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1 08:42:43瀏覽2500|回應4|推薦24 | |
03春花冬樹 我們學佛,固不可不讀佛經,但要知道經文只是地圖,或者渡河之筏,只能告訴我們生命實相在哪裏,以及找到它的各種途徑。可光只是拿著地圖說事兒,或者比較上百張地圖的異同,我們還是站在河的這一岸,對著彼岸的生命風景乾瞪眼。 所以,千萬別以為前面提到的梁武帝,不學無術。論起學識淵博,換成今天,準定可以拿到中國文學、史學、哲學的三個博士學位,包管貨真價實,無須下令教育部列為「極機密」,保密30年。 饒是如此,當年只因為一句「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的提問,就讓他在生命實相面前敗下陣來。 什麼是生命實相呢? 生命實相,就是梁武帝百思不得其解的「聖諦第一義」,名不同而義同。 可若較真,佛經其實沒有這五字,世尊要嘛講過「四聖諦」,要嘛在《大涅槃經》、《放光般若經》論述「第一義諦」,獨不見「聖諦第一義」。但無妨,畢竟佛陀一生講經49年,說法300餘會,討論生命實相,就出現「真如、空性、佛性、法性、般若波羅蜜多、明心見性」等種種不同的說法。在此不妨試問,佛陀為何要這樣做? 怕我們把經文讀死了,死在文字下。 這也是菩提達摩面對梁武帝的提問,只給以「廓然無聖」的原因。 究其實,「廓然」只是形容詞,形容自性真如的浩瀚,等於告訴梁武帝,「聖諦第一義」乃佛性覺知。請抬頭往上看,那萬里無雲的晴天,就連「聖」這樣的概念,也會是一片烏雲,必須吹走、空乾淨。 但要親見這一境界,光研讀經文哪行得通,不能不實修,必須付諸行動的「只管打坐」才行。 難怪古代高僧大德要講,「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起休」,豈可光說不練? 廓然無聖者,請觀照自己的內心,歌曰: 此心悄然隨動靜, 無雲萬里多重天; 且問生命何實相? 春花萌芽冬樹間。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