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2 22:16:58瀏覽2352|回應19|推薦111 | |
今年八月時,我北上看了一場畫展,一個我不太熟悉的畫家-羅蘭珊,沒想到近日將要移師台中國美館展出。(台中展期:2014/11/15 09:00~2015/03/01 18:00 國立台灣美術館101展覽室) 羅蘭珊身處二十世紀初期,與畢卡索是同一時期的畫家,而她也真的與畢卡索這一群立體派的畫家友好。她與一群男人相處,卻沒有當時社會上女性主義的思維,她喜歡女性事物,而不會像一般當時的女性知識份子般的爭女權(但她也不完全沒有女性覺醒,或是在男人面前唯唯諾諾!),從她的畫作裡看出,她似乎很願意保有女性特質。而她也似乎想藉由這樣的典雅畫面保有美好時代。藉由畫出美好而逃避戰亂帶來的不安。 與她同年代的達達主義就是批判性很重的畫派,在她的畫面裡雖有隱喻卻沒有一絲躁動不安。 她與許多畫家一樣留下許多自畫像,但她的自畫像沒有歲月的痕跡,好像白先勇筆下的"永遠的尹雪艷"一樣! 一個人的自畫像裡可以看到心理層面,也是純粹的面對自己,好的創作者是面對自己,不好的創作者像在倒垃圾一般。自畫像總在眉宇間透露著心事。 這張年輕時的自畫像充滿自信、高傲,一副"我要出頭"的模樣!(畫作的解讀不需藉由旁人定論,畫作就是文本,自己解讀最適切。)觀畫與畫對話,尤其在看自畫像。自畫像透露的訊息是自己看到的自己,也希望別人看到這樣的自己。這就是羅蘭珊的想法。 比她稍早一點時期的印象派女畫家茉莉索就與羅蘭珊不同,羅蘭珊與一群印象派男畫家為伍,卻能活出自我,而茉莉索卻只能畫些嬰兒等女性閨秀的題材,總是跳不搖籃系列。 (技巧上已經從厚重的寫實法漸漸改為將油彩稀釋畫出薄薄淡淡如水墨般的韻味。) 羅蘭珊始終扮演著優雅、美麗,她這張44歲的自畫像,彷彿時間並不存在,畫中的她依舊年輕。試圖在動盪與無常中,以藝術守護不可捨棄的優雅,這也是愛自己的表現。 這讓我想到巴洛克時期很愛畫自己的林布蘭特,從意氣風發的年輕時期畫到年老頹廢的樣子。而羅蘭珊的自畫像永遠是不老容顏。 羅蘭珊終其一生崇拜著畢卡索,也以畢卡索的成就為目標,她一直以要超越畢卡索的<阿維儂的姑娘>為目標!有人說羅蘭珊受畢卡索的立體派影響很深,而實際上,當時的野獸派與素人畫家盧梭對她也不無影響。 而她終究能走出自己的路來,風格是一種全然法式的優雅。技巧上也漸漸擺脫其他畫派的陰影。 (畢卡索的"阿維儂的姑娘") (畢卡索以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為藍本而創作的抽象畫。) 野獸派 馬蒂斯 的作品 馬蒂斯的畫作 馬蒂斯的畫作 素人畫家 盧梭 的畫作 塞尚(圖一) 塞尚一直是畢卡索的學習對象。所以影響了立體派,間接影響了羅蘭珊。 塞尚(圖二)大浴女圖 塞尚(圖三) 聖維克多山 羅蘭珊(優雅的舞會或鄉村之舞) 這張圖有著塞尚的風格,以及馬蒂斯的線條。顏色是羅蘭珊慣用的粉色系。 羅蘭珊 <三個年輕女子> 晚年作品 <三個年輕女子>是羅蘭珊晚年的作品,花了她十年的時間創作。畫中少女如花綻放,生生不息,一如她對自己的期許,永遠的優雅,永遠的玫瑰少女。 ~~~~~~~~~~~~~~~~~~~~~~ 台中展場~~
節目介紹 20世紀初,世界中心在巴黎。西班牙的畢卡索(Picasso)、美國文學家海明威(Hemingway)、蘇俄畫家蘇丁(Soutine)、義大利畫家 莫迪里安尼( Modigliani)、詩人阿波里內爾(Apollinaire)、野獸派的馬諦斯(Matisse)、中國畫家常玉…,世界精采人物,齊聚巴黎。在群 雄匯聚下,突然於月光下奔來一匹牝鹿,優雅品味,創作足以與群雄並肩,她是羅蘭珊。
繪畫從來就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就算在畫廊遇到女性,都只是男性的陪襯,除了羅蘭珊。在群雄樹立風格的偉大男性環繞世界中,羅蘭珊不隨之起舞,回歸內在的安 靜,成為優雅品味的化身,畫作如同高雅的色彩魔法,常以油稀釋油彩調色,如水彩、粉彩甚至水墨畫一般,色階豐富,朦朧優雅。 羅蘭珊創作多元,不但與畢卡索、布拉克等大師參加,名為「洗衣船」(Bateau Lavoir)的藝術圈,一生創作2000多幅油畫、300多件版畫與插畫,更為舞台劇設計佈景、道具與服裝,繪畫角色多以女性為主題,羅蘭珊歷經2次世 紀大戰,遭顛沛流亡之苦,但一貫唯美優雅風格。羅蘭珊不同時期的自畫像,不論實際年紀,都是更年輕美好的逆齡畫作。因此羅蘭珊的影響力除了美術工藝外,更 包含流行時尚、社會心理學、女性主義等。 本次台中展,將展出羅蘭珊100件作品,包括70幅油畫、10件版畫與20件紙上作品。展品來自日本「東京瑪莉羅蘭珊美術館」,此批畫作在法國馬摩丹美術 館展出,曾轟動一時。本次展覽將羅蘭珊一生,分四個時期,包括:「美好年代」、「流亡時期」、「瘋狂年代」與「璀璨晚年」,以下分別述之: 一、美好年代(1904-1914):1904年,21歲的羅蘭珊進入安貝爾藝術學院,認識大名鼎鼎的喬治.布拉克,並透過布拉克引薦,進入畢卡索等藝術 家所成立的「洗衣船」藝術圈,與世界頂級年輕藝術家,共同創作。這段期間,她與大詩人阿波里內爾相戀,羅蘭珊從「阿波里內爾的謬思」、「畢卡索周邊的藝術 家們」,漸漸樹立自我風格。 二、流亡時期(1915-1921):1914年6月與德國男爵結婚,命運造化,蜜月期間德法戰爭,因國籍問題流亡七年,婚後兩人感情不睦,於1921年離婚。 三、瘋狂年代(1922-1939):一戰後二戰前,法國稱為「瘋狂年代」。羅蘭珊重返巴黎,並跨界幫俄羅斯芭蕾舞團設計舞台與服裝,其中以女同性戀家庭 發生故事的「牝鹿」(Les Biches)劇碼,開幕當天包括畫家米羅、作家紀德與時尚名人香奈兒等齊聚,大獲成功,讓羅蘭珊贏得「巴黎畫派的牝鹿」之稱。 四、璀璨晚年(1935-1956):羅蘭珊後期畫作,色彩鮮豔度增加,輪廓模糊,女子體態漸為豐潤。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歷經逃亡,卻不減作品唯美優雅,典型法國女子品味風範,「唯美巴黎 羅蘭珊」展,給有品味的你觀賞。 http://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8010901066945/ (博客來購票優惠到11月14日止)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