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羅倫薩(Florence/Firenze)遊記
2024/05/24 04:55:02瀏覽943|回應1|推薦34
威尼斯被稱為「水都」,佛羅倫薩則是「花都」,地名就是花,雖然不是花團錦簇,但是無法否認其美如花,這座城市穩坐文藝復興的第一把交椅,文化底蘊豐富,人才大師輩出,名畫精雕如雲,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以上三人號稱「文藝復興三傑」)、但丁(詩人)、波提且利(《名畫維納斯的誕生》、《春神》就出自此人手筆)、唐那太羅(雕塑家)等大師薈萃。建築上,處處古蹟藝品,例如無與倫比的地標「百花聖母大教堂(S. Maria del Fiore/Duomo)」,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百花聖母大教堂)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信哉此言。

有人將佛羅倫薩翻譯成佛羅倫斯或翡冷翠,最後一個翻譯因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而有名(詳見附錄,另一篇《翡冷翠的一夜》則是情書,與翡冷翠沒有多大關係),而且佛羅倫薩在1865至1871年間還是義大利的首都,除此之外還有廣大的市集、經典的餐廳,說是地靈人傑也不為過。

還有,對來自華府的我們來說,在外地旅遊很少參觀異地的博物館,因為華府的博物館種類眾多,館藏豐富,而且免費。但是烏菲茲博物館以其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精雕如雲而被列為必須的行程。這次在佛羅倫薩有兩個知名參訪點沒有列在行程裡: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名畫」是因為訂不到票,而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像所在的學院美術館因其他館藏不夠豐富而被割捨(大衛像的複製品在領主廣場和米開朗基羅廣場都可以看到),還有,這兩個地方都有15分鐘的參觀限制。

這次在佛羅倫薩周遭我們參加了兩個佛羅倫薩當地旅遊社導覽一日遊的行程。一個是比薩(Pisa)、波吉歐依拉吉(Poggio Ai Laghi)酒莊、錫安那(Siena)、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的一日遊;另外一個則是五漁村(Cinque Terre)一日遊行程。

因為五漁村是臨時決定加入的行程,讓我們在佛羅倫薩的旅遊規劃不得不壓縮成一天,要在一天步行參訪聖母百花大教堂(S. Maria dei Fiore)、中央市場(Mercato Centrale)、舊宮(Palazzo Vecchio)、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老橋(Ponte Veccio)、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等景點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挑戰。所幸在早出晚歸與馬不停蹄的努力步行下,終於順利達成任務,這在冬季晝短夜長的義大利而言是難能可貴的。佛羅倫薩的市區並不大,如果住宿的地方離佛羅倫薩的車站不遠,那麼所有的旅遊景點幾乎都可以用合理的步行距離到達,這是在此城市旅遊的好處。先簡單列出該市區地圖:

佛羅倫薩的市區地圖

不能免俗,旅遊總是從住宿開始,介紹一下在佛羅倫薩的住宿地點:

席納別墅美第奇精選飯店(Sina Villa Medici, Autograph Collection)
久負盛名的五星級席納別墅美第奇精選飯店是一座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的19世紀初歷史悠久的宮殿,她曾經是前聖塔安娜修道院(Monastery of Sant' Anna)所在地。飯店在尊重建築歷史魅力的同時,又展現出現代的外觀,將現代藝術作品(其中許多是由藝術家Marco Lanza專門創作)與受美術局(Fine Arts Authority)保護的古董相結合。

這家飯店給我的感覺是「古典」與「復古」,如果你逐一探訪他的大廳及側廳,都可以發現飯店在裝潢上的復古風格。雖然飯店本身已經是19世紀的古蹟,但是與古城佛羅倫薩一眾更古老的建築裡,竟然顯得相當「年輕」。這家飯店的另一個好處是,與諸多景點的距離都不大遠,所以我們幾乎都是用走的。

飯店門面。中間兩支旗子中間有美第奇家族的家徽,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家飯店名稱雖然有「美第奇」,
但是和美第奇家族沒有一點關係。
金屬製的房間鑰匙已經不常見了(現在都用磁卡),
尤其還是在5星飯店,可見其對復古的堅持。
替客戶掌管鑰匙的人。
猜一下,這家飯店最重要的人是誰?
...
...
...
...
Key Man。猜對了嗎?
帶游泳池的繁茂花園是Sina Villa Medici
在佛羅倫薩市中心的一大特色。
雖然因為參加兩次一日遊,因趕早上的巴士而錯過了
兩次飯店的早餐,但是還是享用了兩次。
飯店裝潢集錦之一
飯店裝潢集錦之二
飯店早餐集錦之一
飯店早餐集錦之二
飯店早餐集錦之三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與鐘樓
聖母百花大教堂俗稱佛羅倫斯大教堂,是義大利哥德式建築的傑作,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市中心。它歷經幾個世紀的建設,歷史悠久,意義深遠,使其成為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大教堂於1296年在建築師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的領導下開始動工,迪坎比奧也是聖十字教堂和韋奇奧宮(舊宮)的建築師。他設計了三個寬闊的中殿(Centre nave)八角形圓頂下結束,中間的中殿覆蓋了聖雷帕拉塔地區。1302年坎比奧去世後,大教堂的施工進度放緩。1334年,喬托(Giotto,1267-1337,被認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也被譽爲「歐洲繪畫之父」)在安德里亞.皮薩諾(Andrea Pisano)的協助下負責監督工程,繼續落實坎比奧的設計,他的主要成就是鐘樓的建造。1337年喬托去世後,副手安德烈亞.皮薩諾繼續修建工程。1349年,接手的弗朗西斯科.塔倫蒂(Francesco Talenti)完成了鐘樓,並擴大了整個項目,包括後殿和側教堂。1359年,塔倫蒂由喬瓦尼.拉波.吉尼(Giovanni di Lapo Ghini,1360-1369)接替塔倫蒂,他將中殿分成四個方形開間(square bays),在其他多個建築師同心協力下,中殿於1380年完工。

接下來就尷尬了,古羅馬人利用圓頂來增加神廟和其他建築物的內部空間,如萬神廟(Pantheon, A.C. 609),但是該圓頂建築的工藝沒有傳承下來,以至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一直處於「不加蓋」的窘境。1418年8月19日,拉納藝術博物館(Arte della Lana)舉辦一場建築設計競賽,旨在建造內裡的圓頂。兩位主要競爭對手是兩位金匠大師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和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後者得到了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支持。1401年,吉貝爾蒂贏得了洗禮堂一對青銅門的競賽,兩者之間的終生競爭仍然激烈。布魯內萊斯基獲勝並接受了委託,吉貝爾蒂被任命為副官。

