拿諾貝爾"和平"獎

殊不知他早以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