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5/18 19:11:34瀏覽5252|回應0|推薦36 | |
雲入林間花隱樹, 松竹迎風指路。 枯葉隨泥腐, 晶蘭透出尋芳露。 晴後嵐煙添綠舞, 滌淨村家幾度。 荒草埋征戍, 斜陽仍落青山處。 ![]() 不管是單車族或熱愛大自然的老老少少們,只要去過司馬庫斯或鎮西堡的人,應都會對深具特色的宇老派出所、田埔部落及秀巒管制哨等,留有深刻的印象。不過,即使是登山常客,能對這段下坡路(竹60線)右側的連綿高聳山脈,如數家珍般詳細道來者,相信並不多,當然,也包含自己在內。 這段連稜,乃分由東穗山(玉峰山)、石麻達山、屯野生台山(秀巒山)和島田山、高台山等所構成,呈Y字型分布。這次龍潭山岳的活動,考慮路況及交通接駁因素後,只安排了前三座山的連走行,全程約需7~8小時。其中石麻達到屯野生台山一段,沿途有日據時代駐在所及隘勇線的明顯遺址,乃中級山愛好者必探訪之地。 原猜說這麼冷門的中級山,可能沒人會感興趣,想不到,竟有近10人報名參加,還包括了遠從台中專程上來的陳兄及唐小姐,十分令人訝異。而且當天,聽說共有四個隊伍、約40人次,同時在高台山、石麻達山等一帶辦登山活動,在霧雨天裡,幾乎把一座冷門山給踩熱了起來,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東穗山基點合影。左2、3位是專程從台中上來的陳兄與唐小姐 ![]() 各山頭基本資料: 1. 東穗山:又名玉峰山,高1724米,編號6250三等三角點基石,無展望。 2. 石麻達山:高1941米,編號6238三等三角點基石,另有「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柱石一顆,展望不佳。山頂有一叉路,可通往錦屏山、霞山方向,不過草長路隱,鮮少人走。 3. 屯野生台山:又名秀巒山,高1607米,編號6290三等三角點基石,為一平緩山頭,附近有小展望。石麻達山至屯野生台山一線,路況佳,多日據時代的駐在所遺址,但無人整理標示,已埋於荒蕪中,有點可惜。 竹60線22.8K處的登山口 ![]() 主辦單位:桃園縣龍潭山岳協會 活動日期:2010.04.18(日) 參加人員:江德福(領隊)、王金柱、鄔全福、詹爕鳳、張碧玲、林令嫻、邱智君、徐貴源、陳立坤、唐小姐、徐福運(嚮導)等共11人。 交通工具:高底盤之七人座及五人座各一,在竹60線22.8K登山口放人後,再將七人座開至竹60線28.5K之下山口停放,五人座載司機返回22.8K登山口。 天氣:霧雨綿綿。 石麻達山,高1941米,三等三角點基石及水源柱石各一顆 ![]() 行程摘記如下: 06:15 龍潭出發。 早上一陣小雨,雖不構成威脅,但對一些很少在下雨天爬山的人來說,仍需加強心理建設一下。 06:40 在內灣與由台中上來的陳兄及唐小姐二人碰頭,併車往秀巒前進。 07:30 過宇老,抵22.8K附近的登山產業道路叉口,大夥下車整裝。江德福與徐貴源,繼續將車開往28.8K的下山口去。 江德福堅持把車開到下山口所在的最高點...水塔工寮處,也因此擔誤了不少起登的時間。其實,將車放到28.8K路口即可,倒不需辛苦往產業道路硬擠上去,因這一來一往,與人從上面踢下來的時間,所差無幾,整體來看,未必划算。 08:50 去放車的領隊,終於回來了,起登…整整讓大夥枯等了一個多小時,真是的…對於幾位首次參加龍岳活動的外賓,實在不好交待! 此時有一隊核研所的4人小組,已越過我們出發了,他們準備在島田山折返...我們在島田山腰,會再次碰頭。 08:59 過菜園,遇叉路,取直行,離開水泥路,進入竹林。 09:04 路旁有集水管路與水桶,山路濕滑,開始連續陡上,算是好漢坡等級。 