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03 09:17:37瀏覽2367|回應6|推薦47 | |
人文曆書 15 西元1758年12月間,他往生後16年,歐洲、美洲一群科學家,以及若干報社記者,有的在英國草原,有的在法國曠野,更有的爬上北美諸山,瞪起一雙肉眼宛如雨刷在天幕上掃來掃去。 他們等著上帝擲骰子,或者一翻兩瞪眼,畢竟答案只有一個,要嘛是要嘛非。倘若那個老傢伙對了,他們就成為這項劃時代天文成就的見證人,萬一錯了〈機率肯定不小〉,無疑大家會拿他下酒,烹煎炒燴皆可。 這當中最興奮者以媒體為最,因為不論上帝開哪一張牌,坐穩板上釘釘贏家。報社高層說了,把正反兩面的新聞稿先寫好,一條「彗星回歸,見證哈雷里程碑」,一條「彗星未歸,哈雷巫術破功」。不管哪一條,報紙肯定賣翻。 大家都很好奇,在天文界頭角崢嶸的愛德蒙‧哈雷,會不會在這宗公案上陰溝裡翻船?畢竟打從西元前5世紀開始,各種文獻都出現過「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天上出現掃把星」這一條文,凡看過的都習以為常,不在意是否為同一顆彗星重返地球。 偏偏一輩子最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這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無意間發現這些「看來怪怪的記錄」後,可不願意平白放過,先是用眼睛在故紙堆中查考、比對,接著運筆如飛。 在此之前,愛德蒙‧哈雷早已成為英國科學界的大明星,聲望不在可畏的艾薩克‧牛頓先生之下。誰都知道後者生性冷傲,脾氣古怪,也只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哈雷敢去招惹他,逼著他寫出震古爍今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為日後的宇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 但哈雷在功成名就之餘,仍不滿足,非要質問老在天上飛過的那顆流星,有無可能是同一顆?若為否,這些彗星的出現,和地球、太陽存在什麼關係?倘為是,則多少年重覆一次,會不會受到太陽系的牽制、地球與太陽重力的影響,以致欲走還休,欲罷不能? 西元1705年,48歲的哈雷拿著論文走出書房,向全世界宣告,根據他的研究,在古老文獻中記載1456年、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彗星,其實是同一顆。由於星球間的重力拉扯,數據容或不免於極其微小的誤差值,但這顆彗星平均每隔75年多一點或76年,就會重返地球一次。 「如果你活得夠久,又生逢其時,一輩子絕對可以看見它飛回地球兩次。至於下一次出現在我們頭上的時間,絕對會在1758年的12月之中。但願老天保佑,我能在未來的那一天有幸目睹這顆彗星的大駕光臨。可惜的是,我絕對活不到101歲。」 儘管帶著自嘲口氣,這番言論仍讓當時的倫敦科學界炸了鍋,畢竟哈雷提出的樣本份數太少,何以妄言至此,甚而放手一搏? 每個人都在等著看這位身分尊貴的科學家,在神壇上跌個狗吃屎。但誰都沒有料到愛德蒙‧哈雷儘管贏不過死神的賭約,以85歲的高齡逝世於西元 西元 下一次,它再回來的時間是在西元2061年。 現在,讓我們一起抬頭仰望天空,望向月球與火星上的「哈雷殞石坑」,那不僅是現代太空科學家向其行致敬禮,也形同愛德蒙‧哈雷的親筆簽名。 從16歲上牛津大學起,透過不斷噴湧而出的好奇心,一直在追問「我是誰,我來自何處」的愛德蒙‧哈雷,把自己鑄進永恆之中。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