但直到1436,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設計的圓頂才完工。該圓頂是一個工程奇蹟,以其創新的雙殼結構而聞名,並以紅磚來取代石材以減輕重量。大教堂的外部裝飾著複雜的大理石外牆,以描繪聖經場景和聖人的雕塑和浮雕為特色。

步入內部,遊客首先會看到大教堂廣闊的內部空間、令人驚嘆的中殿和美麗的壁畫圓頂。 內部收藏有許多藝術作品,包括彩色玻璃窗、雕塑以及多納泰羅和喬治.瓦薩裡等著名藝術家的畫作。大教堂也是精心設計的布魯內萊斯基墳墓的所在地,向其標誌性圓頂背後的天才致敬。

外觀是19世紀新哥德式傑作,由De Fabris設計,並由當時最偉大的托斯卡納藝術家裝飾。它取代了1600年代末以前的裝飾牆,外牆覆蓋著白色、紅色和綠色的大理石,上面有幾何圖形和風格化的花朵。兩側裝飾有四扇優雅的豎框窗戶、八扇圓形窗戶和四個裝飾有豐富雕塑的紀念性大門。

大教堂周圍是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這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廣場,增添了整個教堂的宏偉氣勢。聖約翰洗禮堂及其著名的青銅門和喬托鐘樓(一座獨立的鐘樓)是建築群的組成部分。這些結構共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體現了佛羅倫斯藝術和建築實力的精髓。 聖母百花教堂不僅是宗教象徵,也是這座城市文化和藝術遺產的見證。

稍具規模的天主教堂建築會有洗禮堂、主教堂、和鐘樓,可說是三位一體。百花聖母大教堂三者兼具;像比薩斜塔本身是鐘樓,前方還有大教堂和洗禮堂,也是三位一體,只不過斜塔鐘樓的名氣喧賓奪主。

我們事先在網上購買到百花聖母大教堂圓頂及鐘樓頂早上十點二十的票,圓頂及鐘樓頂的入口不同,但是圓頂的登頂要在十點二十之前排隊,我們在早上九點半時先爬鐘樓頂(高85公尺),之後趕在十點二十前下來排圓頂(光是內部就高100公尺)的隊,都沒有電梯,對體力是個考驗,我兩次攻頂都走得汗流浹背,尤其冬天裹著外套,更是大汗淋漓。鐘樓頂雖然稍矮,但是梯道較狹小,圓頂的梯道相對寬一些。

百花聖母大教堂外有名的7號,因為它有廁所。
一般購票處。不過,我們已經從網上預先購票。
圖中右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建築師
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正面與喬托鐘樓
人像照。
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側面。
百花聖母大教堂的背面。
百花聖母大教堂前的洗禮堂是聖喬凡尼洗禮堂
(Baptistry of San Giovanni,以前很多翻譯
將Giovanni翻成「約翰」,應該是南方人翻譯的)。
在11世紀祝聖啟用。其建築造型模仿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的洗禮堂,為正八稜柱,正西側加建有高度略低的
附屬用房。其建築風格屬於羅曼式。但丁等許多
文藝復興領袖和美第奇家族成員,均在此受洗。
直到19世紀末,所有佛羅倫斯天主教徒均在此受洗。
聖喬凡尼洗禮堂在正南、正北和正東三面留有出入口,
入口均設有以青銅鑲板裝飾的大門,1401年,
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擊敗
伯魯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贏得洗禮堂第一套青銅大門委託鑄造的競賽,
這是兩位金匠天才第一次公開交手。完成時,
吉貝爾蒂又得到委託再完成洗禮堂第二套(東側)大門,
這一次的場景來自舊約,他創作10個矩形場景,
它們更為自然,運用透視,也更為理想化,
大門的浮雕鑲板全部鍍金,被米開朗基羅稱為
「天堂之門」,如圖所示。
喬托鐘樓(Giotto's bell tower),Giotto,
1267-1337,喬托被認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的開創者,也被譽爲「歐洲繪畫之父」
鐘樓狹小的梯道
由鐘樓俯瞰聖喬凡尼洗禮堂。
鐘樓的所有採光孔都以鐵網圍繞。
鐘樓的「喘氣」中場有一口老鐘。被稱為Apostolica,
是意大利鑄造廠有史以來最大的鐘之一,
裝飾有四個淺浮雕人物,描繪聖母瑪利亞、
聖雷帕拉塔(Saint Reparata)和大主教聖安東尼諾
(Saint Antonino)的升天。其創新設計以
「蘑菇形(mushroom-shaped)」變體取代了錶冠上
的手柄,使鐘體可以不時轉動,以防止鐘唇總是被
鐘舌敲擊固定的兩個地方而磨損。
鐘樓頂的天羅地網
鐘樓頂的天羅地網,讓我的單眼相機鏡頭
「格格不入」,手機的小鏡頭反而更「合格」。
左圖為共和國廣場。雖然對焦在遠方,
依然可見鏡頭前鐘樓「鐵格子」的痕跡。
喬托鐘樓樓頂,攝自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之巔。
鐘樓頂在放大一次
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樓頂圓頂,出自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的手筆。圓頂內部高100公尺
(圓頂外部高115公尺)。攝自鐘樓。
圓頂塔尖。同樣攝自鐘樓。
在花聖母大教堂中開始另一段100公尺的爬樓梯。
百花聖母大教堂歷代主教塑像
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樓頂圓頂內部有「最後審判」,
畫風也許多元,但是都受但丁《神曲》故事的啟發。
往下看教堂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由圓頂俯瞰佛羅倫薩,數大之美盡在眼前。
由圓頂俯瞰聖洛倫索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
和中央市場(Mercato Centrale)
由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俯瞰佛羅倫薩市區。
舊宮(Palazzo Vecchio)、巴傑羅博物館
(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和但丁故居
(雖然大部分被擋住)成為部分的畫面。
由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俯瞰聖十字聖殿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di Firenze),
這間大殿鄰近阿諾(Arno)河,落英繽紛,
是米開朗基羅、伽利略、唐那太羅、羅西尼的長眠所。
圓頂外的塔尖特寫(攝自圓頂)。
圓頂外的空門特寫(攝自圓頂)。
圓頂有中文「出口」的標示。另外,
圖中犬牙交錯的紅磚也讓這個大圓頂有更強的結構支撐。
圓頂100公尺的下坡(還好不是直的,而且下坡省力)

