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8 00:04:58瀏覽1348|回應2|推薦44 | |
這篇短文是我在美國多年觀察的一個小心得,在此寫下留個紀錄、算是漫談文章。人類群體由小至大多多少少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有標準答案(例如數學[市場的找零算數]、科學常有標準答案), 但是大多數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例如人文、管理、邏輯推理(可能性非唯一)等,而且通常變量多、越複雜的問題越容易沒有標準答案。然而,處理沒有標準答案的能力很難在考試中被評鑑出來(有標準答案的題目比較容易被設計出來),所以如果學校作業只問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學生在解決複雜問題的經驗就不豐富。 由於家中唯一的小學生常常問我問題,所以我也經由被問問題而知道學校在教些什麼。往往她不會問我有標準答案的數學,因為學校這類的問題並不難。相反地,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不只讓她煩惱,也常常難倒我,這些問題有時候在網路上也不容易查到,譬如,在講美國東部十三州歷史時,她們的作業可以是一組圖畫,問題可能是「針對某一張圖,例舉三個事實,並提出這三個事實的根據」,自然或地球科學也是。開了這麼多年的會,我發覺解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之能力往往是工作上所需要的,而開會的目的是集合眾人之力把事情的解決方案做得更圓滿。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而解決方案常常不只一個,在開會的過程中,要把各種解決方案的優缺點、適用時機、細節等加以整理,然後向老闆做出建議,大腦在中、下層,上層老闆則根據大腦的建議做最後決定(譬如,選擇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很少出現從上而下的完全指揮,最高層即使有最初意向,也只是一個大方向,執行細節與重點掌握也是要靠中、下層員工提出。 以上兩段並不是說我在台灣受的教育一無是處,而是兩地的強項不同,台灣教育讓學生有紮實的數理基礎,在解決特定範圍問題時有優勢,譬如提高產品品質、節約成本等,所以,優秀的工程師、會計師輩出,但是做到中、高級主管時要接觸到更複雜的問題,有些問題還包括管人,有時候還包含不同公司間的協作或合縱、連橫,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這時在台灣教育下的學子就要重新學起,而美式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在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常常能創意百出,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談了這麼多,讓我聯想到中國古代的聖哲、大思想家多出於春秋、戰國之前,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則大減、隋唐科舉之後則更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什麼?只有「尊君的儒家(非真正的儒家)」是標準;「科舉」是什麼?考試是也!考試需要什麼?標準答案是也!在《史記》上讀到子貢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將齊、楚、吳、越玩弄於股掌之間,更不用說蘇秦、張儀等國際外交家輩出不窮,這些都是先秦之人,而先秦時各家所學差別十萬八千里,豈有標準?反觀漢、唐之後的中國讀書人被科舉考試束縛了腦袋,連寫個詩詞都被平平仄仄的裹腳布束縛著,最後朝廷內外充斥著多少不能解決實際複雜問題的官員?美式的教育與先秦的教育雖然不同,但都有「沒有標準答案」的風格,美國大學學風自由,外交人才也輩出,常在國際間合縱連橫,智庫也多,想來先秦之風,竟意外在此實現?如果把第二段的中、下層員工比作部會首長、智庫,上層的老闆比作總統;再把第二段的中、下層員工比作孟嘗君、呂不韋、及所尊養的食客群,上層的老闆比作先秦君主,不亦近乎?國家是否運轉流暢不應依賴於英明的君主,而在於強大的輔佐官員及智囊團,是以若遇平庸之君主而無國家弱化之憂。反之,若是國家施政依賴於英明的領袖,而輔佐的官員及智囊團只是會唯唯諾諾的庸才,則國難以成就盛世明矣!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