幾位外賓都是登山老手,早按耐不住,一會兒已衝到不見影,害殿後的徐貴源,追到差點喘不過氣來。我見矛頭不對,叫江德福把隊伍壓緩下來,免得有人會垮掉。龍岳的風格,追求團體平均運動,並不樂見有突出之個人,把隊伍拖長或拆散...關於這點,乃基於安全考量所需,希望幾位初接觸龍岳的山友們能體諒。 09:25 上到稜線,也開始進入了濃密的箭竹林區。有好幾位是第一次在霧雨天鑽穿箭竹林,相信別有一番滋味。 島田山腰的舊香菇寮,正好可以用來躲雨與煮午飯 ![]() 09:58~10:10 抵東穗山基點,休息與拍團照,前面核研所4人小組留了一張A4告示牌,剛好借來用用。 大家準備的點心種類眾多,交換著吃,氣氛不錯。 陰雨天,果然出現螞蝗蹤跡了…我上山前有提醒大家要預防,並幫需要的人噴了些防蚊液在襪子上,不過,卻也害得女山友們一路心驚膽戰、神經緊張…真是說不說間,兩難! 10:28 此處有一段箭竹林,屬於粗葉的大隻佬,真的可以拿來做箭枝,比較少見。稜線上的路況雖略有高底起伏、尚屬好走,但雨中行,仍有點吃力。 10:55~11:05 在過1765峰後的一大樹平台處,休息10分鐘,順便集合隊伍。 11:22 藍天指標『往東穗山70分』之叉路口。至此,因雨勢愈來愈大,大夥已穿上雨衣。 11:50 經過一段小上坡,接下來就是一大段的陡下路,在雨中行走,的確快不起來。 12:05~12:45 江德福憑著記憶,將大家帶到島田山腰下的一個廢菇寮處,午餐。這菇寮有點坍塌,經勘查無危險後,勉強擠進11個人避雨兼煮食,總強過在野地淋雨。當然,泡麵、茶、咖啡、水果是免不了的...春寒料峭,有點熱食吃,保證幸福到極點。 高台山/島田山、東穗山、石麻達山的叉路口,Y字型的關鍵路口 ![]() 13:05 到達東穗山、高台山/島田山、石麻達山的三叉路口,山路轉趨寬敞平坦,似古道的遺跡。島田山就在附近,如隊員實力夠強,天氣又不錯的話,可以把此山納入行程。大夥停留3分鐘,指點一番後,取左,往石麻達山前進。 午餐後,和台中來的陳兄閒聊,才知彼此都在登山補給站貼過文章,早互相認識矣。陳兄是位老山友,後因結婚生子而少爬山,近來小朋友長大,才又重出江湖,專攻中級山。有了中級山這個共同嗜好,遂一路聊了起來。陳兄也實地展示了GPS的定位與導航功能,十分精準,這在綠叢遮天、難辨東西南北的中級山裡,果然好用。 不知是路況轉佳,還是午餐吃飽飽的緣故,大夥過此叉口後,腳程變得愈來愈快,把我和陳兄二人(沿途照相),拋在後頭… 14:00 抵石麻達山前的田埔叉路口,取右,往石麻達山方向上行。不上石麻達山者,可在此腰繞而過。 一路走來,枝頭上陸續發現森氏杜鵑,正盛開中。詹老師夫妻和張碧玲,都剛接觸中級山不久,我都會提醒他們,在埋頭奮鬥之餘,偶也要抬頭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麗。這邊的森氏杜鵑,以開白花為主,與自己之前常碰到的粉紅色系,有點不同。 雨天鑽箭竹林,並不好受,但有森氏杜鵑花一路相伴,足矣! ![]() 14:28 上抵石麻達山的稜線叉路口,小休。 此地離基石點約1分鐘而已,但江德福印象中卻認為"仍有一大段距離",遂建議大夥把背包放在此地,空手上去即可,結果,後面隊伍還沒出發,前面的人已經高喊"到啦"…此時,人腦就不如GPS了,陳兄剛才在田埔叉時,即正確找出石麻達山的位置與距離矣。這不能怪江德福,因為這三山連走的環型路線,山路實在長的太像了,一點記憶上的誤差,在所難免,只要大方向沒錯就好。 石麻達山基點上之「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柱石 ![]() 14:36~14:48 抵石麻達山基點,拍團照與吃水果。今天大家帶的果食充足,可一飽口福。 