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4 16:59:36瀏覽1767|回應9|推薦91 | |
(開場時秀的群舞) 現今有許多的小劇團、實驗劇團在三百個觀眾以下的小劇場裡所演出的劇碼,其實藝術價值是很高的,演出的方式比較不拘傳統的表演模式,甚至舞台的設計、擺放位置都不是單一的觀看方向,有舞台在中間,觀眾圍一圈的形式,有室內、有戶外,這類小劇場常常在演出時,會與觀眾互動,甚至將觀眾隨機納入演出者的一員。 前陣子看了一部<上劇場>所演出的舞台劇,竟是觀眾坐在劇場中間,演員環繞在四周的演出方式,甚至演員還不時地穿梭在觀眾中間「賣飲料」或是「乞討」。這齣劇名叫做「頭殼有動」。 「頭殼有動」由幾個短劇穿插演出,再加上show girl辣舞與幾場測字遊戲組成一個一百分鐘的劇,演出緊湊,令觀眾目不暇給,絕無冷場,觀眾一會兒目光在右,一會兒視線又要往左移,可能後面又有聲音,得循線轉身,以免遺漏劇情,看完之後,真是意猶未盡。 全劇由「父慈母叫」、「街角遇到愛」、「公主˙王子症候群」「偶像劇」、「我的未來是場夢」、「男女換換愛」、「關鍵三小時」,以及中間三場的與觀眾互動的測字遊戲組合而成。由緊湊的「關鍵三小時」壓軸,將高潮戲放到最後,以達到最大的戲劇張力。 綜觀整齣劇的架構,無非就是要反映社會現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社會價值,如「父慈母叫」、「我的未來是場夢」,而我「我的未來是場夢」裡的小孩卻有偏差價值觀,男孩想當人妖賺錢,或是演偶像劇,女孩想輕鬆賺,長大兩極化的想當總統或是妓女。都是只看到浮華的表面。演出的方式當然不會有說教口吻,而是充滿喜感的表演方式,讓人笑完之後會有些省思。 社會現象裡的刻板印象是最能制約人性的,如一把無形的枷鎖框住人們的思考,而「男女換換愛」就是要推翻刻板印象,劇中個性溫和的男生和不讓鬚眉的女生互相看對眼了,男生看到蟑螂會嚇得貼在牆角,由女生脫了高跟鞋來打蟑螂「英雄救美」,女生喜歡喝海尼根啤酒,男生喜歡喝花茶,而他們的情書卻是由辦公室工友幫忙傳書遞簡的,過程看來較為溫吞,又不像現今的速食愛情。另一場愛情戲是兩個街友相遇,一男一女同病相憐,一時天雷勾動地火,立刻就難分難捨,男生願意為女生付出一切,把當天乞討的錢都給了女生,換得了女生的感動,雄性激素的衝動立即贏得女生的感情,可是當感情穩定之後,這衝動隨即退去,不再付出,而只想獲得,只想被照顧,劇中另一場景,是男人在睡覺,女人喊他起床,準備換班去乞討,而男人耍賴不肯起來,想叫女人繼續去乞討,被叫煩了,就起來哄騙幾句,試圖用甜言蜜語讓自己脫身。兩個靠乞討維生的遊民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其實也是許多男女相處的模式,特別是不事生產,要靠女人吃飯的男人的縮影,無論如何都能找到理由來塘塞自己的不努力。在笑聲中,看了仍是很有感觸。 現代社會裡有個很大的隱憂就是許多年輕人都自以為是,本位主義很強,要人吹捧,又不知人間疾苦,當然就更不會體諒人。女的就得了公主病,男的就是王子病,公主與王子絕不可能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隨便一吵架就誰也不讓誰,說分手就分手,他們需要的是另一伴全心全力的侍候他們,包容他們,真不知這是愛情還是盲目?王子病的男人甚至要自己的老婆極度崇拜自己。 講到偶像崇拜,那又是另一種荒謬劇了,不管甚麼人事物都能包裝得很美好,讓人崇拜,以達到商業利益,甚至政治效益,有影視明星,當然也有民粹搞出來的政治明星,甚至卡通造型做出來的相關的產品都能使人瘋狂的購買,電視的偶像劇也是包裝過後的俊男美女使之成為偶像,讓觀眾追逐。而偶像的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又偶像真的堪為偶像、人們的表率嗎?劇中的橋段「偶像劇」是模仿<惡作劇之吻>的演出,女主角倒追男主角,一副唯唯諾諾的模樣,跟在男主角的身後,男主角不可一世的嫌惡女主角,可是導演一喊「卡」的時候,就馬上變了樣,演女主角的大牌演員馬上有助理伺候、補妝,演男主角的新人馬上卑躬屈膝的站在女主角旁邊賠不是,被她痛罵不會演戲!戲裡與現實的互換,偶像不再是偶像,多諷刺! 舞台劇的表演與電視劇是有差距的,肢體動作總是會誇張些,以達到戲劇效果,聲音的表現更能精準地詮釋角色。為了演好街友的角色,他們還真的去地下道乞討過,實地演練那樣的心境。而這些演員有些是社會人士,有自己的工作,只因熱愛戲劇,才來參加劇團,當然有很多是學生,但並非是科班出身的,甚至是醫學系的學生,怪不得最後一場的壓軸戲「關鍵三小時」演得就是發生在深夜急診室的情節,有許多的專業術語,還有醫生、護士的說話語氣都非常神似真正的醫護人員。