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體論
2021/07/19 05:54:20瀏覽1252|回應5|推薦35
這個題目與科幻小說無關,若是被標題騙進來,我在此道歉。人一生的關係都在「三體」中打轉,什麼是三體?即個體、大個體、與全體。例舉如下:

個體: 個人。

大個體: 家、社區/村里、城市、國、洲、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等有範圍的團體。

全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所不包,有如虛空。全體與大個體的分別是全體沒有範圍,大個體有範圍(範圍大小不一)。

有趣的是,靈魂的提升或沉淪往往與三體中何種意識較強有關。先談個體,個體意識較強的人會以個人利害為人生重點,講究報酬,就算有利他的行為也是因為個人名聞利養,利他只是附帶,會比較自私自利。可以說喜歡作惡的人絕對是個體意識極強的人,但是屢屢行善的人則不一定有很深的個體意識(容後論述)。

大個體是三體中現有社會名詞最多的一種,不勝枚舉,從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家庭、同學、公司、村里、縣市、國家、洲際、星球、星系等等都是。大個體意識較強的人為個體意識的提升或進階,例如,子女意識較強的父母會把子女放在比自己還重要的位置,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來拯救子女,其他均可類推。古人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已遠離個體意識,都是在大個體的範疇中逐漸提升。大個體是個體的一種升華,人的真善美也容易在大個體中展現出來。

全體意識在正常的社會(無論大小)裡是不容易出現的,特別稀有,畢竟人從出生、受教育、到職場工作學到的大多是個體的生存之道以及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大個體、大個體與大個體的相處之道,都達不到全體意識的層次。比較接近全體意識的是宗教家的愛人如己,例如「神愛世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等。

從一個人的表面常常難以判別其個體意識強弱與否。例如,梁武帝雖廣修佛寺,但與菩提達摩論問及其個人功德?(梁武帝預期自己被大大地稱讚,沒想到菩提達摩回答:「無功德」)就可以知道其個體意識較強,尚未企及歷久修行而得的全體意識。值得一提的是,《金剛經》是教導大家行善時遠離個體意識及大個體意識的,「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非凡夫,是名凡夫。」其中『我當度眾生。』一句裡面的我即個體,眾生即大個體。

因此可見,所謂功德、福德等等,對於個體意識強卻喜歡作惡的人,也許是不錯的權益之計,因為這樣可以使其人向善。但是,對於個體意識強而喜歡行善的人(如梁武帝),即使能得人天福報無疑,卻能損害修行,無法更上一層樓而一窺全體之堂奧,唯一的補救之道是迴小向大,捨棄個體意識及大個體意識而行善,這樣就不會被功德、福德等牽絆。《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就包含了個體與大個體,佛說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沒有這種觀念與想法,如果有,那他/她就不是菩薩。菩薩在佈施、行善時常懷「三輪體空」、「幻度眾生」、「夢中佛事」的想法其實就是趨向全體意識的好方法。

個人如何看待世界決定其未來。我們在現象界的一切外在作為容易被感知察覺,但是不易感知的是,我們內心以哪一種意識為主(個體、大個體、全體),雖然不容易被他人甚至自己所感知,可是非常重要,只能在隨時反省中能有所察覺,可不慎乎?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165479807

 回應文章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5 22: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WeLWFKBDI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05 14:41

問候您  雖然瑀璇不常上格子

瑀璇很少看您分享這類的文章,有機會多分享

『我當度眾生。』一句裡面的我即個體,眾生即大個體。

我還會受到外在環境中所干擾,

我只要能在『境』中察覺自己,對現階段來說已經很棒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8-12 12:26 回覆:
其實我有刻意避免發表此類的文章,對我有一定的風險,原因是佛經裡面所描述的修行方法,若與個人相應,加上在平時多留心練習,潛移默化之下持之以恆,必然有所體會,淡化我執,但是一但對外發表,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當成一種「學問」,變成光說不練,若我用心不純而有一絲賣弄之心,那麼反而是貢高我慢,助長我執, 這樣還不如不發表。這種心態是別人不容易察覺,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而我也極力避免。話說回來,有許多說法的仁者,並沒有我所提到的問題,是我學習的目標。對了,你的大方向很正確,不是花心思在外界,而是觀察內心(攝念)。歡迎光臨!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0 19:49
請問,這則的motto是什麼?
您想解決或討論的「問題」是什麼?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7-21 06:08 回覆:
這個只是我讀經的心得而已,是說用什麼樣的心態看世界,我還在學習之中。歡迎光臨!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哦 ? !
2021/07/20 08:24
如果你覺得是垃圾 .....

沒說是垃圾。

只是說 世上 完全相反的理論 可以并存。 換言之﹐雞蛋不宜 押在一個籃子裡?

說英語的﹐美 加 澳 紐 英 南非。說華語的 或 不宜 統一。

再者 楞嚴經 有些問題。 例如 聲波如何傳播﹐明顯 out of date ?

再者 七處徵心 也 ....

如果 貴 blog 不容雜音 ... 喜 搞 一言堂 ?

著相了 ? !

懇請不吝賜教?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7-21 06:04 回覆:
我家附近有幾個不太熟的華人(不是UDN的格友)曾經主動聯絡我並和我討論宗教,我之前來者不拒,後來發現他們根本只希望單向的宣傳(只顧自己說,不聽別人講的那種),只是希望我能改信跟他們一樣的宗教,要我像小學生一樣跟他們一句一句念某些章節,我想在他們心目中我可能就是魔鬼吧,後來我選擇和這些人保持一定距離。我怕您也是和他們一樣的人,所以才有之前的說法,來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不過,看了你的格之後,應該是我多慮,能說七處徵心,表示您方等、般若的經應該頗為熟練,別說賜教,應該是說您有何開示才對,哈哈!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8-15 20:28 回覆:
對了,楞嚴經卷一之七處徵心主要以視覺、見精為例,沒有講到聲波,何來問題?如果你真的有疑問,而非跟我客套,那麼請先細讀宣化上人線上的文字細節講經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hu/volume2.htm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hu/volume3.htm (讀到"──原卷一終"卷一就讀完了)

如果你讀了以後還是有問題,請明確指出有問題的地方,我們可以再共同討論。

楞嚴經沒有問題,是人有疑問(哈哈),要對經典有信心!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哦 ? ! My two cents worth ?
2021/07/19 12:26
一言難盡。

世間 相反 的 理論 可并存。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27089204?raid=8850610#rep8850610

人世 或是 荒謬劇。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27597681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在虛妄的基礎上 建積 功德 ?

懇請不吝賜教?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7-20 02:25 回覆:
賜教不敢,不才的理解上,是在「夢幻時空」下做「夢中善事」,雖然做了也等於沒做,但是不因為無功而不做善事。如果有積建功德的心態,仍是個體的執念(我見)太強,雖然也能積善升天,但無般若智慧為主,仍不究竟,《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積建功德的妄心還要進一步修掉。要證的是什麼?看不到,摸不到的真心(全體)。


順便一提,我在這格著重筆記自己的心得,不見得適用所有人,如果你覺得是垃圾,請直接忽視就好,不必浪費大家的時間。歡迎光臨!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7-20 03:27 回覆:
如果對於「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有興趣,建議可以看《楞嚴經》,第一卷就講得很清楚了,我看完第一卷才知道以前一直是認賊(妄心)作父啊。喜歡文言文的人不可錯過,由唐朝曾任宰相的房融翻譯完成,四字一句,精煉文雅;圓香居士則將其翻譯成白話文(我以前是先念白話文的,怕看不懂文言文,後來才專注在文言文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