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13 20:00:27瀏覽3070|回應12|推薦136 | ||||||
(這是我下班後,自己胡亂煮的晚餐。) 最近讀了邵宛澍 著的《下廚記》,其中ㄧ篇竹筍雞湯麵 烹煮秘訣大公開。不免又讓我想起童年,在眷村裏吃麵條的快樂光景! 憶及童年,每到週日中午,父親都會煮麵條給我們吃,那麵條有時是自己揉麵拉出來的麵條,或橄薄了麵用刀切出條狀,有時候為了省事,也會拿著麵粉跟外面叫賣麵條的北杯(伯伯)換麵條,當然都是濕麵!不是那種曬乾的麵條,也不是機器裁切的麵條!怎麼換呢?一斤麵粉換一斤濕麵條,而賣麵條的北杯就賺那麼點蠅頭小利,麵粉差額!我長大後才知道一些麵粉與水的比例!通常做麵包,水是麵粉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饅頭是百分之五十,麵條是百分之四十,想到那些推著腳踏車在外面叫賣的北杯,就覺得很心酸! 我們時而吃細麵,時而吃粗麵,所加的配料就不同!細麵通常做成榨菜肉絲湯麵,或是父親自己醃的雪裡紅加上肉沫同炒,澆淋在麵上,湯是清爽的雞湯,有時候是骨頭湯!粗一點兒的麵條裏,就加入好幾個月才能吃到的紅燒牛肉,或是自己做的炸醬,刨上小黃瓜絲!那口感絕對勝過外頭賣的刀削麵! 我母親喜歡吃極細的麵條(差不多像麵線那麼細),最討厭中型的扁麵條,如陽春麵!她要吃的麵一定要口感彈牙,不能軟爛!煮麵一斷生就要撈起,像這種細麵煮到九分熟就得撈出來,不這麼著就過熟,那樣的麵,我母親是不吃的! 煮麵時當然是麵條與湯料不同鍋,煮好的麵裝在碗裏,再把湯料淋上去端上桌,趁著麵條口感軟硬適中,湯料肉片鮮嫩、青菜青脆,得把握時間吃了!這種事我最配合,所以能吃出食物的精華與美味!而我妹妹怕燙吃的慢,往往一碗麵吃上個半天,好像越吃越多,當然嘛!湯汁都被麵條吸乾了!白白糟蹋了美食!最後吃不完剩在那兒,那可憐兮兮發脹的麵條與發黃的青菜,像正在卸妝的戲子!而這些剩麵不是父親就是爺爺吃掉! 後來,我見識到有些家庭煮麵的方式跟我們家不一樣!高中時,到同學家玩,她煮麵條給我吃,只見她拿了口大湯鍋煮水,我在一旁愣愣的看,水滾了後,她丟下肉片、去了殼的蝦子,然後丟青菜!最後她把兩坨陽春麵扔進去,我頓時傻眼,問她這樣煮,一會兒蝦子不會縮水、白菜不會爛掉嗎?被她白了一眼,我就不敢說話了!最後,端上一碗混濁的湯麵上桌,肉片老的要命,蝦子成了蝦仁,白菜早就化了! 大學時,到中部同學家玩,她母親煮麵的方式,是先用油爆香蔥花,然後加水煮料,也是最後才把麵條丟進去同煮!那一碗有著蔥香的麵條,吃完打嗝,還會溢出油來,那個味道還真令人反胃哩! 有趣的是邵宛澍在文章裏陳述他的煮麵方法也不是用清水,是直接在滾燙的雞湯裏煮!他的描述如下:「家中做湯,取老母雞一隻,洗剝乾淨,放兩至三倍的水,並加料酒一勺,再用竹筍若干,用小火從早上開始燉起,至晚皮酥骨爛,恰恰夠做兩碗。麵一定要買沒有鹹水的麵,麵還一定要細麵,又細又長,細才能入味軟滑,長則是顯示做麵之人的技巧。 下麵之時,不用清水,只用雞湯,於湯滾之時,加入細鹽少許,放麵條煮,火不可太大,用中火最好,此時湯滾而不溢;由於麵細,煮三五下即可,待麵一熟,用筷子撩起長麵,將麵頭先放入碗底,順勢將麵折上幾折放入碗中,倒下湯水,方有賣相。若是連湯帶麵倒出,麵形便散,所謂美中有瑕也。 另備清炒豆苗,一半鋪在麵上,一半當作小菜。翠綠的菜伴著嫩黃的筍,光是視覺,就有很大衝擊。此麵放入雞油,更加鮮香。食用之時,必要聽彈詞開篇一段,慢慢品來,才能悟出其中真味。」 雖然邵宛澍也不是用清水煮麵,是用雞湯,可是與我那同學的方法也不一樣!料也是另外做!本來嘛!做菜怎能如此雜燴呢? 小時候沒聽過甚麼彈詞,我們家也不是上海人,家裏沒那麼講究,能隔著牆壁聽到鄰居家的國劇或是相聲就不錯啦!吃到高興時,父親會在肩膀上搭上一條毛巾,邊擦著汗邊問我們「各位客倌還要點些甚麼?」我們會配合演出,大喊「小二再來一碗雜醬麵」!算是給父親莫大的支持了! 這就是ㄧ篇彈詞開篇《瀟湘夜雨》 這是對岸很有名的彈詞演員周紅(藍色旗袍者)。 我最喜歡她唱的很有名的<珍珠塔>妝台報喜的橋段,非常活潑可愛,可惜我找不到影片! 網路上周紅與高博文的妝台報喜都不完整,我找到一個是盛小雲與高博文的版本!彈三弦的盛小雲演丫鬟去給小姐報喜,告知流落他鄉的姑爺來了!全段壓ㄚ韻,結尾多次以他結束,所以又稱72個他。 http://v.ku6.com/show/9Mb0VWtIiyel_-d4.html?loc=youce_tuijian 附註:彈詞以上海話發音,是一種說書的表演種類。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