聖洛倫索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
聖洛倫索大教堂是義大利佛羅倫薩最大的教堂之一,位於該市主要市場區的中心,旁邊的美第奇禮拜堂也是美第奇家族所有主要成員從科西莫伊爾維奇奧(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到科西莫三世(Cosimo III de' Medici,1642-1723)的家族埋葬地,相當於美第奇家族的家廟。它是佛羅倫薩最古老的幾座教堂之一,於393年舉行祝聖(consecrated)儀式。

聖洛倫索教堂是美第奇家族的教區教堂(parish church)。1419年,喬凡尼.比奇.美第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1360-1429)提出資助,在教堂原址建造一座新教堂,以取代11世紀重建的羅馬式教堂。著名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就是設計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的那位) 受委託設計這座建築,但這座建築幾經改建,直到他去世後才完工。

聖洛倫索大教堂
左邊是聖洛倫索大教堂,右邊是美第奇禮拜堂
(Cappelle Medicee)。美第奇禮拜堂是
六位美第奇家族公爵的埋骨之地。
教堂旁邊的喬凡尼.班德.內雷紀念碑
(Monumento a Giovanni delle Bande Nere)
喬凡尼·班德·尼爾紀念碑由巴喬·班迪內利和
他的工作室創作,這件作品從1540年一直到
1560年後才開始雕刻,底座和雕像雖然本來
就應該放在一起,但直到1850年才這樣放置。
雄偉的喬凡尼坐著,身上戴著金屬胸甲,
他沒有戴頭盔,也沒有穿軍靴,膝蓋上掛著
一根指揮棒。底座的裝飾性更強,有花彩
(festoons)和布克拉尼姆(bucranium),
以及角落處的多立克柱。一幅淺浮雕似乎
描繪了士兵們將戰利品和俘虜帶到坐著的
統治者面前。其他則描繪了美第奇家族的
徽章。角落有多立克柱式壁柱。
紀念碑底座的美第奇家徽暗示著塑像的身份。
紀念碑與聖洛倫索大教堂。
聖洛倫索大教堂(攝自聖母百花大教堂)

中央市場(Mercato Centrale)
中央市場位於via dell'Ariento、via Sant'Antonino、via Panicale 和Piazza del Mercato Centrale之間,與聖洛倫索教堂相距不遠,建築本身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成果之一,由建築師朱塞佩.蒙戈尼 (Giuseppe Menoni,1829-1877) 設計的,他也是米蘭著名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設計者。

這個市場賣的食物以觀光客而言相當平價。1樓除了一家百年牛肚包店外,其他是買肉類、乳酪、蔬果的一般菜市場。2樓則是餐飲店雲集的Food Court,座位也非常多。

中央市場大樓外,則是皮革一條街,大多是賣平價皮革製品,也有賣絲巾、圍巾等的其他店家。記得要貨比三家,我太太在這裡買了幾條帶有莫內、梵谷畫作的絲巾,其中一家索價一條10歐元,另一家則開價一條20歐元。

中央市場
中央市場1樓的百年牛肚包店(Nerbone,1872)
二樓的Food Court
Food Court剪影1
Food Court剪影2
中央市場大樓前的皮革一條街

新聖母瑪利亞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新聖母瑪利亞大殿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座教堂,位於該市的主要火車站旁,火車站並因此而得名(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它是佛羅倫薩第一座大教堂,也是該市主要的多明尼加(詳見附錄2)教堂。這座教堂被稱為新教堂是因為它建在9世紀的 Santa Maria delle Vigne禮拜堂的遺址上。1221年,當該地點被分配給多明尼加時,他們決定建造一座新教堂和毗鄰的迴廊。這座教堂是由兩位多明尼加修士Fra Sisto Fiorentino 和Fra Ristoro da Campi設計的。建築始於13世紀中葉(約1276年),歷時80年,在修士Iacopo Talenti的監督下完成了羅馬-哥德式(Romanesque-Gothic)鐘樓和聖器收藏室。1360 年,立面增加了一系列哥德式拱廊;這些旨在容納石棺。教堂於1420年落成。

之後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受佛羅倫薩富有羊毛商人喬瓦尼.保羅.魯切萊(Giovanni di Paolo Rucellai)的委託,設計了教堂的白色大理石外牆(1456-1470年),以及鑲嵌普拉托(Prato)綠色大理石(也稱為蛇紋石/serpentino)的上部。阿爾貝蒂長於建築與幾何學,他試圖將人文主義建築的理想、比例和受古典啟發的細節融入設計中,同時與現有的中世紀立面(façade)部分和諧共存。組合立面可以用正方形刻成;在設計中可以找到許多其他重複的正方形。他的貢獻包括裝飾有正方形的寬闊楣(frieze),以及完整的上部,包括四個白綠色壁柱(pilasters)和一個圓窗,頂部是帶有多米尼加太陽徽記的山形牆(pediment),兩側是巨大的S形彎曲蝸殼(volutes)。立面下部還添加了四根帶有科林斯柱頭(Corinthian capitals)的柱子。山形牆和楣板的靈感顯然來自古代,但上部的S形捲軸(scrolls)是新的,在古代是沒有先例的。為了解決如何從寬層轉移到窄層這一長期存在的建築問題,在義大利各地的教堂中發現的捲軸(或其變體)都源自於這座教堂的設計,可以說他開創了四世紀教堂建築師效仿的先例長達四百年。

新聖母大殿
新聖母大殿前的市集。
新聖母大殿的夜景依然美麗。
由百花聖母大教堂遠眺新聖母大殿(紅色f下面),
該大殿在車站旁邊

舊宮(Palazzo Vecchio)與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舊宮(或維奇奧宮,Vecchio就是old的意思)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市政廳。它俯瞰著旁邊的領主廣場,廣場上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複製品,以及鄰近的蘭茲涼廊(Loggia dei Lanzi)的雕像畫廊。

1299年,佛羅倫薩公社(commune)和人民決定建造一座與這座城市的重要性相稱的宮殿,並在設計上強化了安全和防禦,在動盪時期對於公社的治安官來說非常重要。聖母百花大教堂和聖十字教堂的建築師阿諾爾福.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 在曾經屬於烏貝蒂家族(Uberti family) 的凡蒂宮(Palazzo dei Fanti) 和朱斯蒂齊亞宮( Palazzo dell'Esecutore di Giustizia) 的廢墟上開始建造。喬凡尼.維拉尼(Giovanni Villani,1276-1348,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銀行家、官員、外交官和編年史家)在他的《新編年史(Nuova Cronica)》中寫道,烏貝蒂家族是佛羅倫薩和吉伯林派(Ghibellines)的叛亂者,並指出建造這座宮殿是為了確保烏貝蒂家族的住宅永遠不會在同一地點重建。

