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入大竿林弄巷,見梅花笑伴基隆山。
2010/01/17 21:19:42瀏覽683|回應0|推薦11
冬雨的午後,
走入大竿林聚落內,
迷宮般的弄巷內,
抬頭見沾著水珠的梅花,
穿視過梅花滿枝頭間,
看見遠方層層雲霧中的基隆山,
微濕空氣中聞到梅花香,
滿眼濃濃故鄉味,
再重現。


大竿林是古老地名,
遠在九份地名出現前時,
大竿林就存在,
一個最古老礦區,
大竿林礦工聚落中,
保存良好石頭厝聚落,
原汁原味家鄉味,
走過巷弄時,
一直喚起記憶,
這是許甘尾同學的老家,
從斑斑銅鎖鏽封木門,
喚起那年午後,
曾在石頭厝門口擺著板凳上寫功課,
再往下走,
這家是長腳叔曾住,
記憶,
一切都是原味。

自古以來,
大竿林人總覺不是九份人,
自稱是大竿林人,
大竿林的庶民味道,
也不同於九份街上的商業味,
大竿林少見石洗花瓶欄杆,
爬滿青苔,見證流金歲月時光走過。

黑柏油屋頂,
熟悉景像,
彷彿又聞到那年酷熱夏日,
幫老家屋頂刷柏油的味道。

大竿林溪上游,殘存水車間,
水車間殘存石牆爬滿鳥榕,
老媽常提起,國小畢業後,
跟著姨媽到四番坑水車間當童工,
每天工錢是22元,
水車間老闆是曹世傑所經營,
多年後,童工也變成白髪阿媽,
而大竿林溪水,依舊沖刷的河床,
大竿林山谷間,似迴嚮殘留,
當年搗石間特有眶!眶!聲嚮。
老媽的記憶中,
水車間的打工時光種種仍在心頭,
透過口述,也演變成家族的共同記憶。

四番坑上土地公廟,
捐款石柱古味樸拙,
上刻有阿公那輩長者的名字,
熟悉又親切的感覺,
阿公、叔伯公們,
大家好。

大正六年的石柱,1917年,
那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跟德國宣戰,
也是王永慶出生那年,
大竿林的採金潮也正熱,
礦頭水尾總有土地公,
那年修建這土地公廟,
來保佑這群礦山人,
平安及著大金。

捐金各壹圓,
而壹圓的價值約是現在的多少錢呢?
捐錢多少,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採礦人集資成立土地公廟,
見證黄金山城興衰。

斑駁石碑,上刻庚子年金捐緣款石碑,
又比大正七年早,
推估是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日本明治三十三年,
也就是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侵華,那年有庚子事變。
這上面刻名字就很陌生,
想必是再早好幾輩的先人吧,
在時光交錯後,在山谷中再次相見,
也是緣。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eman588&aid=36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