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完了現在的錯誤,再看以前的錯誤吧:
在真假公主中,李善長被描述成剛正不阿,與胡惟庸鬥爭的人,但實際上,胡、李根本就是一丘之貉,胡相,還是李善長推薦的,故李最後坐胡惟庸逆庸而遭處決.且看史實怎麼說: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為名,讓李善長告老還鄉,時年五十八歲。其實,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換李善長,還曾經向劉基請教合適人選。
劉基說:“善長為元勳舊臣,能調和諸將,不宜驟換。”朱元璋道:“善長屢言卿短,卿乃替他說情麼?朕將令卿為右相。”劉基連忙頓首道:“臣實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劉基預料到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況下,必然會受到排擠,故而堅決不肯任相職。朱元璋又問:“楊憲何如?”劉基答道:“憲有相材,無相器。”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道:“器量褊淺,比憲不如。” 太祖又問及胡惟庸,劉基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朱元璋默然無言。但是後來朱元璋還是根據李善長的推薦,任用了善於逢迎的胡惟庸。劉基嘆道:“惟庸得志,必為民害。”胡惟庸得知後,便對劉基忌恨在心。因李善長的提攜,胡惟庸于洪武六年,進入中書省,與汪廣洋同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胡惟庸入相後,他的精明幹練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賞識。這期間,胡惟庸還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為妻,結成姻親,使得他與李善長關係更進一步。有這樣的元老重臣為後盾,胡惟庸更加膽大妄為。加上李善長的舊屬們也極力幫助他,胡惟庸可謂如魚得水。由於他逢迎有術,漸得朱元璋寵任。到洪武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獨攬丞相之權。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家裡修房子,和湯和借兵三百人。湯和立刻密報了朱元璋。親信丁斌犯法,被處流放,李善長上書為丁斌求情,朱元璋將丁斌下獄,日夜拷打,供出善長的侄子李存恙曾暗通胡惟庸。李存義、李佑父子最後承認是奉了李善長的指使。賜李善長自盡,妻子送入妓院,每天接客兩名。家屬七十餘人,盡行處斬。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因娶臨安公主的緣故,得以免死
看了這麼多不正確的,真讓人替臺灣编劇感到汗顏,更重要的是,劉伯溫洪武八年就死了[據記載是太祖令胡惟庸加以毒殺」,而胡惟庸死於洪武十三年,那來劇中兩人以謀略、法術、武功互相抗衡、鬥爭呢?只不過胡惟庸比較幸運,洪武十四年都察院御史洪正為胡惟庸伸冤,為昭公信,朱元璋只能下令調查,足足查了十年,株殺甚廣,還出了昭示奸黨錄,但最後,仍未查出胡惟庸謀反的罪證,故明史稱「胡惟庸逆案」為大明開國第一冤案.而劉伯溫,卻無人申訴,無人憐憫,只有「燒餅歌」永傳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