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30 10:51:33瀏覽2897|回應9|推薦33 | |
01 只管打坐 「你拜佛,你就是佛,你打坐,你就是佛。」 這是唐朝以降,曹洞宗代代祖師傳承的禪法奧義,後來簡略為「只管打坐」。 但只管打坐,不是「只有打坐」。只管打坐,是生活日常,除了盤腿靜坐,你吃飯,走路,搭捷運,乃至一呼吸,一揚眉瞬目,你的心都專注在打坐上。 只有打坐,會讓人誤以為禪修只限在佛堂;只管打坐,是不讓你的生活打成兩截,不讓你起二心,甚至多心。 在這樣的教法下,你打坐,固然是佛,走起路來也是佛。即便你做事忙營生,仍然是佛。 《金剛經》一開頭專講這件事,說佛陀率領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乞食,一步步走進舍衛大城。你以為看到的只是普通出家人嗎?當然不是,那是一千二百五十尊佛,對著眾生示現六度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 「你拜佛,你就是佛,你打坐,你就是佛。」 但要做到這地步,不容易,絕非一蹴可及。要做到這境界,還是得腳踏實地,在蒲團上先坐下來。 坐,靜坐,不是傻傻呆若木雞的坐,不是把自己坐成頑石。坐,是把我們的心安頓下來,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 安頓是止,清淨是觀。 這就是曹洞宗默照禪的教法。 此所以《六祖法寶壇經》記載五祖弘忍法語,告誡六祖惠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有了清淨心,你拜佛是佛,打坐是佛,世間法無一不是佛法。 可如何才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呢? 把腳下這一步踏出去,請只管打坐,找到自己原本清淨的本來面目。
02 聖諦第一義 西元527年,南梁大通元年九月,梁武帝召見剛從廣東送到金陵的胡僧菩提達摩,一共問了三個問題。 「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朕起寺度僧,還有功德否?」 「對朕者誰?」 先讓時間倒回去,只不過半年前的3月8日,那會兒的年號仍稱「普通八年」,梁武帝興沖沖的駕臨同泰寺,說是要捨身出家。三天後,他還俗回到皇宮,喜孜孜大赦天下,把年號改為「大通」。這一改,害得日後的佛教學者,在「普通」和「大通」上傻傻分不清。 單從這些事就可發現,梁武帝的改信佛教,只是將佛經視如儒家的四書五經、道教崇奉的老莊典籍,在文字上去研究而已。 一言以蔽之,他認為這世界實有,是實際存在的,因此可以比照《佛說阿彌陀經》的七寶池八功德水,一瓦一磚處處皆琉璃,大舉興建佛寺,在京城重現西方極樂淨土,以為這樣就可安天下百姓之心,不愧「皇帝菩薩」的美名。 換句話講,梁武帝就算遍讀佛經,哪怕寢榻上擺著滿滿的書,依然只務經義解讀,知有而不知空,能得而不能捨。 否則他只要看看自己的內心,就會知道達摩老祖給出的三個答案,都是在指點、教導他如何照見自己的清淨心。 「廓然無聖。」 「無功德。」 「不識。」 然則梁武帝的三個疑惑,其實只有一個,此即「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相對而言,只要做到、做好、做滿這位禪宗初祖所教的「廓然無聖」,後面的問題全皆迎刃而解。 然則云何「聖諦第一義」,什麼又是「廓然無聖」呢? 這就好比照鏡,把這九個字從鏡中擦掉擦乾淨,當下是何等光景?有聖就有凡,無神就無魔,將之統統從心上抹去,還剩什麼? 人世各種紛擾,無非如此吧?只管打坐,自能照見一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