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旗雄風
2013/09/22 21:24:00瀏覽305|回應0|推薦0

2008年,有一部舞臺劇-吳湯興,正轟轟烈烈地宣傳.敍述的是吳湯興在乙未保臺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故事,事實上,在臺灣多次的戰鬥中,客家人一直是衛臺的主力,他們的鮮血,遍灑臺灣各地.但乙未戰爭中,死傷最壯烈的,卻是來自廣西的滿清部隊-黑旗軍.

黑旗軍的總指揮,名喚劉永福,本是天地會所屬的反清武力.駐紮於中越邊境,中法戰爭時,應安南國王阮福時之請,協助安南抵抗法軍的入侵.後經唐景崧的策反,歸順清廷,並接受清將馮子材的指揮.但此舉卻引起另一名將領黄明堂的不滿,而率軍遠遁.失去黃明堂的劉永福,在順化大破法軍,擒斬法將安鄴.但戰爭結束後,因其天地會的背景,引起李鴻章的猜忌,令其駐紮廣東欽州、廉城一帶,不予重用.但這段時間劉永福卻邀得黃飛鴻擔任其總教習,訓練軍隊,以待時機.

甲午年,中日為朝鲜爆發戰爭,老謀深算的李鴻章斷定日軍必會入侵臺灣,因此決定派兵加強戒備.但國內可戰之兵,已開赴朝鲜、東北作戰,竟無可戰之軍可調,無奈之餘,只有令黑旗軍赴臺.黑旗軍入臺之後,原駐紮雞籠城,但因與巡撫唐景崧的景軍,常起衝突.因此,除留副指揮鄧富率少數之軍駐紮大武崙之外,其餘主力部隊,移防臺南.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奉旨議和,但此時的日軍,早已攻下澎湖,對臺灣虎視耽耽,因此劉永福整軍備戰,擴充兵力,臺灣青年,紛紛加入黑旗軍,準備一戰.光緒21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澎,臺民大憤,由丘逢甲倡議,決定臺灣自立,改元永清,並推巡撫唐景崧為總统,丘為副總统,劉永福為軍務幫辦.五月二十五日,公佈自立宣言,其內容如下:台灣民主國總統前署台灣巡撫布政使唐為曉諭事:照得日本欺凌中國,大肆要求,此次馬關議款,於賠償兵費之外,復索台灣一島。台民忠義,不肯俯首事仇,履次懇求代奏免割,總統亦奏多次,而中國欲昭大信,未允改約。全台士民,不勝悲憤。當此無天可籲,無主可依,台民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以為事關軍國,必須有人主持,於四月二十二日士民公集本衙門遞呈,請余暫統政事。經余再三推讓,復於四月二十七日相率環籲;五月初二日,公同刊刻印信,文曰:「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換用國旗「藍地黃虎」捧送,前來竊見眾志已堅,群情難拂,不得已為保民起見,俯如所請,允暫視事。即日議定,改台灣為民主之國,國中一切新政,應即先立議院,公舉議員,詳定律例章程,務歸簡易。惟是台灣疆土,荷鄭大清經營締造二百餘年,今須自立為國,感念列聖舊恩,仍應恭奉正朔,遙作屏籓,氣脈相通,無異中土,照常嚴備,不可稍涉疏虞。民間有假立名號,聚眾滋事,藉端仇殺者,照匪類治罪。從此台灣清內政、結外援、廣利源、除陋習,鐵路、兵輪次第籌辦,富強可致,雄峙東南,未嘗非台民之幸也。
特此曉諭全台知之。
永清元年五月二十五日

五月二十九日,日軍登陸澳底,向雞籠推進,海軍艦隊在雞籠與臺灣軍對決,戰爭之前,臺灣的部署是林道源駐二仙臺,林朝棟守獅球嶺,鄧富率一千名黑旗軍與景軍,駐守大武崙,但日本海軍一出現,獅球嶺、二仙臺的部隊譁潰,林朝棟、林道源逃往臺北,後登船內渡,鄧富孤軍作戰,力戰一小時後,全軍覆沒,傷重自戕.日軍攻下雞籠後,向臺北推進,在八堵、七堵、五堵遭遇景軍頑強抵坑,但總统唐景崧棄職內渡,臺北亂成一團,六月十一日,辜顯榮、連橫等仕紳迎日軍入臺北城,眼見大事已去,八堵守軍向樺山資纪投降.

六月二+二日,日軍佔領新竹,黑旗軍將領朱鳳典陣亡,但胡嘉猷、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為首的客家義軍,開始在平鎮一帶殂擊日軍,造成日軍的傷亡,7月8日,黑旗軍將領楊泗洪率軍至十八尖山,與義軍會合,欲奪回新竹城,劉永福更派黄飛鴻率五百黑星隊督戰,有退者-斬.7月9日,反攻戰事打響,楊泗洪身先士卒,奮勇衝殺,義軍更是奮不顧身,但日軍憑藉鎗砲的優勢,固險而守,未幾,楊泗洪重傷,姜紹祖兵敗自殺,敗兵退守苗栗,8月8日,日軍得乃木希典的第二師團增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向苗栗進攻,義勇軍戰死200多人,苗栗陷落,楊泗洪將軍於撤退途中,傷重於臺中殉國.為報復臺民的反抗,日軍展開無差別掃蕩,大舉屠殺平民.

吳湯興、徐驤、黎景嵩南下至八卦山與南台灣義勇吳彭年、嚴雲龍率領的黑旗軍會合,共數千名南北聯軍合力鎮守彰化城。此外,台灣民主國方面,有400名官兵架設彰化八卦山砲台,首度使用重武器的大砲砲擊進駐於大肚溪對岸的近衛師團。8月29日日軍趁夜進攻八卦山,碧血橫飛,浩氣四塞,吳湯興、徐驤、吳彭年、嚴雲龍皆力戰就義,但山根信成少將重傷,未幾,死亡.而黑旗軍於諸羅大浦林大破日軍,斬獲者眾,是開戰以來唯一的勝利,民心大奮,但黑旗軍仍向臺南撤退.10月,日本北白川宫能久親王陣亡.

10月中旬,日軍接連攻下打狗、屏東,向臺南包圍,海軍艦隊攻破鹿耳門,海兵團向府城逼進,眼見日軍三面包圍,劉永福可戰的兵力,只剩數百名傷兵,眼見大勢己去,絕望的劉永福本欲自盡.但大清福建巡撫卻秘密來臺,帶來了丘逢甲的信,勸其以國事為重,權且內渡.同時,一個美國商船船長,亦自願擔任運輸工作,護送劉永福及其軍隊,就在各方勸說之下,劉永福無奈地離開了臺灣,離開了他的戰塲.也隨著他的離開,乙未戰爭正式结束,但反抗的戰火,仍舊不息,林少貓、柯打鐵的崛起,仍令日軍疲於奔命,更於無法和平接收台灣,台灣總督府將其原本民政導向的治台政策,導向高壓的軍政。這現象遲至大正年間才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台灣自主與反日勢力並沒有因為戰爭落敗後,完全平息。民間反抗的怒火,此起彼落,因此,日本曾有讓中國贖回臺灣之議.雖沒有成真,但也展現了臺灣人民不向異族屈膝的決心與勇氣,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lin0727&aid=8336799