「關鍵三小時」的編劇很緊湊,幾個病患與護理人員交織出好幾個故事,有女病患與護士、主治醫師的三角關係,有精神病患冒充院長的,有少婦來詐領健保費的,荒謬的演出方式與誇張的表情,令人笑到飆眼淚。最悲慘的當然是那個得了性病的倒楣鬼,卻被實習醫生當成精神病,由精神病患假扮的院長來診治,最後在高潮戲中畫下休止符。留下餘韻。 我們不得不佩服編劇的洞察力與創意,每則故事都反映世俗,卻又不落俗套,故意的小題大作,在細微處又能洞見大問題,直指社會價值與偏差觀念,如健保體制的漏洞,年輕人對未來的茫然,以及家長仍存在的功課至上的士大夫觀念。當然也有父母管教子女的不同調,所造成的漏洞,讓小孩懂得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樣的現象一定存在於許多的家庭。看了讓人心有戚戚焉。 在電影、電視劇看不完的今日,為何觀眾還要走進劇場,劇場又帶給觀眾甚麼樣的刺激與省思?觀眾觀看的視角會因每個人座位的關係而有所不同,舞台劇與觀眾的貼近,所以與觀眾的互動又是立即性的,尤其小劇場更會設計一些與觀眾互動的橋段,例如這次劇中的測字,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演員的國學能力與臨場反應,隨機抽的三個觀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寫了名字,一會兒她就能說的頭頭是道,而其中還有一位老太太,演員就用台語解說,還穿插許多俚語,以及台式的幽默。一個非常年輕的演員,能有這樣的功力,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演公主病的演員,也是演<我的未來是場夢>的小妹妹,以及「關鍵三小時」裡的想要詐領保險費的年輕媽媽,她不斷的犧牲色相來扮演好角色,演公主病時,原本就有些豐腴的她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胖,不惜穿上高腰的連身白洋裝,講話又故意高八度嗓音,笑的時候又模仿<魔笛>裡的花腔女高音裡的爬音階,真是令人讚嘆,當她演<我的未來是場夢>的小妹妹時,穿著小學生的運動服,將不完美的腰身故意顯露,說話天真憨直,當舞台上他們的父母在為了哥哥的前途吵架時,她撿起父兄扔在地上的黃色書刊閱讀,邊看邊拉開衣領檢視自己的胸部,那個表情讓人看了忍不住大笑,真是充滿天真的喜感,而她在<公主病>的一個橋段是巧遇前男友,為了要與前男友的新婚妻子一較高下,在無可比較之下,竟然抖動她的雙臂,顯示她「傲人」的蝴蝶袖,連這個也能比,犧牲色相到了極點,真是個盡責的演員。她演詐領保險費的年輕媽媽一樣也是穿著沒水準,上身穿的金光閃閃,然後雙腳穿著一雙不合腳的拖鞋,好像隨時都會掉了一樣,手裡抱著一個道具嬰兒,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看了令人發噱。 演「關鍵三小時」裡的護士與演「父慈母叫」的媽媽是同一人,她的口條真的將角色演得很有說服力,她並沒有舞台劇慣有的誇張與強烈的抑揚頓挫,只是清晰的生活化口音就能很到位的詮釋角色特性,演來自然不做作,舞台劇能這樣演,實屬難得。 整齣劇給人的感覺就是充滿了後現代主義的解構又重組,暗喻又嘲諷,你會在演員身上看到很多類似身邊的情節而會心一笑,也可能看到自己而冒一身冷汗,短短的不到二小時的劇,卻是讓人心裡震動/憾,腦子也轉動個不停。 頭殼有動就不會有洞,劇中常常出現台語對白「汝頭殼有孔喔」!顯然這句話就是責怪對方思考脫序或是思考僵化,總之,就是不符合社會期待,不合常理,不和邏輯…或是不知變通等等。所以頭殼常常轉動就不會有洞,常常思考就不會「生鏽」,才能與人「搭上線」。不過!嘿!可別往歪處想啊!動了過頭,可能又會破「大洞」。 演員謝幕 寫電子郵件去跟劇團要了一些劇照來,補貼上去。(2012/07/27 19:30補述。) 「父慈母叫」-跪在地上的女兒也是飾演關鍵三小時的醫生。 也是「父慈母叫」的一幕,女兒的同學來玩,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滿嘴胡說八道,其實都是跟大人學的。 飾演街友的男女演員。 公主病的演員,女演員很漂亮,可是卻故意醜化自己。 王子病的演員,他要老婆做牛做馬。 我的未來是場夢的演員,中年夫妻正在爭執,後面哥哥正在欺負妹妹。 測字大師正在為觀眾測字。演出這三個橋段的原因不只是為了娛樂,而是隱射現代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恐懼、茫然,而去求助神明。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