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數:13 | |
佛一磔手合現代多少公分之考證(四)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2010/03/12 22:11:45 |
佛一磔手合現代多少公分之考證(四)釋德謙 敬輯 十二﹑佛一磔手應合現代四九‧二九四二四六四公分 綜上所述,隋 開皇及唐朝初期小尺與大尺之比例,實際仍為一二○與一○○之比,即為宣祖所謂小尺的一尺二寸等於大尺的一尺,小尺二尺合大尺一尺六寸七分彊。再次引【《中國度量衡史》二二三頁】,『研究唐代大小二制,必須明於唐因隋朝前後二代之定制。故唐黍尺所謂小尺者,乃出自大業之表尺,非北周遺制之鐵尺。不過大業之表尺,傳入於唐,後世又有增訛,故唐朝小尺之長度,實較大業之尺度為長,而與北周之鐵尺,長短近同。但唐小尺之制非導出於鐵尺。』然而北周鐵尺之一尺二寸,確實近同於唐朝大尺一尺,近於十二與十之比。只不過後來,或許唐朝之小尺大尺或又有再增量,以至於如《中國度量衡史》所推論的,唐朝開元(西元七一三年)時小尺與大尺之比例,成為一二五與一○○之比。 是故,佛一磔手合隋 唐時期延用魏 晉南北朝劉宋時所謂的姬 周尺(即唐小尺)二尺;而姬 周尺(即唐小尺)一尺二寸合唐朝大尺一尺;唐朝大尺,等於隋 開皇官尺,即北周市尺,乃後魏之後尺;依《隋書律歷志》,後魏後尺合晉前一尺二寸八分一釐,亦即後魏後尺合新莽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唐朝大尺一尺合二九‧五七六五四七八四公分。 佛一磔手即合四九‧二九四二四六四公分。 29.57654784×(2/1.2)=49.2942464 【佛說造像量度經解】『足底長一搩。將(足以大拇指為將指)食二指。肚面長二指。共一搩二指。生指根處寬六指。脚心中寬五指。踵底寬四指。』 而在大陸玉華寺出土的佛足印,殘寬七十二公分,殘高六十六公分,復原寬度為八十八公分。石上雕刻一對巨大的腳印,足有約五十公分長,二十公分寬。民國八十八年,在玉華寺肅成院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佛足印石刻的題記部分。石刻題記為楷書豎行,共二十四個字,內容為:佛跡記摩揭陀國波吒釐城 釋迦如來蹈石留跡 奘親觀禮圖……由題記可以看出,這塊佛足印石刻,應該是玄奘前往印度遊學取經時,親禮佛足勝跡後,虔誠拓印回國,在玉華寺譯經期間,精心雕制而成。 十三﹑律學尺度之應用 一﹑佛一指合唐小尺二寸;合唐大尺一寸六分七釐彊;約合四‧九二九公分。 二﹑佛一磔手合唐小尺二尺;合唐大尺一尺六寸七分彊;約合四九‧二九四公分。 三﹑佛一肘手合唐小尺三尺六寸;合唐大尺三尺;約合八八‧七三公分。 例一:床或椅之腳,在插入支撐床面、椅面之橫樑榫孔以外之長,不得超過如來八指,則此八指即約合三九‧四三二公分。 例二:尼師壇(即坐具)長佛二磔手,廣一磔手半,在盤坐時,膝蓋若會突出尼師壇,則佛允許增量。可在尼師壇四邊平均增量,長邊兩側合計,最多只能增量半磔手,廣邊兩側合計,也是最多只能增量半磔手。則尼師壇一般製作之尺寸即為,長約九八‧五八八公分,廣約七三‧九四一公分。增量以後,則總長度不得超過一二三‧二三五公分,總廣度不得超過九八‧五八八公分。 例三:依《戒壇圖經》,下層戒壇高佛一肘手不得過、長寬各唐大尺二丈九尺八寸,中層壇體高佛一肘手半、長寬各唐大尺二丈三尺,上層壇體高佛二指、長寬各唐大尺七尺。請參考埔里 圓通寺戒壇略圖。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
精選創作 |
|
||||
|
||||
|
||||
|
||||
|
||||
最新影像 | 3 本 34 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