山頭展望雖不佳,不過霧雨稍歇,從樹縫中西望,隱約可見雨後的特有雲海景象,也是一得。除基石外,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的柱石,表示此山之西面,為頭前溪水源頭之一,東面則為大漢溪的源頭,屬石門水庫集流區。基點旁另有一叉路,可通往錦屏山、霞山(清泉)方向,不過草長路隱,顯然走者不多。 15:10 下抵山腰的高台山叉路口,14:00遇到的田埔叉,至此處交會。這裡非常寬平,一直到屯野生台山之沿線,路況佳,多日據時代的駐在所遺址(據說有三處),但無人整理標示,已埋於荒蕪中,多路過而不相識。 頑強的生命力...把鋼索吞繞於樹體之內 ![]() 15:34 遇一繫著鋼索的巨木,巨木已把鋼索吞繞於樹體之內,顯見此綱索年代久遠。此路段松樹甚多,松葉鋪落於平寬的路徑上,也算一種鬆軟的地毯路。 15:47 屯野生台山下的田埔叉口,不想上屯野生台山者,可在此腰繞而過,直接下往水塔登山口處。 隊伍在此集合與小休。有人在地上腐葉堆中,發現了「水晶蘭」,一種白色半透明似菇類之值物…其晶瑩潔白的身影,從腐葉中透出,讓人有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感覺。 15:58~16:11 上達屯野生台山前的駐在所遺址處,寬敞無比,還設有竹倚,大夥在此休息與補充體力。江德福說旁邊有基磚石之類的可供辨識,但找了半天,還是沒發現。 靠腐爛植物維生的水晶蘭,通體晶瑩剔透 ![]() 16:12 抵屯野生台山(秀巒山)基點,為一平緩山頭,附近東面方向略有展望,拍團照後左下續行,一路陡下至水塔登山口。 在駐在所遺址休息時,大夥多猜至少要再走10分鐘,才能到達屯野生台山,結果,又擺了烏龍,也是走幾步路就到了…只有GPS最準。 16:18 過竹林,像孟宗竹一樣粗大的桂竹林。 16:30 眼前豁然開朗,可以俯瞰整個山谷…包括水塔登山口、七人座的接駁車及田埔部落,均落入視線之內,加上山嵐輕飄淡抹而過,山頭若隱若現、變化萬千,景象美不勝收矣。 隨即遇一無繩索助力之原始陡下長坡,二旁刺藤不少,隊伍為之停滯緩行。趁此機會,後面等待之人,依續指認出拉拉山、夫婦山、魯培山、南插天山、李棟山的位置來,甚至剛才走過的東穗山,也高聳佇立在左前方。我的疑問是:為什麼最近老是碰到"下山時,天氣才轉好"的光景呢?若能遇上好天氣,其實這個三山連走的行程,難度並不算太高。 在水塔登山口的上方,視野豁然開朗,可一覽群山之美 ![]() 16:48~17:05 下到水塔登山口處,打開水管清洗換裝後,分二批乘車下山。 我、陳兄、張碧玲及林小姐母子為第二批,當我們往下走超過產業道路的一半時,江德福的車才開回來,然後說句"草刀忘記在工寮了",又往山上衝去…這一來一往,多浪費了20分鐘,簡直不比徒步下山,快到那兒… 17:58 在22.8K的登山口處,全員到齊,算平安圓滿了,賦歸。 結語: 此次比較有問題的地方,應是在交通接駁上,浪費掉太多時間了。如不堅持定把車開到田埔水塔登山口的高處,而將接駁車停放在28.5K產業道路入口的地方,請大夥多花40分鐘踢下來,相信行程會更平順些。 水晶蘭簡介:(摘自網路) 水晶蘭不是蘭花,也不是蕈類,它是屬於鹿蹄草科植物,學名為:Cheilotheca humilis。全身沒有葉綠素,故不行光合作用,是靠著腐爛的植物來獲得養份;白色透明的葉片為鱗片狀,5-6月間由莖頂處抽苔出白色長鐘形小花,有時數朵集生,是難得一見的植物。水晶蘭生育環境分布於海拔1500-2500公尺,常見於冷涼潮濕的針闊葉混合林間,從幽暗潮濕的落葉層裡,透出晶瑩潔白的身影,令人贊歎造物之美。 ![]()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