這座立方體建築由堅固的質樸石砌而成,有兩排兩燈哥德式窗戶,每扇窗戶都有一個三葉形拱門。15世紀,米開羅佐.巴托洛梅奧.米開羅齊 (Michelozzo di Bartolomeo Michelozzi) 在三葉草之間的拱肩上添加了十字架和佛羅倫薩百合的裝飾性淺浮雕。這棟建築的頂部有突出的鋸齒形城垛,由小拱門和枕梁(Corbel)支撐。拱門下方是佛羅倫薩共和國的九個重複的彩繪徽章。其中一些拱門可以用作射孔(spiombati),向入侵者投擲加熱的液體或岩石。

帶有時鐘的簡單塔樓增強了這座堅固而巨大的建築的美感。喬凡尼.維拉尼寫道,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 將Foraboschi家族的古塔(該塔當時被稱為“La Vacca”或“牛”)合併到新塔的立面(facade)作為其下部結構;這就是為什麼矩形塔(高94公尺)並不直接位於建築物的中心。這座塔樓包含兩間小牢房,分別在不同時期囚禁了科西莫.喬凡尼.美第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就是美第奇家族的創始人,因開銀行而發跡。1433年,科西莫因未能征服盧卡共和國[Republic of Lucca]而被囚禁在舊宮,但他設法將監禁轉變為流放。後來佛羅倫薩在他流放期間遭遇財政困難,又把他請回來)和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虛榮之火」的主事者。1498年被囚禁,同年遭到處決)。該塔以其設計師托雷.達諾爾福(Torre d'Arnolfo)的名字命名。塔樓的大型單針時鐘最初由佛羅倫薩人Nicolò Bernardo於1353年建造,但於1667年被德國鎮奧格斯堡的Georg Lederle所製作的複製品取代。

科西莫一世.美第奇公爵(後來成為大公)於1540年5月將其官邸從拉爾加大道的美第奇宮遷至領主宮(Palazzo della Signoria),標誌著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權力的保障。當科西莫後來搬到皮蒂宮(Palazzo Pitti)時,他正式將他以前的宮殿重新命名為舊宮(Palazzo Vecchio),即維奇奧宮,而旁邊的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仍然保留原來的名稱。科西莫委託喬治.瓦薩裡(Giorgio Vasari)建造一條地上走道,即瓦薩裡走廊(Vasari corridor),從舊宮穿過烏菲茲美術館,再越過舊橋到達皮蒂宮。科西莫一世也將政府所在地遷至烏菲茲美術館。

1865年至1871年間,佛羅倫斯成為義大利王國的臨時首都,這座宮殿作為聯合義大利臨時政府的所在地,獲得了新的重要性。雖然舊宮的大部分現在是博物館,但它仍然是當地政府的象徵和中心;自1872年以來,它一直是佛羅倫薩市長辦公室的所在地,也是市議會的所在地。

舊宮3D
舊宮
人像照
海神噴泉(Fontana di Nettuno)
海神特寫
科西莫一世騎馬雕像是詹波隆那
(Giambologna,1529-1608)的真跡!
舊宮入口
舊宮入口前大衛像的複製品。
初入舊宮,就會看見一個小天井,
右上角有美第奇家族的六球家徽。
舊宮內驚鴻一瞥。
1498年,「虛榮之火」之亂的主事者
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在
領主廣場遭到絞刑並焚屍處決(圖片取自維基)。
最佳遠眺舊宮的地方是在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之巔。

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
傭兵涼廊是佛羅倫斯領主廣場的一座建築,毗鄰烏菲茲美術館。它由面向街道敞開的寬拱組成,寬三個分隔間,深一間。圓拱支撐在科林斯簇柱之上。科西莫一世大公(Cosimo I de' Medici,1519-1574)統治時期,當時此處駐紮令人畏懼的德國僱傭軍。烏菲茲在涼廊後部興建後,涼廊的屋頂由Bernardo Buontalenti加以修改,成為一個平台,美第奇家族的大公們可以在上面觀看廣場上的典禮,現在則是烏菲茲美術館的露天餐廳。值得一提的是,傭兵涼廊內放了許多著名雕塑或複製品,供無緣探訪真跡者一飽眼福。

傭兵涼廊
最左面是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的青銅雕塑《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級》複製品
(原作收藏在巴傑羅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
表現這位希臘神話英雄右手持劍,左手高舉美杜莎被斬的首級。
在最右面是佛蘭德斯(Flanders)畫家詹波隆那
(Giambologna,1529-1608)的風格主義作品
《強擄薩賓婦女》(1574-1582,真跡!)。這件給人
印象深刻的作品是用一塊有瑕疵的白色大理石雕刻,
那是運送到佛羅倫斯最大的一塊大理石。詹波隆那
想要創作一部「蛇形圖」(figura serpentina),
從各個方向都在做向上蛇形螺旋運動的作品。
這是歐洲雕塑史上第一次表現超過一個人物,
卻沒有優勢角度。它可以從各個方向同樣地欣賞。
大理石底座也是詹波隆那德作品,為同一主題的青銅淺浮雕。
這些大理石和青銅雕塑自1583年就安放在這座涼廊。
《赫剌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1599年,真跡!)
也是詹波隆那的作品,1841年安放於傭兵涼廊。
《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
這件作品是希臘原作的羅馬複製品,在羅馬的
圖拉真廣場或波特塞門附近發現,損壞嚴重,
最初安放在老橋的南端,從1841年起安放在傭兵涼廊。
在涼廊後部是五尊女性大理石雕像,其中三尊
可以確定為Matidia, Marciana和Agrippina Minor
薩賓和蠻族俘虜Thusnelda的雕塑作於古羅馬,
從圖拉真到哈德良時期。它們在1541年發現於羅馬。
這些雕塑於1584年安放在羅馬的美第奇別墅,
1789年由Pietro Leopoldo帶到此處。
它們在近代都經過重大修復。
參觀完烏菲茲美術館後,
坐在傭兵涼廊的屋頂享用餐飲。

