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暈車兄書信論技摘錄(二)
2008/07/08 22:55:52瀏覽507|回應0|推薦1
競技要練"反射動作",名之曰:「苦工」亦不為過。的確,釣魚迷人已深,競技則達毀人之境矣。
小弟試玩大鉤距(5 cm左右),本想破解上浮魚情,但昨晚針對貼底魚情也非常有效,這從旁邊二位釣友的魚訊不多中,或可看出一點端倪來;但不曉得他們平常實力如何,所以不敢確定。
至於上、下鉤誰重誰輕,目前為止(尚在猜測階段),小弟認為須視"魚層"而定。因為輕餌易吞食,重餌利定位,須彈性運用:當魚層偏低(正常)時,則下鉤輕、上鉤重,由上鉤定位,鉤距似乎以3 cm最佳,調目可高些,而且池底多少有爛泥,仍以下鉤輕為宜;當魚層上浮時,則下鉤重、上鉤輕,由下鉤定位,上餌讓其懸至魚最合適的就餌高度,理論上隨魚層升降、不以5 cm為限,調目不宜超過約與正常大小一顆餌重的範圍,以利魚吸入,實際又須從標訊上來判斷魚嘴能否拉動為準。吃上鉤唯一缺點,就是魚體易被下鉤所傷,相當傷腦筋。
以餌料來定位,從TOP尾出水目數,即大約可判斷上鉤璃底高度:低則近底,高則已離底,適合否,全看魚訊反應而定。以上心得,仍待求證,也請大哥幫忙應證...

******
釣魚比賽每場必到,一點實力加一點運氣,的確可以塑造出明星來;但這個明星成名後,反會怯於再出賽,原因:他知道比賽的運氣成份佔太高了,未抽到簽王,幾乎沒機會,很容易折翼…小弟參加過幾次比賽,有深切之體認,所以對於"明星"二字,敬而遠之矣。
其實,江山代有人才出,釣界亦同,只要競技不停,"明星"將會一顆顆誕生的。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講得是做人、做事與做學問,釣者要立德與立功不容易,唯有文者留其名而已。大哥潛心研究釣魚理論、公諸同好,已達"立言"境界,與一般"明星"當不可同日而語矣。
小弟昨晚跑去龍潭大池小玩3小時,乍雨初晴、池塘放水,初時水流割線嚴重。以腥餌作釣,魚獲清一色是近三指的土鯽(體型一致),應有30條,外加紅鯽5隻,完全無小羅非、小雜魚騷擾,奇怪的大咬,或與水壓變化有關。雖然魚層未上浮(吃下鉤為主),仍繼續測試大鉤距釣法,依調目變化控制上餌的重量(一樣準備二種比重不同的餌),讓上餌扮演類似"鉛垂"的角色,用起來有點得心應手了;從標訊中可以清楚感應到魚嘴的力度,"下一竿"馬上改變餌料重量來配合,頓點立出,用大標一樣清晰,一身輕爽。利用上、下餌重來輔助調釣,效果立現(比加減鉛快多了),大哥改天也可準備二種比重不同的餌團試試,很有意思。這與釣鰱魚的粗獷感不同,與日鯽宙釣的龜毛亦稍有出入,是一種可直接與魚嘴對話的新感受。

(此文是個人在釣壇發表「上鉤"鎮錨"說」的前身由來。其實,雙鉤中之上鉤,主要角色在於起"鎮錨"之作用,以抵消整體釣組之殘存力,方便魚能吸食下鉤餌...此觀念與傳統之"上誘下釣"說法不同,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釣魚人無法接受或相信此一說法...近期正計畫撰文細說之)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llwin1&aid=20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