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4 00:04:48瀏覽1600|回應7|推薦51 | |
當事人:張恕/大學生(台南市 ) 去年十月,大二上學期,我在學校宿舍頂樓割腕自殺。那天天氣陰陰的,天空泛著白色 … 。 我從六歲開始就有過自殺的念頭,高一時真正感受到憂鬱症發作,我不苟言笑的作風讓別人都把我當怪胎。大一上學期發作得很嚴重,我第一次用網路查出自己這種症狀叫「憂鬱症」,還把資料印出來給爸媽看,他們不相信。大二上學期再度發作,我無法控制的掉淚,發抖,身體痛苦的蜷曲,內心如同火燒。我打電話向母親求援,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諮商中心老師又不了解這病的嚴重性,結果我就在無法被眾人理解的情況下,割腕自殺。 我並不是真的想死,也不是想引人注意,我只是想終結這種難以承受的痛,而且是不曾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的痛。我的重鬱症排山倒海而來,沒有特別的理由,不是感情問題,不是課業壓力,純粹是因帶有這種基因罷了。憂鬱症發作是不需要理由的。 送回台南後,我換了五家醫院六個醫師,始終找不到合適的醫院,病房不是滿了,就是沒有跟精神病患隔開。後來終於找到高雄某間設有憂鬱症專屬病房的醫院住院一個月,又撐了半年情況才逐漸好轉,直到今天仍在吃藥中。期間嘗試上吊了數十次,發作時的情況看在我爸媽眼裡,都是一種艱苦的折騰。母親日夜以淚洗面,父親則是偶爾在一旁黯然落淚。 曾有三個心理師及不同的護士來找我對話,每個人我都講不一樣的發作緣由,問題是我根本沒有發作的緣由,而且我不認為他們了解我的難受。每當我不肯承認自己已經拋棄掉自殺的念頭時,他們都無法諒解,事實上,若非一步一步慢慢痊癒,想馬上改變自己的心態是不可能的。況且在我發病的當下,跟我已經轉好的模樣、想法及性格,差異很大,所以我相信這都是病情控制了我的腦袋,是一種生理而非心理上的問題。 今年五月,我在雅虎奇摩成立了一個憂鬱症關懷家族(小八微笑憂鬱症防治園地︰ http://tw.club.yahoo.com/clubs/anti_depression/),期望以自身的經驗幫助更多遭遇同樣痛苦的人。我有以下幾項訴求。 首先,將精神科更名為身心醫學科。有許多精神科醫師呼籲要給精神科和憂鬱症去汙名化(或去標籤化),站在病人的立場來說,過去「精神科」的字義原本就有比較負面的見解,全面改名為身心醫學科,在字面上會較好聽,且會大幅提高病人就醫意願。畢竟我們都承認,的確,我們是身心有問題。我們也願意因此而就診。 其次,廣泛設立重鬱症患者專屬病房。憂鬱症患者的治療跟精神障礙者的治療及輔導,基本上還是有差異的。重鬱症患者自殺並不是出於非理性,而是承受不了過大的壓力及痛苦,因而走上絕路。只要有妥善的照顧,適時的輔助,大約半年就可以慢慢痊癒。如果想積極推動自殺防治的話,就必須要在全台醫院廣泛設立病房看守才行。二十四小時堅守才能確保病患的安全,有效做到自殺防治。 第三,成立社區憂鬱症家屬輔導團體。我不鼓勵成立「憂鬱症病友輔導團體」,因為憂鬱症患者本身並不想出門,這是在病發時特有的現象。我們有個復元期,約二至四個月,期間是不適合出外面對群眾。 反倒是一般家屬對憂鬱症的認知不足的話,容易使病友的痛苦雪上加霜。為使病友家屬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知,並了解如何照護患者,需由社工師輔導家屬,如何陪家中患者聊天,發洩情緒,有哪些話可以鼓勵他們,有哪些話盡量不要講,準備什麼樣的食物比較好,如何帶著他們出外運動 … 等等。 第四,讓心理師站在精神科的第一線。目前衛生署是請各科醫師都對憂鬱症有基本的常識,若是有人症狀看不出什麼病因,就可轉介到精神科持續觀察。問題是,這樣精神科醫師豈不是累死了?如果讓心理治療師站在第一線,先了解看診的人問題出在哪裡,然後決定要怎樣處理比較妥當。 大部分的病友不願意透露這一段痛苦的日子,能趕快忘掉就忘掉。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但是在我去年割腕自殺獲救之後,我認為這樣的痛苦不應被忽視;如果社會大眾沒辦法體諒我們的苦難,就不要指責我們選擇用自殺的方式逃避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單是交給衛生署,或者各大醫院精神科去處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在我們的週遭或許就有人在承受這樣的痛苦,只是很多人都不願意面對親屬朋友產生這樣的病。憂鬱症這三個字,我自己都覺得可怕,我爸媽也非常希望我不要再發作,但是發作了,我們又能如何呢?就只有靠耐心撐過去了! 【 2005/09/27 聯合報】 ………………………………………《 網友回應三則 》 發表者: YA 標題:感謝 您好。看了您的自白﹐我覺得說得很對﹐個人十分讚同您! 我本身不是憂鬱患者﹐但這兩年來一直在照顧得重憂鬱症的女友。 我覺得憂鬱症真的需要有人正確的告知社會大眾: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要如何正確的面對與幫助憂鬱症患者! 很高興也很感謝能看到您建立了這樣的家族﹐相信能為許多患者提供幫助! ---------------------------------------------------------------------------- 發表者: FiFi 標題:用同理心關懷憂鬱症患者 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憂鬱症的成因有可能完全是生理因素﹐ 而並非心理因素。我覺得社會大眾很容易對身心病患貼上標籤﹐ 害怕可能會遭受攻擊等等﹐但是我們真的要試著用同理心去關懷他們﹐ 協助他們走出陰影﹐而不要認為他們就是有病的人。 ---------------------------------------------------------------------------- 發表者: 隨風而翔 標題:憂鬱發作純粹是因帶有這種基因罷了 憂鬱發作純粹是因帶有這種基因罷了。 痛苦不應被忽視 如果社會大眾沒辦法體諒我們的苦難 痛苦 自殺 絕路 這是我們剩下的路? 就想掉眼淚 沒人能理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