老橋(Ponte Vecchio)
老橋佛羅倫斯阿諾河上一座中世紀石製封閉式拱肩分段拱橋。它是佛羅倫斯唯一一座在二戰期間未受 破壞的橋樑,以其沿線建造的商店而聞名。在這樣的橋上建造商店曾經是常見的做法。屠夫、製革商和農民最初佔領了商店;目前的租戶是珠寶商、藝術品經銷商和紀念品銷售商。除了歷史價值之外,這座橋自公元123年哈德良(Hadrian)皇帝委託建造的連接羅馬佛羅倫薩和桂皮諾瓦大道(Via Cassia Nova)以來,一直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發揮核心作用。

儘管禁止車輛通行,這座橋還是被大量的人流穿過,這既是因為它的名氣,也是因為它連接了河兩岸的旅遊勝地: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另一側是奧爾特拉諾(Oltrarno)的皮蒂宮(Palazzo Pitti)和聖靈教堂(Santo Spirito)區域。

從烏菲茲美術館望向老橋
從感恩橋(Ponte alle Grazie)望向老橋
老橋店家側寫

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
這座佛羅倫薩廣場由建築師朱塞佩.波吉(Giuseppe Poggi)設計,於1869年在阿諾(Arno)河南岸奧爾特拉諾(Oltrarno)重建期間建在歷史中心以南的一座小山上。1869年,佛羅倫薩成為義大利首都,該市參與了城市重建,即所謂的Risanamento或城市街區的翻新。河邊步道(Lungarni)建在河岸上。在北岸,十四世紀的城牆被拆除,變成了Viali di Circonvalazione,模仿法國林蔭大道的設計,有六車道寬,兩旁綠樹成蔭。在南岸,沿著聖米尼亞託(San Miniato)山蜿蜒而上,建造了Viale dei Colli,一條8公里長的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盡頭是米開朗基羅廣場,該廣場被建成一個寬闊的露台,可欣賞城市全景。

廣場專為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而建,擁有他在佛羅倫薩其他地方發現的一些大理石作品的青銅複製品:大衛和聖洛倫索美第奇教堂的一天中的四個寓言(four allegories of the times of day)。波吉設計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涼廊(Loggia),佔據了露台的主導地位。最初的目的是建造米開朗基羅作品博物館。 在陽台的牆上,涼廊下,有一個大寫字母的題詞(epigraph)提到了他的作品。

廣場的視角捕捉到了佛羅倫薩的中心,從麗城堡(Forte Belvedere)到聖十字教堂(Santa Croce),穿過隆加尼(lungarni)河和穿越阿諾(Arno)河的橋樑,包括舊橋(Ponte Vecchio)、大教堂(the Duomo)、舊宮(Palazzo Vecchio)、巴傑羅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和巴迪亞佛羅倫薩(Badia Fiorentina)的八角形鐘樓。

這座老城門是到米開朗基羅廣場的必經之路
青銅大衛複製品
青銅大衛與廣場
一天中的四個寓言
廣場的攤販特寫
向阿諾河兩岸遠眺。
廣場視角下的百花聖母大教堂
從米開朗基羅廣場遠眺聖十字聖殿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di Firenze)
教堂正面(Facade)因角度的關係看不到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烏菲茲美術館與羅浮宮及大英博物館號稱世界三大藝術博物館。集文藝復興大師們的藝術鉅作,有“文藝復興藝術的寶庫”之稱。喬托、波提且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菲爾等文藝復興的大師承先啟後,留下了可觀的藝術寶藏。隨便一件在其他博物館都是鎮館之寶。

曾作為美第奇家族的辦公樓烏菲茲宮(Uffizi就是Office的意思),始建於1560年,這棟U字型、帶有雙翼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傑作。美第奇家族儼然是佛羅倫斯的地下司令,同時大力支持該城的藝術創作,雇用了大批的藝術家為其服務,把大批曠世畫作掛在自家牆壁當裝飾品,這些「裝飾品」後來都被收藏在烏菲茲宮。

值得一提的是,1495年道明會修士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開始於狂歡節上舉辦「虛榮之火」。他會搜集一些他認為虛榮、淫邪的東西,並在領主廣場當眾焚毀,這包括一些鏡子、手稿、繪畫、掛毯、樂器、占卜和魔法書。一些文藝復興藝術家如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洛倫佐.迪.克雷蒂(Lorenzo di Credi,1458-1537)、奧維德(Ovid,B.C.43 - A.C. 17)、普羅佩提烏斯(Sextus Propertius,B.C.50-A.C.15)、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和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的作品曾經因此遭遇浩劫,這就是「虛榮之火(falò delle vanità)」事件。這使得這些藝術家在烏菲茲宮免於付之一炬的作品顯得彌足珍貴。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位男性繼承者去世後,後繼無人;只留下一個女人,安娜.瑪莉亞.路易莎(Anna Maria Luisa),她將家族四百多年來積累的全部藝術遺產捐給政府,由此誕生了現今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烏菲茲美術館。

建議一口氣先爬到三樓開始參觀,最為精采的作品都在這一層,之後再依序前往二樓、一樓(文藝復興晚期)

烏菲茲美術館大樓呈U字型,這是大樓所圍繞的廣場
烏菲茲美術館的長廊,華麗的頂上讓人目眩。

韋羅基奧/達文西《基督的洗禮(The Baptism of Christ,1475)》
在約旦河畔,聖約翰將水倒在耶穌的頭上為他施洗。捲軸宣告了救主的到來:ECCE AGNUS DEI(看哪,上帝的羔羊)。 兩位跪著的天使見證了這一事件,其中一位拿著耶穌的外衣。 這幅畫證明了李奧納多的早期職業生涯:作為韋羅基奧(Verrocchio)的學徒,他很可能使用油畫描繪了天使的側面、遠處微妙的風景和耶穌的自然主義身體。16世紀,這幅畫掛在佛羅倫薩的聖薩爾維(San Salvi)教堂。

達文西《東方三博士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1482)》
李奧納多從未完成這幅大型祭壇畫(受奧斯汀修道士[Austin Friars]委託為佛羅倫薩山上的聖多納托教堂設計),在開始創作後不久就前往米蘭。有些人物幾乎沒有畫出草圖,就好像他試圖捕捉一個想法,而另一些人物則更為完整,聖母周圍的人物似乎處於強烈的情感之中。修道士們付錢給菲利皮諾.里皮(Filippino Lippi)畫了另一幅同一主題的祭壇畫,1496年將其放置在他們的祭壇上(28 號房間)。這幅祭壇畫原位於佛羅倫薩商人Amerigo Benci的家中,於1670進入烏菲茲宮。

