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8 10:51:13瀏覽3413|回應26|推薦39 | |
人文曆書2 台灣悲劇,格拉納達演過 對當代許多拉丁美洲的有識之士而言,15世紀末發生在南歐伊比利半島的悲劇,始終是一種深沉的痛。 倘若不是格拉納達王國的覆亡,伊薩伯拉女王絕不可能提供大筆資金,幫助那個一吹起牛來就沒個邊的哥倫布,並且在往後數年以船堅砲利的優勢,大肆掠奪「新大陸」各種豐富資源,對他們稱之為「印地安人」的原住民,進行種族清洗和滅絕行動。 但對那位篤信天主教的女君主來講,不僅因為摩爾人統治格拉納達的存在,使得西班牙陷於長達700年的分裂,又因為他們都是信奉異教伊斯蘭教的魔鬼,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做個徹底的了結。 因此伊薩伯拉先派出間諜在格拉納達境內散播謠言,想方設法推動政變,策動王子伯阿迪布爾來降。等到一切就緒後,在夫婿裴迪南大公的輔佐之下御駕親征,逐一收復她口中的「失地」,把格拉納達的領域逼到只剩下位在內華達山麓的一座要塞。 這期間,一直希望利用自己臣服,奉西班牙為宗主國的代價,可以保全格拉納達文化、語言和宗教的伯阿迪布爾,眼見伊薩伯拉鐵了心的採取焦土戰術和圍城攻勢,知道大勢已去,只得在 事後,伯阿迪布爾滿臉淚水的向母親稟告格拉納達陷落的消息,耳朵卻傳來他母親的一陣怒斥。 「你現在哭得像個女人,只因為你從來沒像個男子漢那樣,保護我們的國家!」 但發生在15世紀末的這樁差堪亡國滅種的悲劇,400年後劇情如出一轍的也發生在台灣,在格拉納達人民發生過的故事,又在台灣人身上重演。 1895年6月初,眼見日本軍隊的兵圍城下,時年30歲以流氓而發跡的辜顯榮,知道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來了,遂說服當時的仕紳李春生、白其祥、吳文秀、李秉鈞、吳聯之和他一起去打開台北城門,向日本人乞降。 兩個月後,辜顯榮再度主動向日方請纓,以實際行動為近衛軍團的南下帶路,協助鎮壓南部台灣人的抗日運動,滅殺那幫不聽話的頑劣台灣分子。 此後50年,台北艋岬的紅燈戶歌女經常應客人要求,哀怨的唱出這首歌謠:「日本上山兵五萬,看見姓辜的走前面,喜顏悅色到台北,不管他娘舊親情。」 歷史面貌,總是驚人的相似。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