達文西《天使報喜(Annunciation,1472-1475)》
大天使加百利(Archangel Gabriel)向瑪利亞的天使報喜發生在一座優雅的文藝復興宮殿的花園裡。天使是個有形的生物,將影子投射在草坪上。他強壯、逼真的翅膀得益於李奧納多對鳥類飛行的研究。如果從下方和右側觀察這幅畫,某些異常現象(例如瑪麗過長的右臂)就會消失,這表明這幅畫曾經裝飾過佛羅倫薩聖巴托洛梅奧蒙特奧利韋托(San Bartolomeo a Monteoliveto)教堂的側祭壇(side altar)。

拉斐爾《麥當娜和孩子與年輕的施洗者聖約翰“金翅雀麥當娜”(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Madonna of the Goldfinch",1505-1506)》
年輕的施洗者聖約翰手中金翅雀的紅色羽毛暗示基督受難的血和犧牲。這幅畫作於1505 年,是為了慶祝佛羅倫薩商人洛倫佐.納西(Lorenzo Nasi) 的婚姻而繪製的,洛倫佐.納西是皮爾.索德里尼(Pier Soderini) 領導的佛羅倫薩共和國(0502-12) 時期爭奪最知名藝術家的幾位贊助人之一。這幅畫是拉斐爾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美第奇家族在17世紀買下這幅畫後,於1704年將其懸掛在論壇(Tribune)上。

拉斐爾《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1517-1518)》
施洗者聖約翰被描繪成一個半裸的年輕人,靠在光線充足的棕色岩石上。 他的上半身繃緊,舉起的右臂指向頭頂的小十字架,左臂垂下,手裡拿著一個捲軸,宣布耶穌的到來,讓人想起十多年前在羅馬出土的著名古典樂派拉奧孔(Laocoon)。在西走廊的盡頭可以看到 16 世紀的複製品)。這幅畫是拉斐爾在羅馬為紅衣主教Pompeo Colonna繪製的,於 16 世紀中葉在佛羅倫薩展出,並於1589年懸掛在烏菲茲論壇上,作為其品質和重要性的標誌。

拉斐爾《吉杜巴爾多.蒙特費爾特羅的肖像(Portrait of Guidubaldo da Montefeltro,1503-1506)》
最後一位烏爾比諾(Urbino)公爵吉杜巴爾多.蒙特菲爾特羅(Guidubaldo da Montefeltro,1472-1508)的肖像畫並不是與其妻子伊麗莎白.岡薩加(Elisabetta Gonzaga) 肖像畫的姊妹篇,即使它們或多或少是同時代的。在這個例子中,全臉姿勢和精緻的服裝也強調了坐著者的地位。在背景中,一扇窗戶可以看到馬爾凱的鄉村。這幅畫於1631年作為費迪南多二世.美第奇(Ferdinando II de' Medici)的新娘維多利亞.羅維爾(Vittoria della Ro-vere) 嫁妝的一部分來到佛羅倫薩,並於1925 年進入烏菲茲美術館。

拉斐爾《伊麗莎白岡薩加的肖像(Portrait of Elisabetta Gonzaga,1503-1506)》
所描繪的女性是烏爾比諾公爵吉杜巴爾多一世(該肖像現在陳列在烏菲茲美術館,即上圖)的妻子伊麗莎白.岡薩加,也是一位對文學和藝術感興趣的女性。細節包括帶有拼接圖案鑲邊的黑色連身裙,以及女性額頭上的蝎子狀鐵鎳花。她的髮型包括coazzone,一種長辮子,現在大英博物館收藏著她的一枚獎章。這幅畫很可能是烏爾比諾公爵收藏的一部分,於1635年作為維多利亞.羅韋雷(Vittoria della Rovere)的嫁妝帶到佛羅倫薩。1773 年,它首次被明確提及,當時它從皮蒂宮轉移到烏菲茲大公的衣櫥。

拉斐爾《阿尼奧洛和馬達萊娜.多尼的肖像(Portraits of Agnolo and Maddalena Doni,1504-1507)》
這兩幅畫描繪了阿尼奧洛.多尼(Agnolo Doni,1474-1539 年),一位富有的織物商人,佛羅倫薩上流社會的傑出人物,和他的妻子、貴族女馬達萊娜.斯特羅齊(Maddalena Strozzi,1489-1540 年),兩者於1504年1月31日結婚。根據喬治.瓦薩裡(Giorgio Vasari,就是瓦薩裡走廊的建造者)的說法( Le Vite,Edizione Giuntina 1568)這些作品是阿尼奧洛委託給拉斐爾的:“阿尼奧洛.多尼住在佛羅倫薩時,他在其他事情上非常謹慎地對待自己的錢,但願意花錢,儘管仍然保持著盡可能的經濟節約。關於他非常喜歡的繪畫和雕塑作品,請拉斐爾為自己和他的妻子製作肖像。

米開朗基羅《聖家族與年輕的施洗者聖約翰“多尼.通多”(Holy Family with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Doni Tondo",1505-1507)》
框架可能由米開朗基羅設計。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有文獻記錄的面板畫,受商人阿尼奧洛.多尼(Agnolo Doni)(他的肖像陳列在同一個展覽室裡)的委託,可能是為了紀念他的女兒瑪麗亞於1507年的出生。人物手勢和目光互動的方式受到希臘化雕像的啟發:聖母的臉讓人想起這裡展出的垂死的亞歷山大(Dying Alexandar),而牆後的許多年輕裸體和年輕的施洗者聖約翰則採取了與著名的古典雕塑相呼應的姿勢。米開朗基羅對雕塑的感情也從他的繪畫中得到了證實。 這幅畫於1594年被美第奇家族收購,隨後掛在論壇上。

波提切利《春(Spring,1480)》
畫面右上方是風神,他擁抱著春神,春神又擁著花神,被鮮花裝點的花神向大地撒著鮮花;畫面中間立著女神維納斯,在她頭頂處飛翔著手執愛情之箭的小愛神丘比特;維納斯的右手邊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她們分別象徵「華美」、「貞淑」和「歡悅」;畫面的左下方是主神宙斯的特使墨丘利。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1485)》
表現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不強調明暗法來表現人體造型,而更強調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而且極適合裝飾作用。畫面中的女神肌膚潔白,金色的長髮飄逸,無愧為是完美的化身;但臉上卻又掛有淡淡的憂愁、迷惘和困惑。

波提切利《天使報喜(Annunciation,1481)》
這幅壁畫來自聖馬蒂諾阿拉斯卡拉醫院的涼廊,這是一個接收孤兒的古老機構。波提切利(Botticelli)於1481年在啟程前往羅馬前不久創作了這幅畫。而這幅壁畫則是對耶穌降生這一主題的崇高詮釋。 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貴族住宅內部的重要標誌。

喬托(Giotto di Bondone,?-1337,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麥當娜和孩子與天使和聖徒一起加冕(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Angels and Saints. 'Ognissanti Maesta',1306-1310)》
該面板來自佛羅倫薩 Ognissanti的Umiliati Friars教堂。人物的自然主義和他們所居住的空間的渲染標誌著對《聖母與天使和聖徒(Maesta)登基》主題的全新探討。事實上,該作品作為佛羅倫薩藝術家的靈感來源長達一個多世紀。這幅畫於1810年進入Accademia美術館,並於1919年進入烏菲茲美術館。

詹蒂萊.法布里亞諾(Gentile da Fabriano)《對賢士的崇拜。基督的審判、天使報喜和先知(在尖峰)。逃往埃及並在瓦神廟(在普雷德拉)舉行演講(Adoration of the Magi. Christ in Judgement, the Annunciation and Prophets [in the pinnacles]. The Flight into Egypt and the Presentation in tile Temple [in the predella] ,1423 )》
這件祭壇畫是受Palla Strozzi家族教堂委託為聖三一(Saint Trinita)教堂的聖器收藏所委託製作的。簽名並註明日期在1423年五月,無疑是詹蒂萊的傑作,因為他使用了貴金屬箔、鍍金粉筆(gilt pastiglia)和昂貴的顏料。普雷德拉(Predella)神殿中的展示面板是羅浮宮(Louvre)原作的3個現代複製品,該畫於1806年進入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il'Accademia),於1919年進入烏菲茲美術館。

西蒙涅.馬蒂尼/利波.梅米《與聖安薩努斯和聖馬克西瑪的天使報喜;先知耶利米、以西結、以賽亞和但以理(在尖塔)(Annunciation with St. Ansanus and St. Maxima; the Prophets Jeremiah, Ezekiel, Isaiah and Daniel (in the pinnacles),1333)》
這張帶有簽名和日期的面板是為錫耶納大教堂的聖安薩努斯祭壇繪製的。大天使加百利對聖母的問候幾乎以現代卡通的方式刻在金色背景上。西蒙涅.馬蒂尼(Simone Martini) 是詩人彼特拉克(Petrarch) 的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錫耶納畫家,曾為安茹家族(House of Anjou) 和教皇宮廷等著名贊助人工作,他與妹夫利波.梅米(Lippo Memmi) 共享他的工作室,這幅畫於1799年進入烏菲齊美術館。

巴喬.班迪內利 (Baccio Bandinelli) 《拉奧孔(Laocoon),1525》
1506年1月14日,羅馬教宗尤利烏斯二世.羅韋雷 (Julius II della Rovere) 任期內發生了一項重大發現。 在位於埃斯奎林山(Esquiline Hill)的羅馬紳士菲利斯·德·弗雷迪斯的葡萄園裡,意外地發現了一尊超過2公尺高的雕像,被確定為拉奧孔。《拉奧孔》是一組雕塑,描繪了特洛伊祭司和他的兒子們與海蛇糾纏的情景,講述了維吉爾(Virgil)在《埃涅阿斯紀(Aeneid)》中提到的神話故事。這項發現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古代文獻將這項工作歸因於來自羅德島的阿格桑德(Agesander)、阿西諾多洛斯(Athenodorus)和波利多洛斯(Polydorus)。拉奧孔被尤利烏斯二世安置在梵蒂岡宮殿的麗城(Belvedere)庭院中,成為永久居民,除了拿破崙掠奪後在巴黎短暫流放之外。

1520年1月,利奧十世.美第奇(Leo X de' Medici)在任教宗期間,出現了複製《拉奧孔》的計畫。美第奇家族最愛的藝術家巴喬.班迪內利 (Baccio Bandinelli) 接受委託,以大理石複製該群像,作為送給瓦盧瓦國王弗朗西斯一世(King Francis I of Valois)的外交禮物。該計畫一度被推遲,並於1523年在教皇克萊門特七世(Pope Clement VII) 的領導下恢復。班迪內利的版本被認為是“完美的”,整合了古代原件中缺失的肢體。班迪內利自豪地宣稱作者身份,並在底座上簽名,並提及1529年查理五世皇帝授予他的榮譽。克萊門特七世將副本移至美第奇宮而不是法國,並於17世紀末在烏菲茲美術館永久收藏,保留了原來的基座,上面有銘文,但在18世紀被摧毀。

《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羅馬藝術,西元前一世紀》
所描繪的角色來自希臘神話,是赫爾墨斯(Hermes)和阿芙羅狄蒂(Aphrodite)的孩子。年輕人躺在岩石表面的獅子皮地上。半男半女的雌雄同體的雙性戀是基於其與仙女薩爾瑪西斯(nymph Salmacis)的結合,薩爾瑪西斯請求眾神將他們的身體合二為一,以換取永恆的愛情。

《垂死的尼俄伯(Dying Niobe)羅馬藝術 西元2世紀》
尼俄伯(Niobe)的小兒子現在正痛苦地倒在地上,被拉托納(Latona)的兒子們射出的箭射中。在大理石的表面上,我們仍然可以識別箭頭的入口孔(曾經是青銅製成的)。雕像最初是被塗漆的,年輕人所躺著的斗篷上塗過傷口上流出的血。

香水製藥公司(The Officina Profumo-Farmaceutica)
Officina Profumo-Farmaceut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是一家位於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佛羅倫薩的香水和草藥店。 它不是藥房,也不出售藥品,但有時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藥房」。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明尼加(詳見附錄2)新聖母瑪利亞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 of Santa Maria Novella)和僧侶們創造的中世紀藥物。Fra Angiolo Marchissi於1612年在Via Reginaldo Giuliani建立了一家零售店,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因其產品的品質和有益健康而聞名,產品範圍包括香水、香水、盥洗用品、利口酒、藥用香膏和食品。它一直屬於新聖母瑪利亞教堂所有,直到1866年,該財產被義大利王國沒收並出售給私人所有者。 自1990年代以來,Santa Maria Novella 的零售業務迅速擴張,在義大利各大城市都有分店,並在全球開設了75家商店,包括美國、巴拿馬、日本、韓國、澳洲和南非等國家。

不起眼的店家門面
內部卻是別有洞天
天然藥草保養品集錦

餐飲
在佛羅倫薩的幾個晚上有兩家值得一提的餐館,一家是米其林推薦的Buca Mario,另一家是在中央市場附近,座無虛席的Trattoria Za Za。Buca Mario是米其林名店,歷史悠久,菜色經典,我們來了兩次。在這裡還有一個意外收穫,認識了當地特有的紅酒醋,甜而不膩,與橄欖油一起當餐前麵包的沾醬簡直是完美的組合,我們在當地的超市買了一瓶,大約10歐元。

Trattoria Za Za在12月25號依然營業,我們沒有事前預約,6點多的時候臨時預約要等到晚上十點半,於是趕在晚上7點開門前排隊,所幸等不到幾分鐘就有位子,雖然是坐在外面搭建的棚子裡,但是裡面有暖氣,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寒冷。Trattoria Za Za諸多菜餚比Buca Mario平價許多,差不多是85分比95分的差別,但是量很大,非常實惠,我們這一棚的客人幾乎都是外國觀光客。

Buca Mario門外等待七點開門的人龍
米其林認證。
Buca Mario菜色集錦
Trattoria Za Za的權宜食棚
(左右兩棚才是)
Trattoria Za Za菜色集錦

交通
在佛羅倫薩,除了計程車之外,我們還搭乘大眾捷運,有鑒於義大利治安的惡名昭彰,我們在大眾捷運上都特別小心。票價方面,電車(Tram)單程是2.2塊歐元,90分鐘內內有效。高鐵的票價則是以距離做決定。電車票,人到了再買就好;至於高鐵票,則是最好事先上網買好。

******************************************

這次我們只用一天來參訪佛羅倫薩(原訂兩天,因臨時加入「五漁村」而變為一天),雖然勉強達標,但是仍然有遺珠之憾,例如,百花聖母大教堂只去了圓頂及鐘樓(都是付費參觀),但是其他內部的地方則無暇參訪(雖然由大門入內是免費的,但是還是要早點來排隊)。另外的遺珠則是老橋、舊宮內部、但丁故居等無緣參訪,碧提宮、聖十字教堂也沒去。這次北義大利之旅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會讓我還想重遊,我認為是威尼斯及佛羅倫薩,前者獨一無二,後者文化豐富,只能留到以後再續前緣。

全文完

隨行視頻
從百花聖母大教堂圓頂俯望1(from Dome top of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1)

從百花聖母大教堂圓頂俯望2(from Dome top of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2)


百花聖母大教堂1(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1)


百花聖母大教堂2(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2)


百花聖母大教堂3(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3)

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老橋(Ponte Vecchio)

由米開朗基羅廣場遠眺佛羅倫薩市區(from Piazzale Michelangelo)

附錄
1,文藝復興的建築、繪畫、雕塑
百花聖母大教堂與布魯內萊斯基(上)

百花聖母大教堂與布魯內萊斯基(下)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達文西(da Vinci)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拉斐爾(Raphael)

文藝復興的藏鏡人-梅蒂奇家族(Medici family)

梅蒂奇家族

2,天主教的多明尼加教派(Dominican)與聖方濟各教派(San Francesco)
天主教的多明尼加教派(Dominican)與多明尼加共和國沒有關係,它是西班牙人多明尼加(Domingo de Guzman,1170-1221)創立的教派,去羅馬擔任司祭的多明尼加在法國創立修道會,以托缽入世的方式來宣傳教義。天主教另一個聖方濟各教派創派者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生於羅馬與佛羅倫薩之間的阿西西(Assisi),原來放浪不羈,大病後覺悟,過著清貧的修道生活,聖方濟教派主張熱愛自然萬物,與多明尼加教派一樣都是以托缽入世的方式來宣傳教義。

3,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
在這裡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採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裡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淨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 展現在你的眼前供你閒暇的欣賞。

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走江湖的桀卜閃(吉普賽),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領結,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顏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他模樣不佳,他們是頂可愛的好友,他們承住你的體重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

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的女伴,那是最危險最專制不過的旅伴,你應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裡一條美麗的花蛇!平常我們從自己家裡走到朋友的家裡,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裡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閒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裡在沙堆裡在淺水裡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製定我們行動的上司!所以只有當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麼樣的。 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裡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裡自得。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捲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他的恣態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當你一個人漫遊的時候,你就會在青草裡坐地仰臥,甚至有時打滾,因為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在靜僻的道上你就會不自主的狂舞,看著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種種詭異的變相,因為道旁樹木的陰影在他們紆徐的婆娑裡暗示你舞蹈的快樂;你也會得信口的歌唱,偶爾記起斷片的音調,與你自己隨口的小曲,因為樹林中的鶯燕告訴你春光是應得讚美的;更不必說你的胸襟自然會跟著曼長的山徑開拓,你的心地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你的思想和著山壑間的水聲,山罅裡的泉響,有時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時激起成章的波動,流,流,流入涼爽的橄欖林中,流入嫵媚的阿諾河(Fiume Arno)去…

而且你不但不須應伴,每逢這樣的遊行,你也不必帶書。書是理想的伴侶,但你應得書,是在火車上,在你住處的客室裡,不是在你獨身漫步的時候。什麼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雲彩裡,山勢與地形的起伏裡,花草的顏色與香息裡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本書,葛德(歌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裡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而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帕斯(阿爾卑斯山)與五老峰,雪西里(西西里島)與普陀山,來因河與揚子江,梨夢湖(日内瓦湖)與西子湖,建蘭與瓊花,杭州西溪的蘆雪與威尼市(Venice)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黃的黃麥,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心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指)南針。

十四年(1925)七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180646763

 回應文章

Flying Ea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6 17:36

飯店最重要的人是誰?Key Man。哈哈有意思!

一天之內跑這麼多景點,非常挑戰!你們在這城市簡直是文藝之旅,能親眼欣賞我們只能耳聞的名作,令人羨慕!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4-05-27 01:38 回覆:
的確,巴黎羅浮宮的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鎮宮之寶,想到烏菲茲美術館有一大狗票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作品,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在佛羅倫薩其實停留最久(住了四個晚上),但是實際上報了兩個其他地方的一日遊,回想起來實在是對佛羅倫薩的一種褻瀆啊。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